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理论视角看《红楼梦》中的器物翻译
本文关键词:从功能理论视角看《红楼梦》中的器物翻译
更多相关文章: 器物 文化内涵 功能翻译理论 目的论 跨文化交际
【摘要】:《红楼梦》作为文学和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瑰宝。这部文学巨著涉及到了诸如诗词、历史、医学、饮食、衣饰及家居等多个文化分支的内容。如果没有深厚、扎实的中国文化功底,是不可能做好《红楼梦》的翻译工作的。 衣饰与家居都是人类向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们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在曹雪芹独特的艺术与文化品鉴中,读者体会到了中国器物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美感。更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刻画以及人物的地位和审美能力等都与书中古器物的描写息息相关。 研究《红楼梦》的英译,必然要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翻译进行研究。而古器物的翻译正是古典文化翻译的重要分支。在《红楼梦》的众多译本中,霍克斯翻译的《石头记》是最有影响力的译本之一。 本篇论文将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从功能的角度以及原作中的文化内涵的传递角度对霍克斯译本中的古器物翻译进行评价。在对书中器物的样式、颜色以及材质进行分析的同时,也会对衣饰和家具用品所反映的隐藏信息如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及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会从译文中摘取一些典型的翻译片段进行研究。总体来说,书中的器物是可译的,但不同器物的可译度均不同。其中一些可以作为成功、有效翻译的典型,从这一类翻译中,,通过研究这类翻译,其他译者也可得到一些启发。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译文中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甚至有一部分翻译是典型的误译。本文对这类误译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其他译者可以尽量避免同类型的错误。 本文的研究都建立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之上,尤其是以其核心理论——目的论作为理论依据。
【关键词】:器物 文化内涵 功能翻译理论 目的论 跨文化交际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5-7
- 摘要7-9
- Introduction9-15
- Chapter 1 Classifications of the antiques described in Hong Lou Meng15-31
- 1.1 Chinese classical clothing and its accessories15-27
- 1.1.1 Connections between materials of clothing and nature17-21
- 1.1.2 Connections between pattern of clothing and nature21-23
- 1.1.3 Connections between color of clothing and nature23-25
- 1.1.4 Connections between naming of clothing and nature25-27
- 1.2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 and other ornaments27-31
- Chapter 2 Functions of the antiques described in Hong Lou Meng31-49
- 2.1 Functions of the costumes and accessories31-38
- 2.1.1 Costumes and accessories as a symbol of feudal ethics and rites31-32
- 2.1.2 Costumes and accessories as a tool to maintain hierarchy32-34
- 2.1.3 Cultural deposits of the costumes and accessories34-38
- 2.2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furniture and other ornaments38-49
- 2.2.1 Furniture and other ornaments to reflect the temperament of the characters38-42
- 2.2.2 Furniture and ornaments as a symbol of feudal hierarchy42-45
- 2.2.3 Furniture and the feudal rites and ethics45-46
- 2.2.4 Ornaments as a clue to foreshadow the future46-49
- Chapter 3 German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49-54
- 3.1 Further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49-51
- 3.2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transl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heory51-53
- 3.3 Eval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tiques based on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53-54
- Conclusion54-57
- Bibliography57-60
- Acknowledgement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含之;;美国翻译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化课[J];基础教育;2007年12期
2 高晖;;《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双译本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3 朱谷强;;视界融合下的禅诗英译:以寒山译诗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赵宁;;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翻译与文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牟磊;;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特点浅析[J];华章;2011年14期
6 王蕾;黄睿;李俊婕;;从英汉语言特点看公示语翻译[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孙飞红;顾飞荣;;林译《孙子兵法》中反义关系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8 韦新建;;中西恭维语对比与翻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逄锦凤;;视界融合在《功夫熊猫》中的再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郑茹;;浅析文化差异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建军;;从人工翻译到协同翻译[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韦忠和;;网络和翻译社区的建设[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译?——翻译速度,翻译人才职业化面临的新问题[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中强;;提高查词和判别效率 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Joe Zhai;;乘风破浪正当时 本土翻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甘柳青;;翻译的研究[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董敏;;翻译管理人才[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廉 焦鹏帅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科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建构翻译地理学新学科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施小炜;闲话翻译[N];文艺报;2011年
3 王晴佳;“亲爱的”翻译是懒惰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柳霞;《五经》研究和翻译首先应从字义入手[N];光明日报;2009年
5 国际译联副主席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黄友义;翻译是桥梁也可能是屏障[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朱侠;高度重视翻译提高外宣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文敏;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很难也很有趣[N];浙江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舫 任姗姗 博主 李辉 (传记作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作者);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N];人民日报;2009年
9 黄美茹;翻译市场每年以1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N];就业时报;2009年
10 记者 蒋国华;300部译著亮相全省翻译作品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5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娟;论文学形式在翻译中的陌生化[D];南京大学;2011年
2 夏维红;翻译他者,构建自我[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刘峰;小说对话的翻译——从主观化对等的角度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三个中文译本的个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明;翻译、投影以及译者的徒劳[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岳文静;从译者伦理角度研究林纾的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邵艳玲;对庞德翻译李白诗的解构剖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文静;从小说《在路上》的翻译看改写理论的解释力[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赖伟玲;翻译背后的操控[D];中山大学;2010年
9 刘敏;从语用学的角度看金融类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梅花;汉英旅游公示文本翻译中的文化因子移植[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05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0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