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音乐文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19:40
本文关键词: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音乐文学特征研究
【摘要】: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开创了一种大型歌舞表演的新形式,以歌唱、舞蹈和戏剧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全面反映中国近百年民主革命斗争历史的气势恢宏的大型歌舞音乐。史诗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表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干部、革命知识分子和人民军队的伟大形象。作为当代“红色经典”的《东方红》,在中国的“当代音乐史上占有光荣的地位”。 在中国,《东方红》是首部成功的音乐舞蹈史诗作品,喜闻乐见的形式被人民所接纳,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历史教科书的作用。有了整部作品的一个综合性的牵引,其组成部分的音乐文学作品,为歌曲的创作、舞蹈的编排以及舞美的设计等都提供了发展空间。本研究着重从音乐文学这个角度来分析艺术特征,结合成功的创作找出其规律性和普遍性。现在,国内研究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相关文章以及书籍还不是很多,现有的只是关于当时创作背景、怎样诞生、对往事的追忆和台前幕后事宜等,有的文章也是对全部作品的逐一分析其文本特征和文化生态研究。对于这部作品中的单独一首歌词会有所阐述,但是从音乐文学这个角度来研究整部作品的暂时还没有,这也是一种创新。 《东方红》从首演1964年至今,已经过去了40多年,回首这40多年来,音乐文学在其中的支撑作用最为突出,时间过去,留给人们最多的还是那些仍在传唱的经典音乐文学作品。她是一个创举,成功的因素有音乐、舞蹈、音乐文学和背景艺术等,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多种表现形式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综合工程,缺少了哪一部分都不可以,正是由于各自的特长聚集到一起,才发挥了综合的优势,这本身也是一种探索,对中国歌曲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整个作品上展现了完整的艺术和情绪,单就一首歌词也是一种展现。用音乐文学的手法,贯穿了历史的发展进程,连接了特定的历史阶段,起到了回顾历史、总结历史、抒写历史和宣传历史的作用。使观众可以从中认识生活,受到感染和教育,我们应当把经典的优秀作品发扬光大。通过本次研究《东方红》,产生回顾了中华民族历史、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鼓舞了中华民族士气和塑造了中华民族形象的社会效应。这对于我们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了解和把握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同时在拓宽音乐文学创作新局面上也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 音乐文学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序言7-8
- 第一章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研究意义与背景8-12
- 第1节 研究意义8-9
- 第2节 创作背景9-10
- 第3节 历史背景10-11
- 第4节 艺术背景11-12
- 第二章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代特征12-22
- 第1节 政治的倾向性13-16
- (1) 艺术与政治的统一13-14
- (2) 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4-15
- (3) 各民族人民大团结15-16
- 第2节 历史的革命性16-21
- (1) 艺术创作来源生活16-17
- (2) “三大法宝”的体现17-19
- 统一战线17-18
- 武装斗争18-19
- 党的建设19
- (3) 重大历史事件表现19-21
- 党的诞生20
- 秋收起义20
- 遵义会议20-21
- 第3节 主题的鲜明性21-22
- 第三章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音乐文学特征22-42
- 第1节 体裁的丰富性22-26
- (1) 民歌歌曲体现民间特色22-23
- (2) 革命歌曲表现群众基础23-24
- (3) 毛主席诗词展现文化底蕴24-25
- (4) 新创作歌曲增强时代气息25-26
- 第2节 艺术的逻辑性26-28
- (1) 遵循历史轨迹26
- (2) 符合审美心理26-27
- (3) 顺应情感起伏27-28
- 第3节 语言的流畅性28-30
- (1) 语言精炼,通俗易懂28-29
- (2) 地方语言,,灵活使用29-30
- (3) 节奏鲜明,琅琅上口30
- 第4节 韵辙的灵活性30-33
- (1) 采用整段词押韵31
- (2) 采用转换韵押韵31-32
- (3) 采用隔句来押韵32-33
- 第5节 形式的多样性33-36
- (1) 歌词的表现形式33-35
- (2) 歌词的结构形式35-36
- 第6节 手法的多元性36-41
- (1)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36-37
- (2) 使用多种表现手法升华作品的主题意境37-41
- 第7节 音乐文学的基石性41-42
- 第四章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社会效应42-46
- 第1节 回顾了中华民族历史42-43
- 第2节 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43-44
- 第3节 鼓舞了中华民族士气44-45
- 第4节 塑造了中华民族形象45-46
- 结语46-48
- 注释48
- 参考文献48-50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晶晶;歌曲集《战地新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张斯絮;当代中国三大音乐舞蹈史诗的音乐比较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702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0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