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女受辱”故事在汉代的发展与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0 05:5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劳作方式,参加采桑劳动的主要是年轻的女子,也就是“桑女”,这种社会生活反映到文学作品之中,就出现了很多诸如“桑”、“桑林”、“桑中”等与采桑养蚕有关的意象。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系列诗歌描写了人们在桑林中的活动,在这些桑林故事中,“桑女”往往是故事的主人公,而男性往往处于配角的地位。在《诗经》中出现的“桑女”形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幸福的,一类是不幸的。其中第一类出现的比较多,第二类出现的比较少。《诗经?豳风?七月》的第二章就写到了一个不幸的“采桑女”,这个“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采桑女子开启了“桑女受辱”故事的源头,其后的刘向《列女传》及汉乐府《陌上桑》中所写的“桑女受辱”故事都是受了这首诗的影响。传统“桑女受辱”故事及故事中的桑女形象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女主人公对待“受辱”一事态度上的变化、立意宗旨的变化、情节结构上的变化、情感色彩上的变化以及故事结局的变化等等,从这些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桑女受辱”主题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桑女受辱”故事及故事中桑女形象在两汉...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桑女受辱”故事的源头
(一) 《诗经》中的“桑林”故事
(二) 《诗经》中的“桑女”形象
(三) 《诗经》桑林故事的开创性
1. 《诗经》作品确立了采桑主题
2. 《豳风·七月》开“桑女受辱”故事的先河
二、“桑女受辱”故事在汉代的发展与演变
(一) 继承与借鉴
1. 女主人公受侵害的共性特点
2. 男主人公社会地位的一致性
3. 艺术构思与艺术手法的借鉴
(二) 差异与变化
1. 桑女态度的改变
2. 立意宗旨的变化
3. 情节安排的差异
4. 情感色彩的变化
5. 故事结局的改变
三、对“桑女受辱”故事的不同解读
(一) 从文学层面解读“桑女受辱”故事
1. 故事情节的安排
2. 桑女形象的塑造
3. 形象的意义与影响
(二) 从道德层面解读“桑女受辱”故事
1. 刘向《列女传》中严肃的道德印记
2. 罗敷取得的情感与道德的双重胜利
四、“桑女受辱”故事的文学意义与价值
(一) 人物描写方面的借鉴
(二) 题材与内容上的借鉴
1. 在诗歌创作方面
2. 在戏剧文学创作方面
3. 在“试妻”故事的创作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79048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桑女受辱”故事的源头
(一) 《诗经》中的“桑林”故事
(二) 《诗经》中的“桑女”形象
(三) 《诗经》桑林故事的开创性
1. 《诗经》作品确立了采桑主题
2. 《豳风·七月》开“桑女受辱”故事的先河
二、“桑女受辱”故事在汉代的发展与演变
(一) 继承与借鉴
1. 女主人公受侵害的共性特点
2. 男主人公社会地位的一致性
3. 艺术构思与艺术手法的借鉴
(二) 差异与变化
1. 桑女态度的改变
2. 立意宗旨的变化
3. 情节安排的差异
4. 情感色彩的变化
5. 故事结局的改变
三、对“桑女受辱”故事的不同解读
(一) 从文学层面解读“桑女受辱”故事
1. 故事情节的安排
2. 桑女形象的塑造
3. 形象的意义与影响
(二) 从道德层面解读“桑女受辱”故事
1. 刘向《列女传》中严肃的道德印记
2. 罗敷取得的情感与道德的双重胜利
四、“桑女受辱”故事的文学意义与价值
(一) 人物描写方面的借鉴
(二) 题材与内容上的借鉴
1. 在诗歌创作方面
2. 在戏剧文学创作方面
3. 在“试妻”故事的创作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79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97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