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翻译规范论视角下《洛丽塔》中译本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1:25

  本文关键词:翻译规范论视角下《洛丽塔》中译本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洛丽塔》 充分性 可接受性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洛丽塔》 充分性 可接受性


【摘要】:本文选取美籍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两个中译本,以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论作为理论框架来对其中文译本以及译文背后的翻译规范进行比较研究。20世纪80年代,图里在大量个案研究基础上提出一套自成体系的翻译规范理论,其中心任务是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描写与运用来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以指导翻译实践及相关翻译活动。按照图里的观点,翻译规范可分为三种:初始规范、预先规范和操作规范;翻译是在规范操控下进行的文化活动;并对翻译规范的三个层面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进一步展开论述,着重研究目的语文化对翻译行为及翻译作品的影响。图里的理论是对描述性翻译研究发展的重要贡献,为翻译研究提供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为客观的角度,也启发后来研究者更深入、细致、全面的理论研究和论证,为翻译研究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框架。 本文通过对《洛丽塔》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考察翻译背后各种规范对翻译行为和作品的影响及体现,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双重影响,译者需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以妥善处理具体的翻译问题、达到翻译目的。另外,不同的规范在翻译的不同阶段支配着译者的各种选择,包括对源文本的选择、译入语的选择、译本语言和风格的选择、具体翻译技巧的选择等等,成为解释不同译本风貌迥异的原因。 本文进行的研究并非为了寻求和制定一个普遍性的适用原则,而是致力于探求翻译规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从描述性的角度对该作品译文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补充,以便对翻译现象进行更全面的审视。通过借鉴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分析翻译规范及其在译本中的体现,尝试为《洛丽塔》这一作品中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不同的视角,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比分析,帮助人们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合理性和解释力进行一定的实践性论证和理论性反省。 本文选取美籍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两个中译本,以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论作为理论框架来对其中文译本以及译文背后的翻译规范进行比较研究。20世纪80年代,图里在大量个案研究基础上提出一套自成体系的翻译规范理论,其中心任务是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描写与运用来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以指导翻译实践及相关翻译活动。按照图里的观点,翻译规范可分为三种:初始规范、预先规范和操作规范;翻译是在规范操控下进行的文化活动;并对翻译规范的三个层面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进一步展开论述,着重研究目的语文化对翻译行为及翻译作品的影响。图里的理论是对描述性翻译研究发展的重要贡献,为翻译研究提供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为客观的角度,也启发后来研究者更深入、细致、全面的理论研究和论证,为翻译研究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框架。 本文通过对《洛丽塔》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考察翻译背后各种规范对翻译行为和作品的影响及体现,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双重影响,译者需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以妥善处理具体的翻译问题、达到翻译目的。另外,不同的规范在翻译的不同阶段支配着译者的各种选择,包括对源文本的选择、译入语的选择、译本语言和风格的选择、具体翻译技巧的选择等等,成为解释不同译本风貌迥异的原因。 本文进行的研究并非为了寻求和制定一个普遍性的适用原则,而是致力于探求翻译规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从描述性的角度对该作品译文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补充,以便对翻译现象进行更全面的审视。通过借鉴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分析翻译规范及其在译本中的体现,尝试为《洛丽塔》这一作品中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不同的视角,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比分析,帮助人们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合理性和解释力进行一定的实践性论证和理论性反省。
【关键词】: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洛丽塔》 充分性 可接受性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洛丽塔》 充分性 可接受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中文部分3-53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研究动机7
  • 研究意义7-8
  • 论文结构8-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14
  • 1.1 小说《洛丽塔》的简介9-10
  • 1.1.1 纳博科夫及其作品9-10
  • 1.1.2 经典之作——《洛丽塔》10
  • 1.2 《洛丽塔》在中国10-14
  • 1.2.1 国内对《洛丽塔》研究的发展10-11
  • 1.2.2 《洛丽塔》在中国的译介11-14
  • 第二章 理论框架14-18
  • 2.1 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14-17
  • 2.1.1 翻译研究中的规范14-15
  • 2.1.2 图里的翻译规范论15-17
  • 2.2 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研究17-18
  • 第三章 文本以外层面的对比分析——元规范和预规范18-25
  • 3.1 元规范18-22
  • 3.1.1 赵尔心对翻译策略的选择19-20
  • 3.1.2 主万对翻译策略的选择20-22
  • 3.2 预规范22-25
  • 3.2.1 译者翻译政策的选择22-24
  • 3.2.2 翻译的直接性24-25
  • 第四章 文本以内层面的对比分析——操作规范25-44
  • 4.1 基体规范25-34
  • 4.1.1 翻译中的添加26-30
  • 4.1.1.1 语言层面上的添加26-28
  • 4.1.1.2 文化层面上的添加28-30
