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鸳鸯盒“建鼓舞图”考释
本文关键词:曾侯乙墓鸳鸯盒“建鼓舞图”考释
更多相关文章: 曾侯乙墓 鸳鸯盒 建鼓舞 建木 鹿角立鹤悬鼓 虎座鸟架鼓 汉画像石
【摘要】:从曾侯乙墓鸳鸯盒"建鼓舞图"出发,考证"建鼓"这一乐器在楚文化中"升仙"和"永生"作用,考证击鼓乐师是装扮成"鼓精"的巫师形象,分析鸳鸯盒实际上以夸张解构的手法表现楚文化的祭祀场面,并与汉画像石"建鼓舞图"进行比较,探讨楚乐舞文化以"娱神"为目的,图腾化的祭祀特点。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曾侯乙墓 鸳鸯盒 建鼓舞 建木 鹿角立鹤悬鼓 虎座鸟架鼓 汉画像石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鸳鸯盒上,两面各绘有一幅“乐舞图”,《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第三章《曾侯乙墓专辑》第16辑将其中一幅命名为“鼓舞图”,另一幅命名为“撞钟图”。其中对“鼓舞图”的描述为:“画面中部绘一建鼓,建鼓立于兽形鼓座之上,一柄长柱贯穿于圆鼓腔,具有剖面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勤建;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常森;;《两都赋》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莉;中国松柏文化初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蒋重跃;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何元国;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庞慧;“榐”与“y贰奔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雷莉;《国语》单音节实词同义关系的格式与形成原因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富世平;;也论孔子的女性观——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说起[J];船山学刊;2005年04期
9 高更生;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原则──谈规范型字书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0年02期
10 卢晓辉;论游仙诗的起源[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凤五;;上博六《庄王既成》、《申公臣灵王》、《平王问郑寿》、《平王与王子木》新探[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关晓武;;两周青铜编钟制作技术规范试探[A];机械技术史(3)——第三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李金坤;;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渊源六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大遂;;常用汉字义系字族表[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于昕;;苏辙《诗集传》文字校勘举例九则[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7 孙红;;莲的文化蕴涵——从生殖崇拜到士大夫人格的完美象征[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许继起;秦汉乐府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3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4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5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玲;《吴越春秋》动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蓉;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游黎;唐五代量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秦慧颖;福建古代的动物神灵崇拜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5 夏凌霞;《晏子春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万彩红;论先秦时代的生物保护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薛永刚;《说文解字》小篆异体字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邢培顺;刘向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钟发远;《论语》动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昊;《焦氏易林》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徒慧敏;;从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说起——谈音乐与饮食文化[J];食品与健康;2002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树国;;论上古乐奏形态与《诗经》兴体之原始关联[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炳泽;;苗族芦笙·语言·通讯[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云林;千年编钟奏响羊城[N];音乐周报;2006年
2 邵晓洁;两代学人 一部重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柯立;闻听湖北曾侯乙编钟原声[N];长江日报;2008年
4 董亮 裴金宝;琴弦手艺陷入单传绝境[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曾再新;笛子史话[N];中国特产报;2004年
,本文编号:589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58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