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
发布时间:2024-06-04 20:21
一提到文学中的悲美形态,大家立即就会想到悲剧,但悲剧是一个充满了个性的、地地道道的西方美学范畴,它并不适于解释其它民族文学中的悲美形态。“悲”是人类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学艺术的基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背景赋予了“悲”不同的内涵和特征,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学悲美形态。就中国古代文学来说,中国文化—心理背景赋予了“悲”以“怨”的特征,形成了“悲怨”的美学形态。 本文认为,“悲怨”是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审美心理紧密结合的独特的美学形态,它源于人类共有的悲意识,但又不同于其它民族文学的悲美形态。与悲剧刚烈、抗争、固执、决裂的特征相比,悲怨具有很强的柔顺性,它一方面体现为主体在生存困境中对整体和谐的追求,对环境和对象的顺应、忍让,对矛盾激化的尽力避免;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主体在文学中对悲愤哀伤情感有节制的宣泄,把心理的痛苦、悲伤转化为文学中的哀怨,在“怨”中表达摆脱困境的期盼,在宣泄中求得心理平衡。 中国古代文学中悲怨的形成既有文化—心理背景的潜在作用,也有社会现实条件的具体引发,还有一个创作主体的心理转化过程。本文认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对“和”的...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悲怨—中国古代文学特有悲美形态
第一节 悲怨的核心—“怨”
第二节 悲怨的基础—人类共有的悲剧意识
第三节 悲怨的特征—兼与西方悲剧作比较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中悲怨美的形成
第一节 悲怨形成的文化一心理背景
第二节 悲怨形成的现实条件
第二节 悲怨形成的心理过程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学中悲怨美的内容层次
第一节 悲怨的个体内容层次
第二节 悲怨的生命本体内容层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9126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悲怨—中国古代文学特有悲美形态
第一节 悲怨的核心—“怨”
第二节 悲怨的基础—人类共有的悲剧意识
第三节 悲怨的特征—兼与西方悲剧作比较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中悲怨美的形成
第一节 悲怨形成的文化一心理背景
第二节 悲怨形成的现实条件
第二节 悲怨形成的心理过程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学中悲怨美的内容层次
第一节 悲怨的个体内容层次
第二节 悲怨的生命本体内容层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9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98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