  • 4.1.2 翻译中的删减30-34
  • 4.2 文本-语言规范34-44
  • 4.2.1 字词层面上的分析35-37
  • 4.2.2 字词以上层面的分析37-44
  • 结论44-47
  • 主要发现44-45
  • 研究的局限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45-47
  • 参考文献47-5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53
  • 英文部分53-128
  • Acknowledgements55-56
  • 中文摘要56-57
  • Abstract57-60
  • List of Figures60-61
  • INTRODUCTION61-64
  • Motivation of the Thesis61
  •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61-62
  • Structure of the Thesis62-6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64-73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Novel Lolita64-67
  • 1.1.1 Nabokov and his works64-65
  • 1.1.2 Lolita as a classic65-67
  • 1.2 Lolita in China67-71
  • 1.2.1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Lolita in China67-69
  • 1.2.2 Translations of Lolita in China69-71
  • Summary71-73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73-81
  • 2.1 Gideon Toury's Translational Norm Theory73-78
  • 2.1.1 Norms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73-75
  • 2.1.2 Toury's theory of translation norms75-78
  • 2.2 Research on Toury's Translational Norm Theory78-80
  • Summary80-81
  • Chapter Thre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YOND THE DISCOURSE-INITIAL NORMS & PRELIMINARY NORMS81-94
  • 3.1 Initial Norms81-89
  • 3.1.1 Zhao Erxin's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83-86
  • 3.1.2 Zhu Wan's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86-89
  • 3.2 Preliminary Norms89-92
  • 3.2.1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policy90-91
  • 3.2.2 Directness of translation91-92
  • Summary92-94
  • Chapter Four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IN THE DISCOURSE - OPERATIONAL NORMS94-120
  • 4.1 Matricial Norms94-107
  • 4.1.1 Additions in the Translations95-100
  • 4.1.1.1 Additions at the level of language96-98
  • 4.1.1.2 Additions at the level of culture98-100
  • 4.1.2 Omissions in the translations100-107
  • 4.2 Textual-linguistic Norms107-118
  • 4.2.1 Analysis at word level108-112
  • 4.2.2 Analysis above word level112-118
  • Summary118-120
  • CONCLUSION120-123
  • Major Findings120-121
  •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121-123
  • Notes123-124
  • References124-128
  • 本文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1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必武;;《洛丽塔》的欲望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韩江洪,张柏然;国外翻译规范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徐艳辉;《洛丽塔》中的命名游戏及其意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赵宁!300300;Gideon Toury翻译规范论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5 杨振宇;善良的上帝在细节中——试论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2期

6 何岳球;;洛丽塔:纳博科夫的“变态”蝴蝶[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5期

7 张介明;;当代西方文学中的唯美主义——从《洛丽塔》的误读谈起[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4期

8 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李德超,邓静;传统翻译观念的逾越:彻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汪小玲;;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其玉;对汉译本《洛丽塔》的多角度述评[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杨倩;后现代语境中的《洛丽塔》[D];兰州大学;2006年

3 雷娜;论纳博科夫方式的写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游丽;从文本语言学视角(衔接与连贯)对《洛丽塔》三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5 杨梅莉;论小说《洛丽塔》的语言游戏和叙事技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周志莲;论翻译目的论的局限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贺丹;《洛丽塔》语言三重审美效果的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冰诗;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认真的重要》的两个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王琼娟;试析纳博科夫《洛丽塔》和《微暗的火》中表达的焦虑[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陈娟;论陌生化在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中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3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93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f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