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谚语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2-11 21:01

  本文关键词:谚语的语篇功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历史论文发表 > 谚语研究综述

谚语研究综述

发布日期: 2013-12-19 发布:  

  2013年1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3年10期

  摘 要: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开始运用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谚语。研究内容涉及汉语谚语的本体研究、汉语谚语与其他民族谚语(主要是英语)的对比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谚语研究,但缺乏对汉语谚语的社团性的系统研究。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谚语 汉语谚语 谚语社团
  汉语谚语十分丰富, 谚语的定义至少有八九种。据温端政(1985)所讲,谚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谚语只包括以说明事理、传授知识和经验为目的的俗语。温端政在《汉语语汇学》(2005)中进一步把谚语定义为“非二二相乘的表述语”。其要点是:谚语是汉语语汇的组成部分;谚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这是谚语区别于歇后语和惯用语的主要特征;谚语是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这是谚语区别于表述性成语的形式特征。本文中的谚语指狭义的谚语。
  现代的谚语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按照温端政(2000)的观点,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谚语研究
  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谚语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郭绍虞、薛诚之等。郭绍虞《谚语的研究》(1921)认为广义谚语太宽泛,首次主张把狭义谚语作为讨论对象。杜同力《关于谚语的报告和说明》(1925)涉及谚语的方方面面,但讨论的问题不够集中,也不够深刻。曹伯韩《谈谚语》、陈以德《从谚语的搜集整理谈到口头语的语汇》和王国栋《谚语的搜集和整理》从谚语的搜集整理中看到某些问题进行研究。王顺德《北夏农谚研究》从地方性谚语这一角度去研究农谚的意义、性质和功用。薛诚之《谚语的探讨》(1936)最先提出谚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属于民俗学的范畴。
  这一时期的研究观注把谚语同其他容易混淆的语言形式,特别是格言、歇后语、歌谣等进行比较,指出其间的异同;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口语调查,到人民群众中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但这时并未把谚语研究纳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水平。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谚语研究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谚语研究的主要著作有马国凡《谚语的特点》(1960),杨欣安《成语与谚语的区别》(1961),王毅《略论中国谚语》(1961)等。这时的谚语研究侧重于特点、分类和内容等方面,把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自觉运用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
  三、新时期的谚语研究
  新时期谚语研究进入鼎盛时期,研究范围广泛。主要著作有武占坤、马国凡《谚语》(1980)、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1980)、孙维张《汉语熟语学》(1989)和温端政《谚语》(2000)。在广度上,注重谚语的语用研究,包括谚语的社会功能、语用作用、修辞作用,以及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展现了谚语研究的广阔领域。在深度上,对谚语的性质,除了多方面探讨其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外,还注意探讨更有概括力的本质特点。另外,谚语语义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此外郁福敏、郭珊莲《英汉习语对比》(1999)和蒋晶《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2000)从跨文化差异角度对汉、英谚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四、新世纪的谚语研究
  新世纪对汉语谚语本体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何学威、陈素萍《论谚语的形式美》(2003)论述了汉语谚语的精悍凝练美、均衡对称美、回环反复美、声律和谐美、多样统一美。罗圣豪《论汉语谚语》(2003)指出由于个人主义的兴起,西方谚语逐渐消亡,而汉语谚语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同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汉语谚语的历史与定义作了概述。沈怀兴《汉语谚语中意合法的运用》(2004)对几部谚语集子和谚语词典进行考察,发现汉语复句谚语中95%以上是用意合法创造的,并从汉语社会的文化特质、历史变化、汉民族语言习惯、汉语特点等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江源源《从系统功能角度解读汉语谚语》(2011)讨论了谚语在“表达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三个方面的独特性。侯璞《谚语的语篇功能》(2012)提出“谚语语篇块”的概念,论述了谚语语篇块的信息结构、内部衔接、内部连贯、篇章分布及语用功能。
  此时,谚语研究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地运用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谚语,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运用,相互起作用的。
