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以来中西方船歌发展演进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00:10
本文关键词:十九世纪以来中西方船歌发展演进的比较研究
【摘要】: 历史滋养体裁,体裁映射历史;历史润泽体裁,体裁承载历史。每一个国家、地区在音乐体裁形式和创作中都有其相对的传统,这些传统因素是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与民间的音乐文化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船歌是一种古老的音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与人们的风俗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船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水上到陆地、从实用到娱乐、从声乐到器乐的演进过程。伴随着船歌的演进,船歌的音乐创作也日趋艺术化、专业化。 本文在序言中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现状、方法、结论与意义等。 文章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对中西方船歌的内涵作了界定:船歌最初是民间的、具有实用性的船夫号子或船夫曲。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西方的船歌音乐在十九世纪达到其繁荣阶段,形成了一种以威尼斯风格为主的浪漫主义抒情性音乐体裁,并更多的在钢琴领域里创作发展。由于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缓慢,中国船歌则一方面保留了其实用性、民间性号子的音乐传统,另一方面专业音乐创作者在不同体裁领域中运用民族民间元素创作出更多具有本土化、民族化、大众化的船歌音乐。 第二章对中西方船歌的起源作历史性的展示叙述,深入剖析了中西方船歌音乐产生的地理环境、社会时代背景以及文化艺术的传承。中国船歌起源于古代的吴歌、西曲,流行于两湖与江浙地区。历经时代的变迁、民族的纷争融合,这种民歌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形式由“徒歌”发展为“被之管弦”,内容涵盖社会各阶层人的生活和情感。西方船歌起源于威尼斯古城的贡多拉船夫曲。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度的经济繁荣和优秀的文化艺术传承,使其“威尼斯船歌”发展成为西方音乐史上一种有影响的小品化体裁形式。 第三章通过大量的音乐文献和作品实例对十九世纪以来中西方船歌音乐创作及艺术风格进行了梳理分类和分析比较,总结了中西方不同时期船歌的风格特点和发展演变过程。西方船歌音乐主要分为声乐曲和钢琴曲。通过浪漫主义早、中、晚期具有代表性船歌作品的分析比较得知西方船歌音乐的发展呈现专业化、个性化的特点,不同时期船歌的音乐形态与风格的演变均与之所处的时代美学思潮及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有重要关联。而中国的船歌音乐比较复杂,表现形式多样,且具有历时性的特点。古代流传至今的船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及近代《江阴船歌》展示了中国民间船歌的传播和流变。十九世纪以来中国的船歌音乐主要分为传统音乐中的船歌及现代专业作曲家创作的船歌两大类。不过,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船歌作品,还是近现代以来的创作作品,中国的船歌音乐都体现出更多民族化、本土化的特征。本章对民族艺术家在民族器乐船歌的创作、演奏和乐器的改制过程中为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的贡献做了重点论述。 通过前两章的具体分析,本文在第四章着重对十九世纪以来中西方船歌音乐的创作方式及审美表现功能作了比较研究。提出:中国船歌的创作具有演奏(唱)的不确定性、一曲多用的再创性、一二度创作一体性的特点;西方船歌的创作则体现了演唱(奏)的确定性、素材运用的专一性以及一二度创作分离的特点。审美表现功能方面,西方重理性、求真实,以“真”作为船歌音乐表现的主旨;中国重知觉、求神韵,以“韵”贯穿船歌音乐的始终。西方船歌创作中有“刚性人为”的因素,以矛盾冲突表现和谐之美;中国船歌的创作思维则体现出把个体与自我融入自然宇宙之中,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和境界。西方的船歌受到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的影响,以率性、自由地表达个人的内心感受为主,具有明显的主观抒情色彩;而中国的船歌多以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赞颂祖国的美好山河为主,表现出一种民族的“情韵”,通常与个人化的感情没有关联。 因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西方船歌作为同一类音乐样式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艺术创作规律,但由于中西方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的不同而在船歌音乐的创作方式、表现方式和审美情趣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船歌 威尼斯船歌 体裁 号子 民族器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序言11-16
- 一、研究现状与资料搜集11-13
- 二、论文研究方法与目的13-14
- 三、创新之处和努力方向14-16
- 第一章 中外船歌的内涵界定16-20
- 第一节 作为民间歌曲的船歌16-18
- 第二节 作为艺术性体裁的船歌18-20
- 第二章 中外船歌起源的比较20-30
- 第一节 中国船歌的起源20-27
- 第二节 西方船歌的起源27-30
- 第三章 十九世纪以来中西船歌创作及演变的比较30-52
- 第一节 浪漫主义时期西方船歌的发展演进30-38
- 第二节 近、现代以来中国船歌的创作与发展38-52
- 第四章 中西方船歌创作风格及艺术审美的比较52-63
- 第一节 中西方船歌创作风格的比较52-55
- 第二节 中西方船歌的表现功能和艺术审美功能的比较55-63
- 结语63-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1-7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平;船工 船工号子 船工精神——关于重庆形象与精神的思考和建议[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刘怀荣;曹魏及西晋歌诗艺术考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翟毅;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分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段桥生;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析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刘锡诚;刘半农:歌谣运动的首倡者[J];民间文化;2001年01期
6 吴毓清;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与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说一种传统音乐观[J];音乐研究;1987年03期
7 冯光钰;从凤阳歌看“同宗民歌”的传播流变[J];音乐研究;1991年02期
8 管建华;中西音乐“中心特征”的两面性辩证分析[J];音乐研究;1993年03期
9 宋祥瑞;关于中西比较音乐研究的思考[J];音乐研究;1993年04期
10 赵连元;;中西山水诗的审美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806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0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