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讽与复调
发布时间:2017-08-18 23:28
本文关键词:论反讽与复调
【摘要】:在当下的文学现实中,反讽与复调都是作为关键性的术语出现的,二者都担负着丰富作品内涵、使作品达到特殊美学效果的重任,在现代叙事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历来的很多学者并未将这二者区分清楚,往往存在含混暖昧之况。面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反讽与复调虽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本文试从二者的关系入手,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这两种重要的叙述理论。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了三个大章,分别从反讽与复调这两种理论自身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对它们的本质与内涵作出严谨而准确地把握,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明察秋毫而不至于混为一谈。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反讽理论自16世纪始,至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中各个时期的内涵流变,同时,从微观文本语言层面、宏观的文本整体结构层面,结合具体文学作品为例,对反讽作出了界定,并探讨了它的特征(作者的非直陈式介入、叙述者的不可靠、悖逆双方的并举)和表现形式(言语反讽、结构反讽、形式反讽、境遇反讽)。 第二章同样首先梳理了复调的内涵发展历程,然后根据其内涵的规定性,以多声部性、对话性、开放性作为复调的基本特征,最后从文本语言、文本结构、文本视角以及人物、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矛盾四个角度分析复调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是探究反讽与复调理论二者之间关系的关键的章节。二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本章分别由反讽之于复调和复调之于反讽两方面予以阐述。与此同时,我们仍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借由反讽与复调所采取的对照还是对话、作者的立场、人物地位的差异、两个术语自身内涵上的差异等方面体现出来。我们可以化繁为简地说:反讽主要是指两个事物(意识、人物、事件等)构成否定的关系,后者对前者形成一种揭示、否定、拆台、讽刺等。复调则指作品中多种意识的独立与并列,不存在一个主宰一切的意识。这可视为这两种理论最为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反讽 复调 联系 区别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2
- 第一章 反讽12-32
- 1.1 反讽的内涵流变12-21
- 1.2 反讽的性质、特征及表现形式21-32
- 1.2.1 反讽的性质21-22
- 1.2.2 反讽的基本特征22-26
- 1.2.3 反讽的表现形式26-32
- 第二章 复调32-64
- 2.1 复调概念的发展32-47
- 2.1.1 狂欢32-34
- 2.1.2 复调概念的发展流变34-47
- 2.2 复调的性质、特征及表现形式47-64
- 2.2.1 复调的性质47-50
- 2.2.2 复调的基本特征50-55
- 2.2.3 复调的表现形式55-64
- 第三章 反讽与复调之比较64-80
- 3.1 反讽与复调的联系64-73
- 3.1.1 反讽之于复调64-67
- 3.1.2 复调之于反讽67-73
- 3.2 反讽与复调的区别73-80
- 结语80-81
- 参考文献81-84
- 后记84-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恺;;文学批评关键词“反讽”之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张凯;;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3 张芸;程茜;;反讽与创作主体意识[J];东方论坛;2007年01期
4 黄擎;论当代小说的情境反讽与意象反讽[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颜东升;;反讽的小说复调理论——兼论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周启超;复调[J];外国文学;2002年04期
7 李海燕;;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佘向军;论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9 叶世祥;反讽:从一个新角度解读鲁迅小说[J];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05期
10 汪正龙;;说反讽——对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范畴的考察[J];人文杂志;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697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9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