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艺术的意境创生到遥在技术的虚拟现实——作为目的性原则的遥在情结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表征
本文关键词:从传统艺术的意境创生到遥在技术的虚拟现实——作为目的性原则的遥在情结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遥在情结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深层动力。遥在生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目的,是技术与艺术永恒的使命。这一点,从传统艺术所营造的"意境"和遥在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机器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营造的"虚拟现实"可见端倪。虚拟现实是意境的数字化直观显现。从传统艺术的意境创生到遥在技术的虚拟现实,是遥在情结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表征,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由的本性。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关键词】: 遥在情结 意境 遥在技术 虚拟现实
【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基金课题资助(编号:省艺科[2008]21)
【分类号】:J0-05
【正文快照】: 1作为目的性原则的遥在情结遥在作为一种理念,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跨越物理时空、全面掌控世界的情结,伴随着文明进步从未停止过生长,并且在不同的时代借不同的媒介呈现着不同的面貌。情结,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它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界定为包括知、情、意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杜绣琳;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李梦奎;上古崇玉习俗的文化阐释──先秦玉文化研究之一[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7 周乔建;静照与飞动——论宗白华的艺术哲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彭逸林;巫、巫溪、巫文化、长江文明及库区开发[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冯柯;试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传江;叶如田;;唐前志怪小说中“拟兽化”蛇意象解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旭升;;阴阳与虚实:京剧艺术的辩证法[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5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雅杰;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俞燕;“诗与真”的不倦探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薛荣莉;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D];暨南大学;2002年
5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6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7 史爱兵;宗白华对中国艺术学的几点重大贡献[D];河北大学;2003年
8 王茜;古典审美理想的守望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思华;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少年中国学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析西;;以突显观为认知指导,品《山居秋暝》英译[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2 彭东丽;;诗歌意境与小说意境异同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3 罗昕;;此“境”非彼“境”——谈王国维“境界”与“意境”的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4 童美茹;;浅析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传达[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5 杨路;;浅谈艺术的意境与风格[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惠敏;;中西艺术表现论的诗学比较——从“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说起[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林庆扬;;评许渊冲先生的四首韵译唐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周海燕;;译诗中的“做诗”成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4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忠山;;诗的“空白结构”与“潜信息系统”[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寒;;物境·情境·意境 论“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之舟[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7 郁龙余;;中印味论诗学比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邱正伦;;新人本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美学的主流趋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风;现代意境研究的学科建构[N];光明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黎宏河;艺术讲堂:深圳保利的公益实践[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不定与无穷[N];文艺报;2001年
4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5 陈伯海;由“史”向“论”的转折[N];文学报;2000年
6 田川流;重视文艺的审美表达[N];文艺报;2011年
7 颜长江;画画就是画照片?[N];中国摄影报;2011年
8 夏卫平;略论柳宗元的忧患意识[N];文艺报;2005年
9 赵迪;前途无量的摄影纪实文学[N];文艺报;2002年
10 ;摄影文学 桃花盛开的地方[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先武;现代意境理论的生成[D];苏州大学;2004年
2 孟瑾;[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孙菲菲;许渊冲译诗中的“竞赛”与“创造”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广新;意境·天人合一与诗意的生存[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袁哲;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三个层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雪莲;移境移情[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王瑞;论宗白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学探索[D];新疆大学;2008年
8 姜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意象和意境的传递[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玉良;意境与典型比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涛;论文学意境[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从传统艺术的意境创生到遥在技术的虚拟现实——作为目的性原则的遥在情结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