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变动的疆域:当代艺术的解码、再制码与生成

发布时间:2017-09-18 17:14

  本文关键词:变动的疆域:当代艺术的解码、再制码与生成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艺术 解码 再制码 生成


【摘要】:目前,艺术语言正面临滥用和重复度越来越高的问题,这些问题使艺术表现落入俗套,阻碍了艺术的发展,窒息了艺术的创造。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寻找真正契合当下及未来的开放性和生成性的艺术道路,这就需要打破早已建立起来的从形式到内容、从形象到概念、从符号到观念的固定连接模式,解构这种内在的"同一性"和"一致性",将差异性的因素从意识形态的遮蔽下解放出来,从而对艺术进行充分的解码操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的因素进行重新融合、再制码和创造生成,建构起面向未来的艺术整体。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当代艺术 解码 再制码 生成
【基金】:中央高校科研经费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SQN38
【分类号】:J05
【正文快照】: 在于,艺术语言对符号和其附带的风格色彩的固着,由此呈现出来的俗套主要是两种重复:各种象征符号的堆叠和随意组合甚至挪用,而内在的观念却固定不变;仿佛是反复上演的情感剧,换装不换人,或者换人换装不换情感表达的内容、形式与色彩,罔顾情感的本质是“相通而非相同或相似”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师;;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周冬莹;;论德勒兹的“潜在影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杨旭东,郑若玲;小论教师个体的教育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4 李福岩;;社会政治的理性追寻与现实范导——政治哲学的理论旨趣[J];长白学刊;2012年01期

5 程党根;力本论底盘上的微观政治游戏——德勒兹政治哲学的后现代地平线[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徐辉;;美育的灵魂——吉尔·德勒兹电影思想给予的启迪[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张昱;;进化的哲学概念与科学概念[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8 俞汉群;;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伦理困境与价值重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9 章迪薇;;生活世界视域中的成人教育探索[J];成人教育;2009年06期

10 方尚芩;;从影像体验时间——从柏格森的电影放映机制到德勒兹的电影美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永缜;;人类面向未来的路向选择:共生时代[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王治东;;技术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进路——马克思生存论的视角[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程党根;;激进经验主义:一种别样的经验主义[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之沧;;论科技创新与非理性思维[A];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第五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培永;;后现代道德状况论[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6 卢斌;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交往[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增宝;从“精神分析”到“精神分裂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祝利民;马克思分工思想的本体论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东梅;马尔库塞的“单面社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大为;公共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开发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班明芳;贵生论—人的生命价值及其实现途径[D];西北大学;2011年

7 田晋颖;绵延和生命[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曹彩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权威的重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孙文君;《日瓦戈医生》中的生命意识[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陈军花;晚期福柯论“自我的培育”(la culture de soi)——作为生存美学的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小所;艺术语言: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J];学术探索;2002年05期

2 洪泉;;艺术命题论[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吕澎;作为学科的“艺术史”及其相关学科[J];新美术;2003年03期

4 汤志刚;形色的重组架构与艺术语言的再生[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王亮,章建刚;如何规定艺术[J];哲学研究;2004年05期

6 白松;艺术语言的超越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彭亚丽;“共性”的生活 “个性”的艺术[J];美术观察;2004年06期

8 饶平山;楚文化装饰艺术语言[J];求索;2004年09期

9 翟应增;论艺术语言的产生是感知觉变异的结果——艺术语言产生的心理分析之三[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陈璐;材料·观念·艺术语言[J];装饰;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欣淼;;关于艺术的民族性与艺术交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李敏;;创新设计中民族艺术语言应用的一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陈文武;;对当代艺术与地域美术的思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启军;;创造:书籍设计者的使命[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陆玉麒;;书法艺术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9 李全;;艺术设计中形象思维的特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李传友;;怎样学好书法[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腾飞;“80后画家”:处于艺术、市场之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沙尚琪;当代艺术 你有几张脸?[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郝思远;传父辈衣钵,撒艺术火种[N];南方日报;2012年

4 贾金莉;当代艺术怎样懂[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记者 唐子韬;艺术新秀获机构扶持 市场价值仍需时间考验[N];上海证券报;2013年

6 收藏家、艺评家、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投资负责人 郭庆祥;伪艺疯狂[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刘伟冬邋居其宏 方仪 沈义贞;通过中国艺术塑造“艺术中国”[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舒洁邋实习记者 薄婷婷 姜梦醒;凝眸艺术世界:色彩与旋律是两个翅膀[N];国际商报;2007年

9 朱其;作为拯救的艺术[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郭持宝;对当代艺术语言浅思[N];大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政;价值·生活·想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曾令香;多元互动: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5 刘泰然;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军;再议摹仿与米梅西斯(mimesis)[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王琰;迟暮的玫瑰[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黎旭;自由观看[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9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沈军;拟真语境下超真实与超绘画互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应增;艺术语言产生的心理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叶萍;“气韵”与“韵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亚萍;论艺术语言的弹性美[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包臻隽;形与意[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孙婧;卡通艺术的精神家园[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明元;诗意的艺术语言与语文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洪毅;“观念”介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艳俗艺术的社会指向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育彬;普通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功能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刚;艺术语言的言语生成机制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76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76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