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的《第六交响曲》:悲剧意识与主题构建
本文关键词:马勒的《第六交响曲》:悲剧意识与主题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马勒 《第六交响曲》 悲剧意识 音乐主题 主题模式
【摘要】: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的《第六交响曲》(1903-1904)被公认为是该作曲家所有交响曲中最具有悲剧性质的一部,作曲家本人也以"Tragic"(悲剧)的副标题将之公布于世。本文通过对整部交响曲中各乐章主题的分析,展示出作曲家在第一乐章的悲剧性主部主题中,就已经暗示、蕴含了其他乐章主题的音乐材料,从而使整部作品笼罩在悲剧情绪之中。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马勒 《第六交响曲》 悲剧意识 音乐主题 主题模式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第六交响曲》(1903-1904)被公认为是该作曲家所有交响曲中最具有悲剧性质的一部,作曲家本人也以“Tragic”(被剧)的副标题将之公布于世①。在后人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过程中,一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推断和猜测,其中最多见的便是对于交响曲中“三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国忠;马勒交响曲的哲理内涵[J];中国音乐学;198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松荣;欧洲音乐史上富有特征的作曲家——玛勒·古斯塔夫[J];福建艺术;1997年06期
2 孙国忠;;马勒百年祭[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袁晖;;交融与升华——马勒《第三交响曲》与艺术歌曲的关联[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1期
4 孙乐平;;心灵的追寻——综述马勒声乐套曲《少年魔号》的创作风格[J];人民音乐;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丝丝;“世纪末”的心灵探寻:马勒三首中期交响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邱桂香;博弈中的灵魂[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多多;浅谈马勒《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长号独奏的演奏风格和技法[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乔云;永恒的回响[D];西安音乐学院;2006年
3 陈林;马勒《大地之歌》和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连理;从马勒的交响作品看西方音乐中的“死亡”母题[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裴陈诚;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之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巧;马勒《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图解——申克分析法实践之一[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龚晨晨;戈雷茨基《第三交响曲》“神圣简约主义”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8 黄键;马勒音乐死亡内涵源起考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葛爱新;潘德列茨基《第八交响曲》音高创作观念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伦毅杰;听听塞蒙·莱托的马勒“第六”——兼谈前辈大师的几种演释[J];音乐爱好者;1996年04期
2 佐耳;重睹马勒的交响风采——听Telarc环绕立体声的马勒“九交”CD[J];视听技术;1997年09期
3 田守玉;马勒和他的辞世之作《大地之歌》[J];视听技术;1998年01期
4 伦毅杰;拥抱大自然——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及其演释[J];音乐爱好者;1997年02期
5 伦毅杰;音色的倾述——马勒《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及其演释[J];音乐爱好者;1997年05期
6 杨圣捷;沉睡于大自然的怀抱 马勒第三交响曲透析[J];食品与生活;2003年06期
7 周荣生;论马勒音乐创作中的宗教情感[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纽约爱乐的马勒交响“盛宴”[J];视听技术;1998年09期
9 黄元;马勒的“大地之歌”与中国唐诗[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李秀军;马勒对表现主义音乐的影响[J];人民音乐;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留念;;打造“音乐创意园”,为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做贡献[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2 陈国钦;;电视喜剧审美中的悲剧意识[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节;;简论李白的悲剧意识及传导方式[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4 成亚林;;论彭邦桢《巴黎意象之书》的悲剧意识与美感思维[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绍安;;中、哈霍尔果斯河阿勒马勒苏沟大规模泥石流产生的不可能性[A];新疆水利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获奖论文集[C];2001年
6 蔡圣勤;;文化殖民后语境中的叙事身份和道德伦理两面性——库切小说《耻》细读之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学军;;黑色新闻摄影——悲剧意识的一个交汇点[A];创新“两翼齐飞”机制 服务建设小康大业——第八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冯奇;;论郭沫若历史剧的人物特质[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9 李涛;;马勒(重庆)铸造车间节能项目介绍[A];2008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凯;;元明清悲剧审美三题[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副院长 杨燕迪;马勒的百年“复活”之路[N];东方早报;2011年
2 许渌洋;中国爱乐的卡姆时刻[N];音乐周报;2011年
3 周皓;音乐一马当先 细节不断提升[N];音乐周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娟娟 ;“世界活塞大王”四处扎营 德国马勒披露中国布局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5 柯南;寻找冰人奥兹的故乡[N];南方周末;2003年
6 记者 刘洪 聂晓阳;以色列全面警戒迎大选[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张杭;贝多芬与马勒的“天堂”[N];北京日报;2011年
8 班丽霞;古斯塔夫·马勒第三交响曲[N];音乐周报;2004年
9 卜大炜;倾听“赤裸的灵魂”[N];北京日报;2011年
10 钱仁平;马勒是德国人?[N];音乐周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丝丝;“世纪末”的心灵探寻:马勒三首中期交响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富天娇;朝鲜审美情感“恨”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3 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流变[D];苏州大学;2005年
4 唐磊;基于内容和用户历史的音乐可视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5 邹景阳;走出神话的帷幕——中西早期神话中的悲剧意识及其对文学精神和文学主题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6 李定广;国家不幸诗家幸[D];复旦大学;2003年
7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劲秋;流变中永恒的风景[D];河南大学;2003年
9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10 郭懿;石夫改革开放初期舞剧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娟;“悲哀的叹美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惠;论王安忆小说的悲剧意识[D];郑州大学;2002年
3 吴海琴;论路翎小说的悲剧意识[D];扬州大学;2010年
4 杨静;论方方小说的悲剧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燕;论王安忆小说的悲剧意识[D];河南大学;2001年
6 牛冬梅;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悲剧意识[D];清华大学;2004年
7 郭道伟;无望的追寻——贾平凹19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悲剧意识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傅潇霄;红尘深处的一声叹息[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邢滨华;论刘庆邦小说的悲剧意识[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刘志华;论沈从文小说的悲剧意识[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94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9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