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图像时代的视觉失落——从“文化研究”的研究范式出发

发布时间:2017-08-26 03:37

  本文关键词:图像时代的视觉失落——从“文化研究”的研究范式出发


  更多相关文章: 图像时代 “文化研究” 后现代 先锋派 内容和形式 操控者 杜尚 劳申伯格 本雅明 意识形态研究


【摘要】:正理论家们在视觉狂欢之余寻找图像时代的视觉悖论,努力维持视觉盛世中的理论清醒。"如果我们自问图像转向何以现在发生,何以在人们常说的‘后现代’时代即20世纪后半叶发生,我们就遭遇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似乎再清楚不过的是,视像和控制技术时代、电子再生产时代,它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开发了视觉类像和幻象的新形式。另一方面,对形象的恐惧,担心‘形象的力量’最终甚至能捣毁它们的造物主和操控者的焦虑,就如形象制造本身一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图像时代;“文化研究”;后现代;先锋派;内容和形式;操控者;杜尚;劳申伯格;本雅明;意识形态研究;
【分类号】:J05
【正文快照】: 理论家们在视觉狂欢之余寻找图像时代的视觉悖论,努力维持视觉盛世中的理论清醒。“如果我们自问图像转向何以现在发生,何以在人们常说的‘后现代’时代即20世纪后半叶发生,我们就遭遇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似乎再清楚不过的是,视像和控制技术时代、电子再生产时代,它以前所未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蒋晖;;奇异性美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许英英;矫苏平;;谈空间序列的节奏[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6 肖晴;;符号中的美与设计思维——波特兰市政厅的形象与精神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7 庄英邦;;浅论舞蹈中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杨芳;;谷文达和中国当代抽象水墨艺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张培;孟朝;聂庆娟;王中华;李艳;;园林艺术与音乐艺术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10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顺铭;;“偷拍”与“疯狂”:一种病理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6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6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玉凤;上海房地产广告平面媒体的理想自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巨德辉;;图像时代的文化思考[J];美术大观;2009年07期

2 田春;图像在文学变革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邱冬梅;;也谈图像时代的“看”[J];作家;2008年06期

4 陈文育;;关于图像时代的意识形态问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吕月米;;图像时代拟像对传统审美意象的消解[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6期

6 李欣;;近十年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J];青年文学家;2009年24期

7 王娜;;“文学边缘化”之我见[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5期

8 李盛涛;;论网络文学写作主体的新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王建成;;图像的霸权与阐释的拯救[J];社会科学家;2010年08期

10 段钢;;图像时代的符号和象征[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长北;;对图像时代审美消解、文化迷失的反思与批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何轩;;从设计的事谈育人的事——艺术设计类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 尹鸿;图像时代的文学[N];文艺报;2001年

2 暨南大学博士生 田春;摄影文学:图像时代文学的一条新路[N];文艺报;2001年

3 许江;影像生存:图像时代的反思[N];解放日报;2004年

4 ;对年轻艺术家的误读与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孙江萍;属于这个时代的图像[N];华夏时报;2002年

6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摄影文学:文学实验性写作的成功典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童庆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陈学广;文学教育:语言与图像[N];文艺报;2008年

10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如何延伸?[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文育;图像时代的美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瑜;当文学遭遇图像[D];西北大学;2009年

2 李沙;镜像想象:论图像时代的艺术想象[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史怡然;篡改的语法——浅析图像时代下的图像“真实”和现实“真实”[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4 李雪;象与真——中国艺术审美的真实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施鹏杰;母题下的变体[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6 李靓;文学与图像的世纪遭遇[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严支胜;读图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超;技术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D];厦门大学;2008年

9 李桦;文学的数字化生存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平平;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社会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9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39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