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宗白华艺术观的超越式互补探析
本文关键词:海德格尔与宗白华艺术观的超越式互补探析
【摘要】:海德格尔和宗白华都从哲学的高度思考艺术,在艺术本质、艺术空间和艺术价值诸方面两人都有独到的见解。但基于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文化维度,二者的艺术观表现出诸多方面的差异,循着这些差异作深层的分析,开启这一对话领域,在当代语境中形成超越式互补,对我们艺术理论的深层建构将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宗白华 艺术观 超越式互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宗白华与中国当代艺术学的建设”(项目编号:11YJC76006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德格尔和宗白华的理论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有关二者的思想关联,刘小枫在《湖畔漫步者的身影——忆念宗白华教授》一文中有所展示。文中写道:“宗先生告诉我,四十年代以来,他在南京中央大学曾讲过一点海德格尔。这件事令我很感兴趣。在宗先生看来,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时宏宇;;道、气、象、和的生命流动——宗白华生命哲学的构建[J];东岳论丛;2012年11期
2 刘旭光;;谁是凡·高那双鞋的主人——关于现象学视野下艺术中的真理问题[J];学术月刊;2007年09期
3 张廷国;蒋邦芹;;真理:去蔽与经验——兼论“谁是凡·高那双鞋的主人”[J];哲学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6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葛舒荃;;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杨庆隆;;全球化背景和中国的“原生态文化”语境[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9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梅耶·夏皮罗,丁宁;描绘个人物品的静物画──关于海德格尔和凡高的札记[J];世界美术;2000年03期
2 刘旭光;"存在"之"光"——海德格尔美论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刘悦笛;;儒道生活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的原色与底色[J];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4 刘旭光;;谁是凡·高那双鞋的主人——关于现象学视野下艺术中的真理问题[J];学术月刊;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泽鸿;;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下)[J];美与时代(下);2010年05期
2 田智祥;;艺术空间体认与文化精神追寻——宗白华论[J];文艺争鸣;2010年14期
3 杨惠芹;;美·生命本真感悟——宗白华《美学散步》书评[J];新课程(下);2011年03期
4 田莎;从虚实思想看宗白华的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5 杨晓玲;;寻文学艺术之美味——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谈起[J];作家;2009年08期
6 欧阳文风;周秋良;;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杨太光;;浅析宗白华的意境创造论[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7期
8 聂小琴;;意境与人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刘艳芬;独特的阐释 永久的魅力——论宗白华美学批评风格[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徐迎新;;以生命价值点化中国艺术境界:宗白华与“艺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前草;透过西洋景的艺术内省[N];西安日报;2006年
2 王晓峰;20年后重读“散步”[N];辽宁日报;2008年
3 李云雷;散步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主笔 王晓峰;创造思想的艺术[N];辽宁日报;2007年
5 林同华;《美学散步》整编的来龙去脉[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金雅;促进“人生艺术化”[N];文艺报;2007年
7 贾方舟;拍卖会:市场神话的制造者[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白谦慎;开卷有益[N];南方周末;2007年
9 ;不定与无穷[N];文艺报;2001年
10 王德胜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宗白华:艺术意境的深度阐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3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4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靖;论宗白华诗画美学思想[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韩君君;宗白华美学中的“生命观”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宋婕;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D];延安大学;2010年
4 李燕;宗白华意境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敏敏;从超二元对立角度浅析宗白华意境论[D];云南大学;2011年
6 王凡;“舞”:中国艺术的审美基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天召;宗白华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朱靖华;论宗白华意境说的现代蕴涵[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扈庆燕;感悟“为人生的美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瑞;论宗白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学探索[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2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0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