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对《红楼梦》中的模糊语翻译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译者主体性对《红楼梦》中的模糊语翻译的影响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超时代的思想性和无以媲美的艺术成就,使其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代表之一。因此,多年来,《红楼梦》一直是不少中外翻译家竞相争论的“宠儿”。到目前为止,红楼梦的英译本有不下九种,其中尤以两本英文全译本,即杨宪益及其妻子戴乃迭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与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最为出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以这两部译作的对比为主。 《红楼梦》的一大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文中出现大量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亦即我们所说的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成为了语言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中模糊语的灵活运用总能给人呈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然而,往往在进行模糊语言的语际转换时,这种艺术效果会随之消失。这就给我们的译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怎样才能将原文中的模糊语言最大限度的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近几年,随着译学的快速发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众学者所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翻译,在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中是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它在促进不同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翻译都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相应地,翻译活动的执行者,也即是译者,同样地未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隶属于原作者的“仆人”。事实上,在实际的翻译活动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最终的翻译,即能否实现跨文化的传播。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及不同的社会经历等,都会对译者主体性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形成译文的多样性。 基于此,本文旨在对杨译与霍译中模糊语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挖掘译者主体性对译文的影响。作者希望通过对比两个译本中模糊语的不同翻译,使读者对模糊语有个更深的了解,并希望该文能给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红楼梦》 翻译 模糊语言 译者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9-12
- 1.1 Significance and Objectives9-11
- 1.2 Thesis Structure11-12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12-18
- 2.1 A Brief Review of Fuzzy Language12-15
- 2.1.1 Definition of Fuzzy Language12-13
- 2.1.2 The Present Research on Fuzzy Language13-15
- 2.2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of Hong Lou Meng15-18
-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Rationale18-22
- 3.1 A Brief Review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8-20
- 3.2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20-22
- Chapter Ⅳ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Translation of Fuzzy Language22-41
- 4.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lators of Hong Lou Meng22-23
- 4.2 Hong Lou Meng and Its Fuzzy Language23-27
- 4.2.1 Semantic Fuzziness24
- 4.2.2 Syntactic Fuzziness24-25
- 4.2.3 Image Fuzziness25-26
- 4.2.4 Rhetorical Fuzziness26-27
- 4.3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Display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Fuzzy Language27-41
- 4.3.1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ultural Differences27-30
- 4.3.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Understanding30-32
- 4.3.3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Aesthetic Standards32-34
- 4.3.4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Manipulated by Ideology34-35
- 4.3.5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reativity35-41
- 4.3.5.1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36-38
- 4.3.5.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38-41
- Chapter Ⅴ Conclusion41-44
- 5.1 Major Findings41-42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42-44
- Bibliography44-47
- Acknowledgements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许渊冲译者主体性在李清照词英译中的体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尹世萍;;新闻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4 郑航天;;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及其受制因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5 胡爱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审视译者的主体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6 蒋春玉;;新闻模糊语的ICM视角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文希;;欧阳修《醉翁亭记》英译对比批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8 常松;;散文英译汉中的译者主体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任蓓蓓;刘红见;;试论译者主体性所受之限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10 崔红娟;彭祺;;译者主体性在中西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彰显及理论支持[J];考试周刊;2011年4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6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丽;王宁宇;;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10 吴秀英;;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5.12四川地震后灾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报道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丰;讲评工作不用“模糊语”[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3年
2 维微(四川);模糊语句[N];中国商报;2004年
3 杜树人;“模糊语”不模糊[N];解放军报;2002年
4 刘文浩 周英合;远离“模糊语” 杜绝“马虎眼”[N];战士报;2004年
5 孙坤、刘彩云;上海总队二支队 讲评工作不用“模糊语”[N];人民武警;2009年
6 孟晓林 任岗;南充支队较真工作汇报存在的模糊语气[N];人民武警;2007年
7 董维微;古玩行里行话多[N];中国矿业报;2004年
8 刘杉;央行模糊语句中的真实逻辑[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2004年度极具创意的手机[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中文;劳动争议诉讼费只收10元[N];中国企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6 马成前;城市公路隧道智能监控方法和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赖于树;基于FMAGDM理论的复杂设备故障诊断不确定推理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柏峗;内燃牵引货物列车节能操纵模型与实时优化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2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薛海琴;从孙梁、苏美的《达洛卫夫人》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贝贝;传播学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蒲姗姗;林语堂译者主体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孙崇菊;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两译本中詈骂语的英译[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耀娟;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洪霞;浅论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叶乐;论译者主体性及其在人类历史重大变革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02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0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