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中西方音乐三大律制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08 17:47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音乐三大律制之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律制 生律方法 生律要素 比较


【摘要】: 三分损益律、钟律/琴律、“新法密率”是在我国传统音乐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三大律制,自诞生之日起就指导于我国的传统音乐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传统音乐和律学发展的特征。它们与西方音乐三大律制——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属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三对结构相似的律制。 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采用数学计算求律的方法,最早记载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由这种方法求得的各律形成一种体系时,就形成三分损益律。西方人在公元前6世纪,以纯五度作为生律要素、通过双向生律的方法发明了结构类似的五度相生律。中西方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明这对结构相似的律制,是基于对音乐与数关系的共识。但由于中西方人审美观念、思维方式、音乐实践的不同,两种律制在生律方法、生律要素、生律结果等方面又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 钟律是一种特殊的律制,其特殊性在于在我们这个重视律学研究的国度,它并不象三分损益律、十二平均律那样有着翔实的文献记载,但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应用到我国的编钟音乐实践;秦火后两千年来钟律理论继续应用于古琴的音乐实践,所以又称为琴律。在西方,纯律的发明赖于当时音乐实践对多声共响谐和音响的追求,它以谐音列中的三倍音与二倍音之纯五度、四倍音与三倍音之大三度作为生律要素。尽管西方音乐理论家花了将近五个世纪来探讨纯律律制,其理论却鲜于实践。钟律、琴律与纯律作为一对结构相似的律制,最大的不同在于产生背景、生律方法和音乐实践的不同。 明朝大音乐家朱载X 发明的“新法密率”是我国音乐另一大律制,其产生基于“还相为宫”、“律历和谐”的观念,这种律制的问世完成了自汉代起各朝乐律学家的夙愿,但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以及“唯三分损益律为上”的观念使得十二平均律在实践中没有立足之地。与在中国的“待遇”不同,十二平均律在巴赫大师那里获得了新生,成为构建西方音乐不可缺少的一砖一瓦。
【关键词】:律制 生律方法 生律要素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0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6
  • 第1章 三分损益律与五度相生律16-28
  • 1.1 三分损益律16-20
  • 1.1.1 史料记载中的三分损益律17-19
  • 1.1.1.1 《管子·地员篇》中的三分损益法17-18
  • 1.1.1.2 《吕氏春秋·音律篇》中的三分损益法18-19
  • 1.1.2 三分损益律的生律方法和生律要素19-20
  • 1.1.3 三分损益律的发明人物及时间20
  • 1.2 五度相生律20-23
  • 1.2.1 五度相生律的由来21
  • 1.2.1.1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重要思想:数与谐和21
  • 1.2.1.2 五度相生律的产生21
  • 1.2.2 五度相生律的生律方法和生律要素21-22
  • 1.2.3 对三分损益律之"隔八相生"称谓的质疑22-23
  • 1.3 三分损益律与五度相生律之比较23-28
  • 1.3.1 两者发明时间的先后23
  • 1.3.2 生律结果和生律方法的比较23-24
  • 1.3.3 生律结构和生律要素的比较24
  • 1.3.4 有关十二律最早的计算方法24-25
  • 1.3.5 从律制看中西方人的不同思维方式25-26
  • 1.3.6 三分损益律与五度相生律在各自律学发展史中的影响26-28
  • 1.3.6.1 三分损益律在中国律学发展史中的影响26-27
  • 1.3.6.2 五度相生律在西方律学发展史中的影响27-28
  • 第2章 钟律、琴律与纯律28-38
  • 2.1 钟律、琴律28-33
  • 2.1.1 钟律前奏曲:先秦时期对自然三度音程的探讨28-29
  • 2.1.2 钟律29-32
  • 2.1.2.1 文献记载中的钟律30
  • 2.1.2.2 钟律理论的提出30-31
  • 2.1.2.3 钟律之正律器31
  • 2.1.2.4 民间音乐中钟律理论的应用31-32
  • 2.1.3 琴律32-33
  • 2.2 纯律33-36
  • 2.2.1 对纯律先声——复调音乐之三度音程的探讨33-35
  • 2.2.2 实践中的纯律理论35
  • 2.2.3 由纯律之"自然律制"称谓引起的思考35-36
  • 2.3 钟律、琴律与纯律之比较36-38
  • 2.3.1 生律法的比较36
  • 2.3.2 旋宫转调的比较和审美趋向的不同36
  • 2.3.3 "无意插柳柳成荫"与"有意栽花花不开"36-38
  • 第3章 "新法密率"与十二平均律38-55
  • 3.1 朱氏"新法密率"38-47
  • 3.1.1 发明"新法密率"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需求38-40
  • 3.1.1.1 古时有关十二律的理论和实践38-39
  • 3.1.1.2 "还相为宫"理论与"律历和谐"的观念39-40
  • 3.1.2 艰难、漫长的探讨时期40-44
  • 3.1.2.1 在十二律框架内进行的探讨41-43
  • 3.1.2.2 通过继续生律进行的探讨43-44
  • 3.1.3 "新法密率"的发明44-47
  • 3.1.3.1 中国律学本身发展的特点44-45
  • 3.1.3.2 朱载X 所具有的"不唯书、不唯上"学术至上的精神 #36朱载X 能够成功的发明"新法密率"除了优越的学术氛围外,更得利于他本人所具有的"不唯书、不唯上"学术至上的精神。45
  • 3.1.3.3 "新法密率"的计算方法45-47
  • 3.2 西方十二平均律47-51
  • 3.2.1 早期的平均律理论及实践47-48
  • 3.2.2 西方十二平均律的"发明"说和朱氏平均律"西传说"48-50
  • 3.2.2.1 15世纪的"拉莫斯"发明说48
  • 3.2.2.2 16世纪的斯特芬"发明说"48
  • 3.2.2.3 朱氏平均律"西传说"48-50
  • 3.2.3 巴赫与十二平均律50-51
  • 3.3 朱氏"新法密率"与西方平均律之比较51-55
  • 3.3.1 中西方人早期对平均律理论的探讨51
  • 3.3.2 中西方发明十二平均律的不同经历51-52
  • 3.3.3 "似曾相识"的遭遇52-53
  • 3.3.4 十二平均律对中西方音乐的不同影响53-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9
  • 后记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忠环;从数学和音乐的关系看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别[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李尚群;胡喜海;;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哲学及其科学史意义[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杨传中;朱氏十二平均律及其西传[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李成渝;《管子》、《吕氏春秋》生律法之异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李成渝;钟律的理论与实践——学习黄翔鹏先生相关论述的心得之四[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王新华,任军莉;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及其文化根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7 李武华;萌发于远古的纯律音阶——陕西民间的燕乐音阶考源[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3年03期

8 王卫东;音律刍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杨荫浏;三律考[J];音乐研究;1982年01期

10 董维松;从律学的角度再谈“苦音”的音阶及其调式[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本文编号:815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15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a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