  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2003) 、李建欣《汉英谚语文化比较》(2012)对汉、英谚语的渊源、文化涵义、语言特点和社会功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苏研《中韩动物谚语的比较分析》(2003),卞小玢《以动物表意的汉日谚语比较研究》(2008),鲁杰《汉语和保加利亚语中的动物类谚语和俗语比较》(2009),于杨《对于有关动物的谚语的研究——以比喻表达为中心》(2011),李冰《概念隐喻视角下的汉英动物谚语对比》(2011),鲁畅、吕楠楠《中日动物谚语概念隐喻的比较》(2013),洪艺维《浅析汉泰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2013)对中外动物谚语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荣楠楠《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2007)、乔伟《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2008)、张丽娟《谚语中的性别表达的日中对照研究》(2008)、梁春凝《汉英谚语中性别偏见的对比研究》(2008)、孙贞敏《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2009)、蒋静《论中日传统谚语中的女性文化观》(2013)等对中外性别谚语进行了对比分析。
  徐宇《含有数字的英汉谚语对比研究》(2001),许亚丽《英汉数字习语对比研究》(2002),夏雪、焦授松《通过数字谚语看中德文化异同》对中外数字谚语从形式和意义上进行了对比分析。除此之外,中外谚语的对比还涉及其他各方面,如:孙巧慧《从谚语看中日两国的宗教思想》(2012)、李明月《韩中饮食谚语对比研究》(2012)、于湘泳《中日谚语中的鬼形象比较》(2013),郑丽君《英汉谚语修辞对比杂谈》(2013),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在汉外谚语互译方面,赵爱莉《英汉谚语互译的跨文化研究》(2002),曹曦颖《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2002),赵铁军《汉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2006),黄娴《归化和异化:英汉谚语翻译的文化策略》(2006),井媛媛《规化异化翻译方法在谚语汉译中的应用》(2006),周晶《关联理论在英谚汉译中的应用》(2007),陈园园《试从功能对等视角探讨英谚的汉译》(2008),王腾腾、何大顺《跨文化视角下中英谚语的互译策略探讨》(2012),张芳、陈敏欣《英汉谚语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概述》(2013),毛建《英汉谚语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2013)等探讨了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张辉《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2003),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2007)、《当代认知理论与谚语的认知观》(2008),汪少华《谚语·构架·认知》(2008)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谚语的认知特点和形成机制,重点分析了谚语理解的认知机制。蔡晓斌《汉语谚语意义构建的概念整合分析》(2007)、付平平《概念整合理论对谚语的解读》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及概念整合网络模式从认知层面对谚语进行了分类。李静《谚语中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分析》(2010),冯宗样等《中英谚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特征分析》(2010),陈娜《汉语谚语的认知隐喻研究》(2012),寇福明、乔玲玲《英汉谚语的隐喻性特征研究》(2012)将谚语研究置于概念系统之中,探究谚语中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
  贺娅(2010)《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俗谚语选编调查研究》对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选编的俗语和谚语在语料选择、复现率、识别度、注释、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编写建议。王振来《熟语的文化附加义》(2008),林安洪、姜诚《英汉谚语的差异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09),赵现琦《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重要作用》(2010) 指出谚语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谚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纪玉华、吴建平(2008)《跨文化语境演讲中谚语引用之批评分析》对英、美领导人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演讲里的谚语引用的策略与动机进行了批评分析。郭文姣(2011)《熟悉度和语境对汉语谚语理解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通过ERP脑电实验,对语境和熟悉度对汉语谚语理解的影响进行了阐释。
  纵观已有的谚语研究,笔者发现极少有人从谚语的社团性角度对谚语进行系统研究。所谓“语言社团”(speech community),又译“言语共同体、语言集团、语言社区”,“是指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们的集合体”。比如使用同一口令的部队就可以视为一个语言社团。谚语的社团性则是谚语运用所表现出来的社团性的特征,把使用同种类型谚语的人就可以视为一个谚语社团。武占坤、马国凡在《谚语》一书中从谚语的性质和作用角度将谚语分为八类:讽颂谚、规诫谚、事理谚、生产谚、天气谚、风土谚、常识谚和修辞谚。而根据谚语的文化含义可以分为四类:反映宗教思想的谚语,反映人文思想的谚语反映,道德观念的谚语,反映生活、生产经验的谚语。根据产生时间可以分为:古谚和今谚两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谚语的分类无疑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对谚语的划分,有的同一层次上使用了双重标准;有的角度一致,标准统一,但是过于简洁,失去了划分的意义。对汉语谚语社团性的研究,可以另辟蹊径,为划分谚语提供新的标准。
  刘爱玲(2006)《禅籍谚语研究》,崔花云(2006)《论武术谚语》,李铁范、金陕军(2010)《汉语养生谚语论析》,钟恒、洪涛《汉语医卫谚语分类概说》(2010),张天柱《中国农业谚语的继承和应用》(2013)等对汉语中某一类特定领域的谚语进行了研究,推动了谚语社团性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谚语十分丰富,这样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1]温端政.谚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陈成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线服务

 


  本文关键词:谚语的语篇功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2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2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