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公共艺术视角下艺术与大众的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1:20

  本文关键词:公共艺术视角下艺术与大众的互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艺术 大众 互动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公共艺术已经逐渐介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休闲广场、居民社区等公共环境都在发展的进程中更加贴近艺术。然而,公共艺术作品中存在的“曲高和寡”、“众口难调”等问题,使许多的公共艺术在与大众的交流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障碍,无法实现与大众的有效互动。虽然公共艺术的存在方式是以公共空间为核心展开的。但是,其作品的价值需要在与大众的对话、互动中才能得到实现和延伸。这既为公共艺术创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同时也为公共艺术的创作提出了新的思考视角。 本论文将围绕“公共艺术与大众的互动”这条主线,对在互动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展开多方位的深度剖析。经过对当前公共艺术中普遍存在的“脱离大众”的问题及现象进行实地的调查分析后,我发现许多公共艺术之所以与大众产生距离,其原因在于:创作者对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审美趣味漠然处之,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与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平衡。这就造成了当下“曲高和寡”的局面,导致大多数公众都很难欣赏和理解当前的许多公共艺术作品,更谈不上与这些作品形成对话、互动关系。另外,目前的许多公共艺术作品在与大众的互动中出现了“众口难调”的问题,这同样会对互动效应产生一定的制约。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矛盾,则是因为在公共艺术创作中没有结合具体的人文环境来发展适当的艺术形式。这些看似很难解决的问题其实都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在公共艺术的创作中,能够从大众的审美需求出发,将艺术生活化,并且针对特定环境的独特“性格”来“量身定做”,创作出符合当地公众的审美趣味、具备“公众可解读性”的艺术形式,就能大大的拉近公共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实现艺术与大众的有效互动。 除了对互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本论文还从创作的方式、作品的材料、作品的展示形态以及现代科技的融入这四个角度切入,探讨如何更好的促进公共艺术与大众的互动。首先,通过探索如何加强大众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力度,来调动起大众在互动上的能动性。其次,挖掘作品的材料在互动中的隐性作用,找出将材料自身的美感特征转化为互动的推动力的方法。另外,从作品在展示形态的能动性和科技的创新性两方面,来进一步寻求促进艺术与大众全方位互动的公共艺术模式。通过层层的递进,找到在深度和广度上打开艺术与大众的互动空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公共艺术 大众 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120.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艺术与大众的关系9-11
  • 1.1 艺术走进大众的生活空间9
  • 1.2 公共艺术与大众的交互关系9-11
  • 第二章 艺术与大众的互动前提11-18
  • 2.1 艺术与大众的距离11-12
  • 2.2 对公共艺术的“大众性”的认识误区12-13
  • 2.3 “艺术性”与“大众性”的矛盾现状13-14
  • 2.4 如何处理作品的表现与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平衡14-18
  • 第三章 艺术与大众在互动中的矛盾18-26
  • 3.1 迎合大众与众口难调之间的矛盾18
  • 3.2 缓解和避免矛盾的方法18-26
  • 第四章 如何推进艺术与大众的互动26-37
  • 4.1 用开放的姿态“邀请”大众参与公共艺术创作26-27
  • 4.2 用多元的“对话”改进公共艺术的展示形态、观赏方式27-30
  • 4.3 将材料的特质纳入公共艺术的互动当中30-33
  • 4.4 融入现代科技、拓展互动空间33-37
  • 结语37-38
  • 致谢38-39
  • 参考文献39-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雨;澳大利亚公共艺术家理查德·古得温访谈录[J];装饰;2003年10期

2 钟岚;试析公共艺术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4期

3 任永刚;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应用[J];装饰;2005年02期

4 熊瑛子;;公共艺术用材思考[J];美术界;2008年01期

5 李秀勤;公共艺术的基础结构——在当代文化氛围中对公共艺术的思考[J];新美术;2002年04期

6 冯原;空间政治与公共艺术的生产[J];美术观察;2003年07期

7 徐诚一;公共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叶凤华;叶正华;;公共艺术的保护与发展[J];艺术界;2007年03期

9 刘勇;;简述中外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J];美术大观;2007年09期

10 郭伟生;;刍议公共艺术[J];美术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贺;;谦谦艺术——隐藏于稻田景观中的艺术[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永涛;;论公共艺术和公民意识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3 彭杰;;论公共艺术在2008年北京奥运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运用[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程宏宇;;南通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建设[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5 杨晓;;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陈振羽;朱子瑜;;城市公共艺术在城市设计中的规划实践[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何征;;陶艺归真,返于环境——有感于陶艺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位置[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俐;;从公共艺术视角前瞻21世纪徐学发展[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吴宜夏;赵福生;张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公共设施方案意向[A];2007中国风景园林高层论坛:风景园林新亮点——北京奥运公园有关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周进;;历届世博会里的公共艺术[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坚;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艺术[N];美术报;2001年

2 邹文;公共艺术管理制度亟待完善[N];人民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许渊;让艺术融入公共生活[N];台州日报;2009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范昕;广告牌上的公共艺术 我们有多少路要赶[N];文汇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楠;公共艺术要“多数优先”[N];工人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张聆听;公共艺术,让城市更美好[N];台州日报;2010年

7 邹文;北京亟待为公共艺术整容[N];文艺报;2002年

8 陈履生;只有公众执掌公共艺术的话语权才能反映公共艺术的本质特点[N];文艺报;2004年

9 杜大恺;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美周;公共艺术不要特权[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欣;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张琦;南张楼公共艺术调查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5 蔡顺兴;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郭公民;艺术公共性的建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史论[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9 白伊达;可持续的公共艺术—重造城市环境[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10 殷双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颖;公共艺术视角下艺术与大众的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宁;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公共艺术的结合与运用[D];重庆大学;2010年

3 向颖;对立的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房婷婷;新媒体条件下公共艺术中的互动形式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葛筠;场所·主题与整体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熊若蘅;当代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7 姚远;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程虎;当代重庆城区公共艺术解读[D];重庆大学;2004年

9 伍清辉;诗意安居:居住区公共艺术整体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陈丽;反思与发展——从材料的角度谈玻璃装饰艺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43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43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e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