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本文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毕业论文
A Research on Netspeak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Abstract
Recent years have seen the popularity and prevalence of a new form of language, which is defined as Netspeak, in the wake of the fas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and the internet. Not only in the Internet but also in our daily life, Netspeak is us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his new linguistic phenomenon has aroused most concern from the society and people. It has also provided a new field for research in linguistic. This thesis makes a study on Netspeak from the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Netspeak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vailable, Netspeak is discussed in three respects: lexicon, phonology and grammar, in detail. Because Netspeak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eople hold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it,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Netspeak are also explored in the thesis.
Key Words: Internet communication; Netspeak; feature; attitude
摘 要
由于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1种新形式语言正流行开来,这就是网络语言。这种新语言现象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时,为了方便和快捷,这种语言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同时,网络语言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1个新领域。本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并具体从词汇、音韵、语法3个方面探析网络语言的特征。而且本文也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优缺点及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交流、网络语言、特点、态度
..............
收费英语毕业论文【包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表】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外贸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模式
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相关推荐
摘要:性别语言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性别语言差异,而忽视了趋同现象的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两性交际间的沟壑间逐渐消弭。本文以随机选取的访谈、调解类节目为研究语料,对当代社会性别语言趋同现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表演论;趋同;性别语言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语言学和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性别”逐渐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性别语言旨在研究“性别”变量是否影响、如何影响两性对语言的使用情况。
目前,性别语言研究多集中于两性语言间的差异,以及该差异是否会对两性之间的交流产生负面影响。尽管性别语言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关于性别语言趋同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成果不丰。笔者在中国知网首页以“性别语言趋同”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仅检索得4篇期刊论文和4篇硕士毕业论文。
然而,笔者对检索所得八篇论文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及研读,发现本研究领域,研究者多选择某一电视剧集的剧本作为语料来源,例如孟颖(2011)在其《性别语言趋同化现象研究》中选取了《欲望都市》;徐晓靓(2013)在其《性别语言趋同现象研究》中选择了《老友记》及冯冉(2015)在其《跨性别交际中男女语言趋同性》中选取了《老爸老妈浪漫史》等。此类似的研究就造成了一个问题,研究中的语料并非自然语料,而是通过剧本这种文学体裁体表现出的“非自然”对话。这就意味着剧本的创作者的语言风格严重影响了研究的效度。
此外,笔者检索得的八篇论文中,仅宋延媛(2012)着眼于中国社会中出现的性别趋同现象,但其文章仍选取电视剧集《家的N次方》为语料,也存在着上述问题,且研究内容空洞,文章缺少效度。因此,对当代中国社会性别语言趋同现象进行的研究仍需进一步丰富。
二、研究方法
为保证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的语料均为自然真实语料,随机采集自电视和网络上的调节类及采访类节目,语料来源节目为中央电视台的《道德观察》、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北京卫视的《第三调解室》和《杨澜访谈录》、河北电视台的《非常帮助》及《非常帮网络论坛》。因网络及电视节目中均鲜有涉及农民工群体的采访内容,作者另外遴选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生存故事:50位农民工访谈实录》(徐旭初、钱文荣,2009)以获取农民工群体的自然真实语料。
作者根据产业结构划分(A. B. Fischer, C. G. Clark)将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划分为三个实验组,即第一产业组、第二产业组和第三产业
组。第一产业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该实验组的实验对象均为传统农、林、牧、副、渔业从事者;第二产业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该实验组的实验对象为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该实验组的实验对象为教师、医生、政府行政工作人员等。根据分组情况,作者将实验对象的年龄控制在28-58岁。对实验组别的划分及对年龄的控制均为更好的减少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地位及年龄等其他社会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突出性别变量的作用。
本文通过研究,运用文体分析法从词汇差异和语法差异两个方面对语料进行分析,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最终数据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当代中国社会是否存在性别语言趋同现象?如果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 当代中国社会的性别语言趋同现象是否在三个实验组中均存在?如果不存在,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 通过研究是否能鼓励建立“中性语言”以使跨性别交际更有效地进行?
