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样化的审美,探讨发展民族声乐的方法
本文关键词:坚持多样化的审美,探讨发展民族声乐的方法
【摘要】:民族声乐从广义上可包含民歌、新民歌、戏曲、说唱四大类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融合了各地方言、风俗习惯等,形成多种多样的演唱技巧、演唱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再加上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更多西洋美声唱法也流入中国,而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欣赏水平与日俱增。本文结合当前多样化审美状况,对发展民族声乐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以创造更富个性化的民族声乐艺术。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关键词】: 多样化 审美 民族声乐 发展 方法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来看,广义上包含民间民歌演唱、曲艺说唱、戏曲演唱三大类型,同时也包含现代化民族唱法、西洋唱法、新歌剧演唱等。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指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即中国民族化唱法,是演唱民族特色较强的歌曲或民歌时经常应用的声乐技巧。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丽;刘明健;;多元整合: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2 郑宝华;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歌;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雁;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问题刍议[D];山西大学;2006年
4 王红艳;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歌唱艺术之比较研究与借鉴[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韩雪静;建国十七年中国声乐艺术“土”“洋”之争的历史回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梅梅;声乐艺术教学中“柔软歌唱”的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畅;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传承[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立平;民族唱法及其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文丽丽;宋祖英音乐作品的审美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肖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萍;试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张晓农;人文传统背景与中西声乐文化差异之比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李萍;;对民族声乐多样性发展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珍;;浅论民族声乐明亮圆润的嗓音特征[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2 孔桂芬;;古典“身韵”之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3 罗婷;;从感知美、理解美到创造美——以钢琴教学过程中对“美”的认识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4 赵兴元;;歌唱艺术的吐字咬字审美[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5 黄凝薇;;对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1年06期
6 王峰;;关于现代音乐诗意价值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7 赵娜;;关于高师音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8 邓育文;;客家山歌源流新探[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9 王勇;;笙独奏曲《静夜思》的审美诠释[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10 格林·伊丽莎白(美);马克·吉伯森(美);杨又青;;第十章 融合以及大师的技术(节选)[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永进;李朝润;;办好社会音乐的一个有益尝试——浅谈创办江苏电视艺术团的体会[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邓丽娟;;音乐欣赏教学初探[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瑞庆;;群众歌咏和流行歌曲[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牛艺;韩大伟;;音乐教育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保国;对《牧童短笛》对比中段的审美思考[N];延安日报;2007年
2 韩溪;站得再高些 想得再远些[N];文艺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凌云;弘扬民族特色 留下时代声音[N];文汇报;2000年
4 伍斌;上海“民乐下午茶”拓展演出新阵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琼;《八桂大歌》:创新才有生命力[N];人民日报;2006年
6 实习记者 王建浩;网络歌曲,别说你的流行我无所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陶晓萍;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N];安徽经济报;2006年
8 记者 伍斌;“民乐下午茶”开拓演出新阵地[N];解放日报;2007年
9 武文华;键盘起舞——2007“双排键”印象[N];音乐周报;2007年
10 杨波;海纳爵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锐;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史红;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德富;当代音乐教育的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夏砾;论声乐教学实践中一些观点的辩证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海燕;关于祁太秧歌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毅梅;论西洋唱法与中国传统唱法的优势互补[D];山西大学;2007年
5 张静薇;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晓涛;从“土洋之争”到“多元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丽;“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娜;走向流行的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徐贞;超越忧患 走向审美[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姚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0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