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形态的情感结构
本文关键词:论诗歌形态的情感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诗歌思想 情感结构 内在律 诗人情感 诗歌艺术 情感方式 叙事性 审美特征 意象群 外观形式
【摘要】:正诗歌的情感结构作为诗歌形态的审美特征,是由诗歌所表达的对象决定的。诗歌的结构形态有两种,第一是外在的结构,指诗的分行、排列、音节等外观形式;第二是诗的本质结构,即诗人的情感在诗歌中的内在律动。诗歌艺术形态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诗歌表现情感时的直截了当,这是其他叙事性文体很难达到的。所谓"内在律动"就是指诗歌描述物象、表情达意时所表现出的本质的、内在的结构。关于诗的内在结构,著名诗人、教授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诗歌思想;情感结构;内在律;诗人情感;诗歌艺术;情感方式;叙事性;审美特征;意象群;外观形式;
【分类号】:I052
【正文快照】: 诗歌的情感结构作为诗歌形态的审美特征,是由诗歌所表达的对象决定的。诗歌的结构形态有两种,第一是外在的结构,指诗的分行、排列、音节等外观形式;第二是诗的本质结构,即诗人的情感在诗歌中的内在律动。诗歌艺术形态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诗歌表现情感时的直截了当,这是其他叙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国建;论现代诗的“间离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李晓丹;;广告作品意蕴传播的特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4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宋时磊;;侦探、知识与玫瑰——对艾柯《玫瑰之名》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徐黄鹂;;从语言学角度看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苏丽君;;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10 张艳丽;乔业琼;;从诗人到诗歌英雄——论海子神话的建构过程及其外部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吕鹏;;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符号学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武雄;;民间宗教的语言与城镇化农村治理——以妈祖信仰为例[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文忠祥;;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初探——以民和土族婚礼情境为例[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论郑遨诗歌的艺术特征[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郭艳虹;梅婕;武婧;;探析道德在约翰·济慈诗歌中的表现与运用[J];语文建设;2013年15期
3 朱洪国;;关于诗歌的哲理探索[J];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4 魏中林;我国爱国主义诗歌的历史性发展——略论鸦片战争诗歌[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5 刘小新;论非马诗歌的现实精神[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徐文;;用生命和爱写诗——崔荣德诗歌简评[J];参花(上);2013年09期
7 李世英;论清初诗歌思想的特点[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郝娅杰;;浅谈约翰·济慈诗歌思想的演变[J];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9 黄曙辉;;他的诗飘绕着浓浓的药香——姚茂椿诗歌阅读印象[J];创作与评论;2012年05期
10 邓伟;毓俊诗歌思想性再论[J];满族研究;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朝晖;;一首首永远读不淡的诗——读阿毛诗歌,片章感受[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曼君;;人·泛神论·浪漫主义艺术——郭沫若前期诗歌思想与艺术综论[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3 杨军;吴要利;;李白妇女诗的文化审视[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河南鄢陵 张俊杰;现代诗歌鉴赏浅议[N];学知报;2010年
2 刘再华;一部船山文学研究的力作[N];文艺报;2006年
3 谢冕;充沛的激情与节制的能力[N];文艺报;2006年
4 宋毅(作者系莆田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诗的疏离与承担[N];文艺报;2004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诗歌是声音的完整表达[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沈耀峰;《唐诗精选》——营筑心灵的诗意家园[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韩作荣;在谦卑而清澈的光亮中现身[N];文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国清;从断裂到弥合:泰德·休斯诗歌的生态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雪霄;顾炎武诗歌考论[D];山东大学;2011年
3 朱金发;先秦《诗》学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润刚;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诗歌的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泠波;罗隐落第后诗歌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蔡明明;图像传播时代儿童诗歌诗“画”关系探求[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彩虹;后期延安诗歌的创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常铖;李白漫游期间诗歌论略[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6 殷惠萍;在昼夜的指缝间—赵树义诗歌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晓花;储光羲诗歌与王孟诗歌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瑶;王令交游及其诗歌与辞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晓洪;洪亮吉诗歌的“狂”与“奇”[D];湘潭大学;2009年
10 郭远玲;浅论谢g诗歌在中唐大历时期的接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2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3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