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及服饰方面浅析红楼梦不同译本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7-09-19 01:24
本文关键词:从饮食及服饰方面浅析红楼梦不同译本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 翻译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译者主体性
【摘要】:《红楼梦》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对饮食及服饰文化的描写尤为精美典雅。所以,文章以考察译者主体性理论为基础,研究《红楼梦》及其两个重要英文译本(杨宪益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为手段,对比研究其中体现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部分中英译本。《红楼梦》翻译研究在整个翻译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果有助于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目前,对《红楼梦》翻译研究多在由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完成的两个英语全译本上,对《红楼梦》的英语译本中的饮食文化以服饰文化内容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以审视译者是如何在主体性的作用下处理《红楼梦》中饱含中华文化内涵的各种现象。 主体性的概念起源于哲学体系,意为该主体自身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力量的外化表现形式,也就是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译者的主体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实现翻译原文的目的,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在翻译时体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虽然译者可以自由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同样也要受到某些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制约。简而言之,译者主体性主要是因为译者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特点和其因其特定的翻译目的而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而形成的。《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文从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英译本为出发点,比较分析译者主体性是如何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的。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以及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的不同在译文上所以体现出的差异。通过对两个译本中的实例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发现译者主体性是贯穿于译者的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并且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翻译一直被视为语言间的转换活动。由于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然会面临两种语言间两难的选择,因此,译文本身必然会受到译者本身的影响。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有多种方法和模式。本文以译者主体性理论为基础和依据,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所涉及的饮食及服饰部分的翻译进行分析。通过对两个英译本的对比,我们还会发现为了达到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增进文化间相互了解的目的,译者主体性对译文本身以及对译文读者的影响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忠实再现《红楼梦》这部历史巨著的文化内涵,真正起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 当然,译者主体性这一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只是初步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红楼梦 翻译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译者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7
- 摘要7-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Significance and rational of the present study10-12
- 1.2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8
- 2.1 Studies in China and Abroad14-17
- 2.2 Translatability and Barriers for Hongloumeng17-22
- 2.2.1 Barriers for Hongloumeng18-22
- 2.3 Research on Hongloumeng and the Main Translation Works22-28
- 2.3.1 Research on Original Work22-23
- 2.3.2 Achievements and Weaknesses23
- 2.3.3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Hongloumeng23-26
- 2.3.4 Achievements and Weaknesses26-27
- 2.3.5 Summary27-28
- Chapter Three About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8-44
- 3.1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8-34
- 3.1.1 The Historical Root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eory28-32
- 3.1.2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y32-34
- 3.2 Main 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34-38
- 3.2.1 The Translator’s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ompetence35-36
- 3.2.2 The Translator’s Cultural Orientation36-37
- 3.2.3 The Translator’s Cultural Attitude37-38
- 3.3 Contemporary theories supporting the theory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38-44
- 3.3.1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text theory38-40
- 3.3.2 Feminist approach: equal status between the writer and author40-41
- 3.3.3 De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death of the author41-43
- 3.3.4 Postcolonial approach: cannibalistic metaphor43-44
- Chapter Four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ng Dress and Diet in Hongloumeng44-52
- 4.1 Some Translations about in Two Translators’ Versions44-45
- 4.2 Case Studies on Dress Translations45-47
- 4.3 Chinese Dietary Culture47-48
- 4.4 Case Studies on Diet Translations48-50
- 4.5 Summary50-52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2-53
- Bibliography53-56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涛;;翻译规范、意识形态论与《红楼梦》杨译本的评价问题──兼论《红楼梦》译评与套用西方翻译理论的风险[J];红楼梦学刊;2008年01期
2 范圣宇;浅析霍克思译《石头记》中的版本问题[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1期
3 洪涛;;论《石头记》霍译的底本和翻译评论中的褒贬——以《浅析霍克思译石头记中的版本问题》为中心[J];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01期
4 傅惠生;;英诗的音韵表意与《葬花辞》两种英译比较[J];外语研究;1989年02期
5 海芳;归化、异化的统计与分析——《红楼梦》口语辞格英译研究[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6 成梅;从《红楼梦》杨译本看比喻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7 王玉j;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年06期
8 林克难;《红楼梦》人名翻译艺术欣赏[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申雨平;《描写性翻译研究内外》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10 张培基;略论《红楼梦》新英译的习语处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本文编号:878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7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