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女性主义视角下曼斯菲尔德与张爱玲小说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08:18

  本文关键词:女性主义视角下曼斯菲尔德与张爱玲小说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主义 主题 人物 叙事视角 女性观


【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张爱玲都是女性作家,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手法和独特视角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地位进行了描述,一定意义上,她们都为女性主义文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选取两位作家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分作为文本,对其深入解读和剖析,揭示出两位作家短篇小说中的异同,以填补研究界的空白。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二者相同的主题,即女性意识和反男权思想,说明二者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压迫和精神压迫,来进一步揭示二者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主题。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二者相同的人物,即敢于打破传统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秩序的女性形象,以及丧失主宰地位和不健康的男性形象,从而进一步体现女性主义色彩。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二者相同的叙事视角,通过不同转换视角来洞察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变化,以女性视角更深入地剖析女性主义的内涵。 第四部分,主要说明了二者作品中显现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烙印,从而体现二者女性主义的差异性。虽然两位作家都从女性主义角度考量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但二者在表现上却不尽相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充满幻灭感,张爱玲的小说中蕴含着虚无主义的意味。 虽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张爱玲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岁月相差较久,加之二者并非真正的女性主义者,但是她们的小说却让读者感受到女性的真实状态,让那些视而不见真实的人感受到了女权主义的炽热火焰。她们大胆地反叛,,带着女性读者揭开了父权社会掩盖的面纱,让女性看到父权社会的虚伪,意识到受压迫的地位,唤起女性的觉醒和反抗意识。她们用朴实自然的文字、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传递了女性主义的光辉,为女权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女性主义 主题 人物 叙事视角 女性观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0-03;I10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 相同的主题:女性意识和反男权思想12-29
  • (一) 个人生存体验的外化和折射12-19
  • 1.作家生活经历背后的凄凉12-16
  • 2.作家自我流放的孤独与痛苦16-19
  • (二)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19-29
  • 1.对女性的性压迫19-27
  • 2.对女性的精神压迫27-29
  • 二、 相同的人物:觉醒的夏娃和沉睡的亚当29-34
  • (一) 觉醒的夏娃29-32
  • (二) 沉睡的亚当32-34
  • 三、 相同的叙事视角34-38
  • (一) 灵活采用和转换不同叙述视角34-36
  • (二) 女性视角36-38
  • 1.女性视角表现在对女性的审视上37-38
  • 2.女性视角表现在对男性的认知上38
  • 四、 不同的民族文化烙印38-42
  • (一) 不同的女性观39-40
  • 1.曼斯菲尔德的女性观——幻灭和逃避39-40
  • 2.张爱玲的女性观——虚无主义40
  • (二) 不同的创作原动力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8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友斌,林知;曼斯菲尔德小说主题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中明;;人性的代价——从曹七巧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传统女性人物形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唐冬梅;;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所折射的两性关系[J];电影文学;2009年20期

4 李晓云;孩子与成人梦幻与现实——试析曼斯菲尔德的《阳阳与亮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5 牟百冶;从曼斯菲尔德的《花园茶会》看她的小说叙述艺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石荔;独特的声音——试论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创作[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7 高佳嘉;;针尖上舞动的浮光掠影——试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李欣欣;;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于海静;郎晓娟;;曼斯菲尔德与张爱玲文学风格之比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李伟娟;从《玩具小屋》谈曼斯菲尔德的创新视角[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本文编号:829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29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