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萨德的《贞洁的厄运》和《金瓶梅》异同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09 05:33

  本文关键词:萨德的《贞洁的厄运》和《金瓶梅》异同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萨德 情色文学 金瓶梅


【摘要】:萨德是法国的一位最具有代表性的情色文学大师。他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那个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席卷法国。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萨德侯爵是一朵恶之花,他那极具破坏性的言语,放荡不羁,颠覆了道德底线的行为都令人震惊。他一生写的著作有《索多玛一百二十天》、《茹丝丁或贞洁的厄运》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掀起了轩然大波,给作者也带来了前后将近30年的被三个不同的政权监禁的命运。他的作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在一向以宽容和开放的法国都遭禁。萨德的名字如今成为一个“施虐狂”的名字(sadism),而他的作品也当之无愧地进入了文学经典的行列,他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独特而重要的,也对后世的文学,比如唯美主义和浪漫派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金瓶梅》是中国明代的一部奇书,由于情节的敏感和其中涉及的大量露骨的描写。《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实际上展现的是明朝中叶的政治和社会,这本书是一个社会断层的深入剖解。全书围绕着西门庆,写出了市井和官场。这本书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的现实,从客观上描写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历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论著层出不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倍受关注。 这两本书都是各自国家的情色文学的代表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在做了这两本书的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两本书跨越了遥远的地域差别的文化差异,有着许多的惊人的相似之处。(一)这两部书都分别是它们国家情色文学的代表作。(二)这两部小说都有着大量的情色的描写。(三)但是都是以情色为手段,反映出的是作者的深刻想法。(四)两者的取材都是和作者的生活直接相关(五)两者的中心思想都是恶性能够使人发达(六)都是小说家所处的时代的一副全域图(七)都在各自的国家被禁毁相当长的时间(八)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九)都在当代被重新发现,被大量的引用,甚至改编成电影。对于这两部书的深入比较能够让人更好地把握两部书的特点。
【关键词】:萨德 情色文学 金瓶梅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3;I10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情色文学及萨德和《金瓶梅》概述9-19
  • 1.1 第一节 萨德侯爵介绍9-11
  • 1.2 第二节 萨德作品及其影响11-16
  • 1.3 第三节 《金瓶梅》的成书及影响16-19
  • 第二章 两书的相似之处19-57
  • 2.1 第一节 这两部书都分别是它们国家情色文学的代表作19-20
  • 2.2 第二节 这两部小说都有着大量的情色的描写20-24
  • 2.3 第三节 但是都是以情色为手段,反映出的是作者的深刻想法24-33
  • 2.4 第四节 两者的取材都是和作者的生活直接相关33-39
  • 2.5 第五节 两者的中心思想都是恶性能够使人发达39-43
  • 2.6 第六节 都是小说家所处的时代的一副全域图43-48
  • 2.7 第七节 都在各自的国家被禁毁相当长的时间48-51
  • 2.8 第八节 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1-55
  • 2.9 第九节 都在当代被重新发现,被大量的引用,甚至改编成电影55-57
  • 第三章 两部书不同之处57-63
  • 3.1 第一节 反映的时代不同决定了两书风格不同57-59
  • 3.2 第二节 反映的中心思想也是有许多相异之处59-60
  • 3.3 第三节 表现的题材不同。《金瓶梅》大家族命运,《朱斯汀那》是姐妹俩的命运60-61
  • 3.4 第四节 细节也是这两部小说的不同之处61-63
  • 第四章 结尾63-65
  • 致谢65-66
  • 参考书目66-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老林;忠诚与背叛[J];国家安全通讯;2002年01期

2 曾新民;萨德作品中的性、女性与女权[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3 宁宗一;《金瓶梅》呼唤对它审美[J];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4 张远芬;谈胡适对《金瓶梅》的认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5 毛忠贤;《金瓶梅》人物行为的伦理思考[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4期

6 王汝梅;“李渔评改《金瓶梅》”考辨——兼谈崇祯本系统的某些版本特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5期

7 方进玉 ,张晓华;“红旗剧团”为什么非要排演《金瓶梅》?[J];记者观察;1994年04期

8 杨敏;从《金瓶梅》梦境的情调看作者的创作意绪[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年02期

9 马理;世纪末的困惑──论《金瓶梅》与晚明文人的价值失落[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许振东;欲的双向呈示——论《金瓶梅》两个世界的深层意蕴和文化内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星;;《金瓶梅》中的一首“性病诗”[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王汝梅;;缅铃的功能及其在古代性文化中的真面目[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进德;张扬;;试论《金瓶梅》对颂“情”传统的颠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4 黄粉保;;《金瓶梅》英译本误译解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郑立德;;《红楼梦》人名谐音拾趣[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6 熊源伟;;城市品格与戏剧生态——深圳实验戏剧报告[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刘彤海;;略论律师的修养问题[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李树民;;明清长篇小说中的“盐”现象发微[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2005年

9 王永健;;《红楼梦》与《姑妄言》[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台恩普;;南非共和国老龄工作考察报告[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爱军;美军猛攻纳杰夫,萨德尔武装依托墓地反击[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风轻;杀手也痛苦[N];中国邮政报;2004年

3 记者 聂晓阳 李良勇;美军准备大规模进攻,萨德尔称战斗到底[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纳杰夫:美军收紧包围圈,,萨德尔去向不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记者 赵毅;宗教小城纳杰夫,让超级大国很痛苦[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萨德尔令6名部长退阁,欲迫政府确立美撤军表[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记者 王f ;《马拉·萨德》深圳版15日上演[N];深圳商报;2001年

8 刘浩;英报证实:驻伊美军曾设套诱杀萨德尔[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记者 米玛 见习记者 陈静;向巴平措为潘迪送行[N];西藏日报;2003年

10 ;西班牙将尽快从伊撤军[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远;《金瓶梅》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10年

2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霍现俊;《金瓶梅》艺术论要[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何丽丽;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蔡亚平;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创作、传播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陈曦;文学中享虐现象之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水仙;小说与启蒙—1750~1789法国小说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张永葳;稗史文心[D];浙江大学;2008年

9 郦波;王世贞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海霞;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若凡;萨德的《贞洁的厄运》和《金瓶梅》异同的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雪芹;《金瓶梅》梦幻描写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赵安香;《金瓶梅》熟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李明敏;《金瓶梅》称谓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瑜;《金瓶梅》休闲文化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6 孙俊;《金瓶梅》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赵菲菲;《金瓶梅》运河文化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英霞;小说《金瓶梅》的音乐史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乌兰其木格;《金瓶梅》奴婢形象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10 董定一;论《金瓶梅》的喜剧性描写[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8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98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4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