调式调性听觉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3:00
本文关键词:调式调性听觉发展研究
【摘要】: 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唱练耳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调式调性的发展都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哲学、美学及人文的渊源,它的发展是历史的、思维的、美学的、个性的、人的发展。从教会调式的单声部音乐,到文艺复兴的调式和声,到古典主义的调性,到浪漫派的调性扩张、到近现代的有调性、无调性十二音体系,它体现出了从对神的崇拜到对人的崇拜,到对个人的崇拜、到对个性的崇拜,最后到个性的解放,无一不是整个人类发展史的缩影。 本研究对9世纪到20世纪调式调性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进而对音乐在调式调性方面的听觉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对西方调式的变迁、调性的产生、形成、发展、瓦解以及调性确立方法几方面进行历史而系统的分析,根据各个时期音乐构成的特点,理论发展的成果,作曲家们各异的创作风格,探索出不同时期音乐作品所相应的合理、科学的听觉训练模式。 现代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强调让学生把单音、音程、和弦的训练淡化,而把这些技术问题放在实际作品中考察,让学生感受同一个音程或和弦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所具有的不同意义。本文列举了不同音乐发展时期代表作曲家的典型作品,对其调式调性及和声进行分析,音乐理论与实际作品相结合,让学生在练习听写时用已经掌握的音乐调式调性理论来指导实际听辨,将二者统一起来,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音乐作品风格、体裁、曲式等其他音乐要素,对音乐的感知力得到综合性的训练,真正体现视唱练耳课对学生进行各方面音乐活动时给予的帮助,体现这门基础学科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视唱练耳 调式 调性 听觉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9—16 世纪调式调性的起源与听觉分析10-14
- 第一节 多声音乐的起源与发展10
-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调式理论10-12
-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调式调性听觉分析12-14
- 第二章 17—19 世纪调式调性的特征与听觉分析14-36
- 第一节 大小调体系为基础的功能和声的出现14-17
- 一、巴洛克时期调式调性特征14
- 二、巴洛克时期调式调性听觉分析14-17
- 第二节 大小调和声规范的完全确立与和声功能的扩充17-30
- 一、古典主义音乐时期调式调性特征及听觉分析17-22
- 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调式调性特征及听觉分析22-25
- 三、调式与调性的关系25-26
- 四、调性关系等级展现及发展26-30
- 第三节调性体系的扩张与瓦解30-36
- 一、浪漫晚期出现的调性闪烁30-34
- 二、实验和声与实验调性34
- 三、调式交替的递增和重叠34-36
- 第三章 20 世纪调式调性体系的发展与听觉分析36-48
- 第一节 20 世纪调式调性体系36-42
- 一、古典调性扩张的途径36-39
- 二、半音化的调式调性特征39-40
- 三、多调性、无调性、泛自然音主义40-42
- 第二节 20 世纪音乐听觉分析与方法研究42-48
- 一、培养20 世纪音乐的听觉模式43-45
- 二、主要的训练方法45-48
- 结语48-50
- 一、调式调性听觉的教学与应用48
-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8-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53
- 后记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强;“双重乐感”理念下视唱练耳教学的初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2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53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