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2:09
本文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结构研究
【摘要】: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著名的音乐巨匠,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一生为人类的音乐精神食粮之宝库贡献了大大小小一百三十多部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声乐和器乐体裁。虽然关于他的音乐的定位至今仍迭有争议,但在百家争鸣、各执千秋的现代乐坛中,他的音乐却以青春一般的无穷动力、清新奇丽的旋律、大胆而粗犷的和声及怪诞且新颖的音响等而独树一帜、自成一体,让人一听可辨!而创作于作曲家青年时代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尽显了以上所有个性特点。本文即是以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本体各构成要素——旋律、和声、曲体、调性、节奏节拍及织体等为研究对象,以音乐本体各构成要素的结构为研究出发点,以分析研究各要素的结构特点为写作目标来行文的。文章总共分七个部分:一、导论,,二、独奏声部结构,三、和声结构,四、调性、调式结构,五、曲式结构及音乐语言陈述结构,六、节拍、节奏结构,七、织体结构。除导论外,其余六部分均是关于乐曲本体各构成要素结构的分析,其中以和声结构、曲式结构、调性结构等为技法分析的侧重点。笔者试图通过以上的分析,梳理出作品各构成要素结构上的特点及特色,并以此为基础透视普罗科菲耶夫这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继承与革新的辨证统一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小提琴协奏曲 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22.1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导论7-15
- (一) 研究缘起7
- (二) 国内研究状况、写作思路及研究价值7-11
- 1、研究现状7-9
- 2、研究思路和研究价值9-11
- (三) 作曲家创作简述及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过程11-15
- 二、独奏声部结构15-25
- (一) 非“旋律性”的横向展开15-16
- (二) 旋律的半音化16-21
- 1、一般意义上的半音化16-17
- 2、自然音调性下的半音化17-21
- (三) 分明的棱角及尖锐的线条21-22
- (四) 旋律的隐伏22-23
- (五) 托卡塔性23-24
- (六) “非旋律”化的旋律24-25
- 三、和声结构25-46
- (一) 纵向结构25-39
- 1、三度叠置的和弦25-28
- 2、非三度叠置结构和弦28-31
- 3、和弦的特殊用法31-39
- (二) 横向结构39-46
- 1、功能性进行及功能性进行的展延39-42
- 2、非功能进行42-46
- 四、调性结构46-56
- (一) 用自然音调性语言表达半音调性形态47-48
- (二) 泛调性48-50
- (三) 无调性50-51
- (四) 调性呈示特点51-55
- 1、传统功能呈示法51-52
- 2、利用持续音(型)标明调性52
- 3、半音旋律线条导出调性或半音进行引出调性52-53
- 4、用自然音旋律标示调性53-54
- 5、主要调性或主音呈示在乐曲主要结构位置54-55
- (五) 调性布局55-56
- 五、曲式结构及音乐语言陈述结构56-75
- (一) 曲式结构56-71
- 1、第一乐章58-62
- 2、第二乐章62-65
- 3、第三乐章65-68
- 4、套曲结构特点68-71
- (二) 音乐语言陈述结构及原则71-75
- 六、节拍 节奏结构75-79
- 七、织体结构79-82
- 结束语82-84
- 参考文献84-87
- 致谢8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f;;论协奏曲中的“谈话”特性——以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玲;和谐、凝聚、统一[D];西南大学;2008年
2 欧阳伊丽;普罗科菲耶夫后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69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6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