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
本文关键词: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
【摘要】: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想"与"因"结合的诗学观,不仅为诗歌创作、鉴赏和文学批评提供借鉴,而且也可作为汉诗英译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宇文所安英译王维诗的"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三个方面,探讨了诗歌画境中的动态性、静态性和光线色彩的和谐性在翻译中的摹写和润饰作用,分析了禅宗审美意境翻译中的"无我之境"、情景交织中的意境翻译的动感、声情意象翻译的乐感,总结了典故翻译的文化交互性,指出了宇文所安的翻译艺术的再现性重于表现性。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宇文所安 画意 禅意 典故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2YJA740075)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近年来,王维诗歌研究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王维诗歌英译研究的成果数量反差很大,国外只有Barnstone等(1989)语文学派的研究专著,[1]国内的研究论文主要是语言学,如关联理论等,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如操作理论等方面的成果,很有启发,但鲜见用中国古典诗论、文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镇清;从语言的当代性看翻译的文体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程荣;;论“词中有画”——以柳永词为中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陈育德;“诗中有画”是“艺术论的认识迷误”吗?──《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的质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刘晓云;;中国二十世纪初诗歌翻译理论的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李博;;叶维廉“山水诗原型”在谢灵运诗歌语境中的矫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聂焱;;对现代诗歌困境的一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刘晓;;小议古诗词中“雨”意象的英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张小影;;近体诗特殊句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郭小波;;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理论形成的文化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应光;;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王光明;;“失养者”的追寻——叶维廉的诗学批评[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蒋登科;;论叶维廉诗论的学术品格[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达海军;;船山诗歌题材及其分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6 刘子琦;;浅论中国新诗“跨行”语言特征的形成——以卞之琳诗歌创作为中心[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晓东;;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解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8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伍茂国;;古典性与现代性:相逢在《门外》[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10 吴凌;;现代新诗本体追求探微[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亮;欧阳修《诗本义》的《诗》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简艳平;“皈依佛法的浪子”[D];南昌大学;2011年
7 李娟;王蒙微型小说语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春晓;代言人广告的修辞学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燕;“偷窥”事件:余华《兄弟》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甜;铁凝小说语言符号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定裕;;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的创造性诠释——以对《文赋》的诠释为中心进行讨论[J];殷都学刊;2011年02期
2 蒋艳萍;;文学史写作的反思与重构——论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3 李锦;;他者视域——宇文所安的中西阐释学比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许超;;读宇文所安《初唐诗》[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杨智;;文学史写作的四个“不等号”——浅谈宇文所安的《瓠落的文学史》中的文学史观[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7期
6 王瑛;;历史意识与文学史写作——论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史研究[J];当代文坛;2010年04期
7 张锦;;宇文所安英译李贺诗的翻译伦理[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蒋才姣;;对盛唐诗歌的重新解读——读宇文所安的《盛唐诗》[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蒋述卓;王瑛;;想象·虚构·诱惑——论宇文所安文论中的“中国形象”[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1期
10 李佳;曲景毅;;试论宇文所安《剑桥中国文学史》的理念与呈现[J];文化与诗学;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葛红;宇文所安唐诗史方法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高超;宇文所安唐诗研究及其诗学思想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美丽;举隅法与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史冬冬;他山之石[D];四川大学;2005年
3 倪书华;中国文论文本的跨文化阐释[D];汕头大学;2005年
4 袁伟军;异域之镜[D];暨南大学;2008年
5 赵琼琼;论宇文所安中唐文学研究的方法[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燕;宇文所安与中国诗艺传统的再发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付晓妮;论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解读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闹;论宇文所安的唐代文学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伟;宇文所安的唐诗译介[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然诺;后现代视域中的宇文所安的唐文学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0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1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