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意图、效果、语境:从关联性的角度读英译本《浮生六记》

发布时间:2017-08-28 00:18

  本文关键词:意图、效果、语境:从关联性的角度读英译本《浮生六记》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处理 关联性 语境效果 交流意图


【摘要】:关联性指的是文学作品对读者已知心里构建的冲击。读者的理解障碍主要来源于语境缺失,而语境是信息处理与文学赏析进行的场所。这种缺失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无联系。关联性理论将读者看作是主动选择语境来处理信息的个体,而此选择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关联性最大化。译者必须在此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北京信息,协助读者寻找最优语境。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大。 近年来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的翻译技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遣词用句的推敲上,而忽略了背景差异导致的读者认知上的阻力。本文着重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需补充提供的语境,达到预期效果的手段及最终的交流意图,并强调适当定位读者心里语境及推断能力的是译文成功的关键,这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本意所在。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入手,以读者认知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关联性理论运用到对《浮生六记》译文的鉴赏中。文章主体分别从作者交流意图,关联性效果以及语境的创建三个部分,详细论述《浮生六记》中作者、译者与读者三方进行的跨文化交流;突出译者在创造读者可接受的语境中,如何强化关联性效果,力图更有效的传达作者意图。 该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一:意图,效果及语境是关联性理论框架内与翻译最相关三个部分。它们组成的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制约。作者认为,作者交流意图的再现与否决定了交流的成败,而言语的选择仅是达到目地所使用的手段。关联性与言语在读者心里产生的效果成正相关,而与认知阻力,或读者所需付出的认知努力呈负相关。认知效果有多种形式,如新假设的形成,旧假设的修改或推翻等等。而认知过程中所遇阻力的大小则取决于交流发生时对话双方可利用的心理语境,即现有的现实世界模型。此外,推断能力也在交流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而语境和推断能力均与又与读者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二:意图,效果和语境三者,祺决定性作用的是所能达到的语境效果。换句话说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大。而另一方面人类认知是要花费精力的,这种精力越大,关联性就越小。文学欣赏的最终目的是要重现作者的交际意图,而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文字的排列仅仅是手段而已。 三:合理的翻译策略应该首先考虑到读者的心里构建,译者应该充分考虑读者,在其自身的文化背景熏陶下,倾向于做出怎样的推论。这有这样译者才能提供最优语境,协助读者欣赏译文。 浮生六记是清代末年沈复半自传式的小说,既有游山玩水之乐趣,更多的是对妻子无限的热爱。林语堂对此书的翻译已成为翻译史上的经典。他在翻译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技巧完美的展现了关联性理论如何在翻译中得到应用。 总的说来,译者的任务在于填补读者缺失的语境信息,强化译文心理效果,重现作者的交流意图;而关联性提供了量化以上过程的手段。关联性与两个变量有关,一是语境中所达到的效果,二是信息处理所付出的努力。语境在关联性理论框架下指的是信息接收方主动选择的,最容易处理信息的心理构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境的准入也需要耗费努力,而译者需要考虑为目标读者提供最优语境,以协助关联性的最大化,即达到足够的效果,付出最少的努力。
【关键词】:信息处理 关联性 语境效果 交流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22
  • 1.1 theoretical backgrounds11-16
  • 1.1.1 from the Code Model of Communication to Gricean Inferential Model11-13
  • 1.1.2 The Relevance Theory13-15
  • 1.1.3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15-16
  • 1.2 Introduction to Shen Fu,Lin Yutang and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16-18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ignificances18
  • 1.4 Thesis Structure18-22
  • Chapter 2 the Publi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Intentions22-34
  • 2.1 Recovering Original Author's Intentions22-26
  • 2.1.1 Shen's Informative Intention22-24
  • 2.1.2 Shen'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24-26
  • 2.2 Copying Original Author's Intentions26-32
  • 2.2.1 Weak and Strong Communication:from 'showing' to 'saying'26-29
  • 2.2.2 The Extension of 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ent29-32
  • 2.3 Summary32-34
  • Chapter 3 the Re-Creation of Contextual Effects34-45
  • 3.1 Implication and Contradiction34-38
  • 3.1.1 Analytic Implications and Synthetic Implications34-36
  • 3.1.2 Descriptive and Interpretive Resemblance36-37
  • 3.1.3 Contradiction37-38
  • 3.2 Contextual Strengthening38-42
  • 3.2.1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Strengthening38-40
  • 3.2.2 Retroactive Strengthening:Predictability in Processing40-42
  • 3.3 Effects and Habits42-43
  • 3.4 Summary43-45
  • Chapter 4 the Choice of Context45-54
  • 4.1 Context: A Psychological Construct45-50
  • 4.1.1 Relevance=Effect-Effort45-46
  • 4.1.2 Cul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abits46-47
  • 4.1.3 The Provision and Modification of Context47-50
  • 4.2 The Translation of Token and Value50-52
  • 4.3 Summary52-54
  • Chapter 5 Conclusions54-58
  • 5.1 Major findings54-56
  • 5.2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56-57
  • 5.3 Limitations57-58
  • Acknowledgments58-59
  • Bibliography59-62
  •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Master's programme62-63
  • Examples cited63-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瑞珍;;关联性语境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三明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姜望琪;再评关联理论——从“后叙”看Sperber和Wilson对关联理论的修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3 孙兵;刘鸣;;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中的语义关联性效应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746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46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