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口头程式”现象浅析

发布时间:2017-09-04 08:32

  本文关键词: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口头程式”现象浅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口头程式理论 当代审美文化 口头艺术 程式


【摘要】:“程式”(Formula)是“口头程式理论”(The Theory of Oral Formula)的核心概念,它通常是指口头艺人用来构筑诗行的“常备片语”,这些片语在史诗传统中被大量重复使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艺术领域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口头艺术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美学追求。 第一个时期内,口头艺术的程式主要呈现出阳刚、尚武、振奋人心的“崇高”的美学追求。新中国解放之初,中国人刚刚从战争的漩涡中挣脱出来,但“战争文化心理”仍然控制着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心理。口头艺术因为自身的亲民性而被确立为政治的传声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此时的口头艺术呈现出高度口号式、标语式的特征。文革十年,文化艺术的发展受制于政治运动。“革命样板戏”成为当时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枝独秀,口头艺术的程式化风格发展到巅峰,口头艺术的宣传作用也发挥到极致。文革后期,为悼念周恩来、控诉“四人帮”而作的“天安门诗歌”确立了有别于“文革”口头程式的新的程式。但无论是“革命样板戏”“飞扬不还”的程式,还是“天安门诗歌”正义直言的程式均为战争心态的产物,在审美形态上皆表现为“崇高”。 第二个时期内,口头艺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考察。新时期十七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心的转变,文化艺术不再作为宣传政治的工具,口头艺术创作者开始关注个体的心理和真实的情感诉求。“崇高”的程式被语言精致柔婉、感情细腻真挚的“优美”程式所代替。进入网络时代,传统口头艺术的生存空间遭到网络口头文化的压缩,尽管网络等数字媒介为传统的口头艺术提供了更为多样的传播渠道,但脱离传统的表演场所直接造成表演与受众之间的时空隔膜,传统“程式”的魅力也因此暗淡下来。网络时代的口头文化呈现出多元的“程式”和多元的审美取向,这种“多元”消解了传统程式背后的语音赋值。但是,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确立一元程式的努力仍然存在。这种一元的程式并不意味着话语霸权,而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它能够体现现代中国开放、包容的气度和胸襟。 通过对建国60年以来审美文化领域的分析不难看出,口头程式不仅是口头艺术得以创作和记忆传承的手段,同时还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内文化心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关键词】:口头程式理论 当代审美文化 口头艺术 程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建国初十七年的口头艺术8-14
  • 第一节 口头艺术兴盛的历史契机8-10
  • 第二节 "战争"氛围中口头艺术的程式模式10-14
  •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头艺术14-21
  • 第一节 口头艺术的生成语境14
  • 第二节 适者生存法则下的口头文艺14-17
  • 第三节 政治漩涡中口头艺术的程式模式17-21
  • 第三章 新时期十七年的口头艺术21-26
  • 第一节 传统"程式"的回归21
  • 第二节 个人情感的温情诉说21-26
  • 第四章 电子信息时代的口头艺术26-31
  • 第一节 电子信息时代"口头程式"的新变革26-27
  • 第二节 众声喧哗中的"口头程式"27-31
  • 结语31-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菊;电影艺术与当代审美文化[J];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潘知常;我们应当怎样进行学术商榷[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4期

3 朱光;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意识[J];学术季刊;1994年04期

4 丁利荣;美学发展的契机──当代审美文化的昭示[J];理论月刊;1997年03期

5 李s,

本文编号:790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90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6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