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花儿会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花儿会
【摘要】:"花儿会"是西北地区各族群众演唱花儿、交流情感的集会活动,是花儿演唱的重要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梳理历史上"花儿会"与传统礼俗的关系,思考新时期"花儿会"面临的困境,将使西北民歌花儿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艺术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
【关键词】: 花儿会 传统礼俗 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花儿”是西北民歌的典型代表,随着甘肃花儿于2009年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花儿一度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历史上花儿的演唱有其重要的载体,这就是“花儿会”①。在传统农耕社会背景下,“花儿会”与祭神、祈福等传统礼俗依附共生,具有娱神、娱人双重功能,为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佩成;青海回族“花儿”的爱情观赏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2 张佩成,胡坚强;论回族爱情叙事诗的悲剧美——以《马五哥与尕豆妹》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3 戴嘉艳;河州“花儿”中蕴含的自然美[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李昕;青海“花儿”的音乐特征及其继承与发扬[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苑利;华北地区祈雨活动中旱魃与斩旱魃仪式[J];思想战线;2001年03期
6 丁世忠;夸父逐日神话原型别解[J];思想战线;2002年03期
7 蔡秀清;试论“花儿”中的土族民俗风情[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2年01期
8 马建春;浅析族群关系中的文化认同——以河湟地区族群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李定仁,董仁忠;东乡族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3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雪红;临夏东乡族地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程琴;花儿中的女性和女性的花儿[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侯宗辉;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艺术文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苏金萍;花儿剧艺术特征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薇薇;试论宁夏六盘山区传统花儿的悲剧性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目斌;河湟筏子客生活世界的民俗内涵[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7 马得清;语文、音乐、美术合作开发初中古典诗词教学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更有;;异彩纷呈说曲令[J];群文天地;2011年03期
2 刘鹏;;漫闻“花儿”断续长——对青海“花儿”现状及提升发展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15期
3 罗子云;;从“话青海”到“唱青海”的心路历程——试论滕晓天先生的“花儿”情结与学术成果[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4 张君仁;王冰;;立足传统 着眼未来——“2011花儿保护论坛”述评[J];人民音乐;2011年09期
5 唐如;叶进;赵士军;;张继钢与回族舞剧《花儿》[J];舞蹈;2010年04期
6 陈辉;;大提琴作品《花儿会剪影》之演奏特色[J];乐器;2011年08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举民;;浅谈当前花儿研究保护方面的误区[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马文惠;;花儿原生态的系统性和层次性[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王沛;;新时期“花儿会”的盛衰及建议[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赵宗福;;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5 刘凯;;“花儿”——蕴育成长于西部的独特民歌[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唐芳;;“花儿”本是心上的话[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赵怀侠;;临洮花儿面面观——关于临洮特色民间文化“花儿”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苏建平 通讯员 包正礼;老爷山花儿会实现综合收入3572.32万元[N];青海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静;看花儿漫红了山野[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陶柯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授;执着的护“花”者[N];民族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静;“花儿”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王文元;洮岷花儿:西北大地的天籁之音[N];黄河报;2008年
6 陈元龙邋徐治河;让临夏“花儿”开得更艳[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洮岷花儿誉四海[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8 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柯杨;“花儿”的美随季节而变[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松鸣岩花儿会[N];兰州日报;2005年
10 张福宏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岷县文联主席);岷县二郎山花儿会及洮岷花儿的传承与保护[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晔;西北地区花儿会的发展及区域特征(1912-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世伟;2000-2010年的花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邢燕燕;1980-1999年花儿研究综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亚琼;张家川花儿的渊源与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吴杨;试论花儿改编曲的语言特点[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盛鸿斌;老爷山花儿会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董卿基;青海河湟花儿与小调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马莉;当代人类学视野下的“花儿”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廉虹;回族女性的“花儿”与“花儿”中的女性[D];新疆大学;2009年
10 胡丽霞;现代传媒与“花儿”变迁[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5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0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