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论音乐在舞台叙事中的戏剧性功能

发布时间:2017-09-21 19:29

  本文关键词:论音乐在舞台叙事中的戏剧性功能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 戏剧 舞台 叙事


【摘要】:音乐是戏剧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剧诞生之初,歌舞性的元素被频繁运用到戏剧舞台之上,不仅可以增强戏剧的表现力,而且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叙事手段。在东西方戏剧的发展进程中,音乐在戏剧中产生了不同的发展趋势。东方戏剧是以一种综合的样态而流传于世的。西方戏剧则产生了明显的分化,音乐逐渐从传统戏剧中剥离,形成为不同的戏剧类型,歌剧就是在这种分化中诞生的。但是,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音乐又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音乐剧的出现,是音乐主体性强化的最终结果。戏剧舞台上的音乐首先具备情绪渲染功能,在建构戏剧情境、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音乐可以达到深化戏剧主题的作用。在强烈的剧场氛围中,戏剧主题的有效传达依靠各种舞台叙事手段,音乐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音乐也具备象征性暗示的功能。这种暗示可以营造出特殊的戏剧氛围以及独特的戏剧情境,揭示出人物的主要性格,调节戏剧节奏,保持观众注意力的强度。总之,对于音乐戏剧性的挖掘是舞台叙事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系;
【关键词】音乐 戏剧 舞台 叙事
【分类号】:J617
【正文快照】: 音乐是戏剧舞台的重要组成元素。从戏剧的发生到现代戏剧的发展,,音乐的叙事属性在结构戏剧形态、展开戏剧情节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希腊时期是戏剧的大繁荣时代,从现存的戏剧文本和一些零散的考古发现来看,歌队的运用是古希腊戏剧典型的特征。这是音乐与戏剧建立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冲出戏曲困境的艺术探索——论新创黄梅戏《美人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罗辛;;社会转型期中国艺术的发展及几个相关的理论问题(上)——中国舞蹈及舞剧近现代发展的大环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朱俊海;;论明代文人《西厢记》接受动机[J];长城;2010年10期

5 李楠;;新形势下戏曲艺术的社会功能再探[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6 杨媛媛;;豫剧常派唱腔的艺术魅力[J];当代小说(下);2010年03期

7 黎跃进;;中国与阿拉伯传统文学宏观比较[J];东方丛刊;2010年03期

8 陈才训;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结果期待意识[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谭坤;吕天成戏曲境界说略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王磊;;论李渔戏剧结构理论[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丁贤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叙述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8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郑菡;“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大怀;洪炳文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潘培忠;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沈佳佳;元杂剧青楼戏的思想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纪海英;论戏剧文学教学对中师生文化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雍正伟;卢前散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胡俊平;洪炳文戏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常青;光山花鼓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苏舒;《仲夏夜之梦》与《西厢记》戏剧情感表达手段之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培;;《边城》里翠翠父母故事叙事功能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2 吕祥华;;酒文化与《水浒传》的叙事[J];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02期

3 姚石;评滑稽戏《笑着向昨天告别》[J];上海戏剧;1961年03期

4 陈清林;戏剧发展的喜与忧[J];东方艺术;2004年S1期

5 宋佳样;综观90年代中国话剧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年02期

6 刘晓秋;;没落的叙事与高昂的抒情──对舞台剧未来出路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6年06期

7 张卫中;;汉语文学语言欧化的可能与限度[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8 郭毅;;试论当代散文中的社会叙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6期

9 胡薇;;危中有机的华语戏剧[J];世界知识;2007年11期

10 常海云;;京派小说中文化意象“塔”的探析[J];电影文学;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奔;刘彦君;;新时期戏剧30年轨迹[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王丹;谷人旭;;上海舞台文化地域特征及影响力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侯瑞云;;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郝向明;;民族音乐的思考[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曾兴;;浅谈舞台灯光与电视灯光对光源品质的不同要求[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薛晓金;;30年中国戏剧的困境与突围[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刘明厚;;走出中国戏剧文本的困境[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董云;;关于非洲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刘明厚;;走出中国戏剧文本的困境[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10 廖奔;;依形取神 翻古为新——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观感[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牛春梅;东城投入6500万元支持戏剧发展[N];北京日报;2010年

2 记者 林瑞华;专家学者研讨30年戏剧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吉林省剧协主席 宋存学;戏剧发展要立足当下[N];人民日报;2010年

4 商报记者 陈杰;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成戏剧发展助推器[N];北京商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苗苗 实习生 王亚妮;百花争艳 青果初成[N];榆林日报;2010年

6 记者 寿鸥迎;戏剧发展 重在创作[N];绍兴日报;2006年

7 金曼;舞台演出也要讲成本核算[N];人民日报;2005年

8 少沐;舞台演出也要“低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周保旺;广西戏剧发展须逾越几道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孟京辉;我是一个胡闹的顽童[N];财经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新明;《呐喊》《彷徨》的空间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邱健恩;金庸小说叙事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刘庆;上海滑稽述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5 赵继红;明万历《乐府红珊》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召明;晚明苏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宝春;《琵琶记》的场上演变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8 伍维曦;纪尧姆·德·马肖的《圣母弥撒》[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9 李丽敏;文化的嫁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弋;舞台演出戏剧翻译的特色——以英若诚为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2 邓陶钧;言情在金庸小说中的意义[D];华侨大学;2004年

3 皮芳芳;韵文的叙事功能及其对通俗小说叙事艺术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蕾;展示灵魂的戏剧(论奥尼尔中期剧作的表现主义手法)[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良;音乐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对歌词之法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6 王琦;《呼兰河传》的体式与叙事[D];吉林大学;2006年

7 胡娇阳;从《达芬奇密码》看文化符号的叙事功能[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8 张鹿;印度古典戏剧断层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王旭;唐大曲之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光胜;论数码特技在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中的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96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96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5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