三、研究发现
本研究中,作者共收集真实自然语料129442字。详细数据可见下表(表0):
表 0 分组语料数据(字)表
由上表数据可见,本研究所采集的语料组间、组内字数均基本持平,且字数量较大,因此可认定本研究采集到的语料具有有效性,可支持研究进行。针对以上语料,作者采用了定性、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对采集到的语料进行分类整理。在定量研究中,作者拟采取反证法,将采集到大量自然语料根据分体分析法,在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以语气词、强调词、修辞手法、模糊结构以及结合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
(一)词汇层面
1、语气词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 (黄伯荣、廖旭东, 2009)。 曹志簧(1987)通过对张辛欣、桑哗的口述实录文学《北京人》中的十篇话语材料的统计、分析,对语气词运用的性别差异(限于北京青年)进行初步的探讨。他指出总体上讲,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运用语气词来表达她们的丰富、细腻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从风格上来看,女性借助语气词的帮助,使语气变得委婉、柔美和富于日常生活气息,而男性的话语风格则显得更为干脆直爽。
例1
(第一产业组,男性)“这个事儿吧…她、她、这个、表达…这个、表达不清。” (《道德观察》20150323)
(第二产业组,女性)“我觉得这个不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嘛!嗯…又不是说像人家一捐啊多少多少多少的。” (《道德观察》20130531)
笔者根据以上定义,对采集到的语料进行了认真的遴选,并对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了卡方检验,得到下表内容(表1):
表1 语气词分布情况及卡方检验结果
表2显示,从百分比数据上来看,三组中女性使用语气词的情况均多于男士,说明中国女性相较男性而言更喜欢使用语气词。然而,第一产业组和第三产业组的sig.值均大于0.05,也就是说,该两组中男性和女性在使用语气词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三组中,仅第二产业组的sig.值小于0.05,说明在第二产业组中,男性和女性在语气词的使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2.强调词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意识形态对寒山诗歌在美国译介的影响
下一篇:汉语外来词历史发展及分类综述
表演论下当代中国社会性别语言趋同现象研究相关推荐
摘要:寒山,这位个性独特的中国诗人在美国受到青睐,,有着奇特的“命运”。寒山诗由于过于通俗直白,故不被中国传统诗歌理念所接受。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青年文学爱好者中却掀起了一股寒山热,其诗受到了大量的译介,究其原因是受到当时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即“垮掉的一代”的处世哲学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 寒山 译介
一、引言
中国唐代诗人寒山,极富神话色彩,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被忽视的,甚至一度受到冷落,其诗直到20世纪才被世人逐渐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20世纪的寒山诗果然重新复活。寒山诗在20世纪受到了中国及西方众多读者、研究者的关注。文学及文化的全球化作为一个重要话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像寒山一样那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也能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关注研究的诗人亦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寒山诗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被传入美国,受到被称为美国“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的追捧,并尊为偶像。在寒山诗歌被翻译成英语及其他语种后,众多的读者开始关注并接受他。因此在西方,他赢得了比在中国更高的声誉。究其原因,主要是意识形态对其译介的影响。
二、寒山诗歌简介
寒山生卒年均不可考,但有学者对其生平做出了推断。“严振非在《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于是开始了隐居的生活,成为隐士。这当然对其后来的诗歌倾向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寒山诗的研究学界呈现多元化势态。对于寒山诗歌内容以及所表现的生活,研究者们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钱学烈在《寒山子与寒山诗》中,将寒山诗歌分为佛家诗、隐逸诗、自叙诗、道家诗和风俗诗等,同时对各类诗歌分别作了较详尽的说明和阐释。李振杰在《寒山和他的诗》中进行了如下的分类:有的直接宣传佛理;有的是在描写和吟诵山林生活;有的诗歌讽刺和嘲弄了战乱时期社会伦理崩溃状况下社会中的丑恶现象;还有的是对个人生活及身世的记述。有的学者则重视寒山诗歌中宗教思想的研究,以及还有其他众多的分类法。探究寒山诗歌内容,可以进一步认识其诗歌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诗歌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基本面貌。寒山子的诗歌“有相当多的作品触及现实生活,大谈人生问题,从农业生产、社会道德,到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几乎触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角落。这部分诗歌不仅在绮靡软媚的初唐诗风笼罩下面使人感到清新可爱,就是在高亢激昂的盛唐之音回荡的时代里,也掩盖不了它的蓬勃生机和朴爽之美”。寒山诗歌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反映社会现实等各方面而表现出来的。总的说来,寒山诗歌所揭示的大部分是禅宗,追求佛教的理想精神。
三、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
法国革命时代的法国哲学家A.L.C.德斯特.图.特拉西是最早使用“意识形态”一词的,这与那些解释性理论、体系或哲学是有区别的,用来表示他所指称的“观念科学”。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意识形态做了如下概括:“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一般来讲,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上来区分“意识形态”一词的使用。广义可表示任何一种注重实践的理论,或者根据一种观念系统从事政治的企图;“狭义则具有五个特点:1、它包含一种关于人类经验和外部世界的解释性的综合理论;2、它以概括、抽象的措辞提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的纲领;3、它认定实现这个纲领需要斗争;4、它不仅要说服,而且要吸收忠实的信徒,还要求人们承担义务;5、它面向广大群众,但往往对知识分子授予某种特殊的领导任务”。
其实,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很早就关注到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并引起重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翻译学家勒费维尔写了一本书,题为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他在书中系统地描述了操控翻译过程的两大因素(即意识形态和诗学)。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的产物。人类在出现社会,产生文化的同时也就产生了意识形态。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翻译者在将一个包含在异域文化话语里的观念引入到本土文化时,必然首先从自身价值观出发对这来自异域文化的价值观做出判断,然后再决定译介的相关策略。在翻译行为中,意识形态除了会对语言和概念层面进行操纵之外,还影响对原文的选择,并且能够左右译本的流行。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翻译要迁就社会伦理,并且要符合译语读者的接受和审美习惯。
四、意识形态在寒山诗歌译介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上世纪的50年代,美国正盛行禅宗,寒山诗歌便被引入到美国。禅,原意“静虑”,就是用静坐思维的方法以期彻悟自心,是纯粹东方式的佛学。自“疑情”始,大彻有大悟,小彻有小悟,不彻则不悟,这便是禅的境界。总之,禅是精神上的无着境界,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心灵与存在的统一、天与人的统一。这就是禅的精神所在,也是寒山的精神本质。将禅的精神应用到人事上,便成了追逐自由、不受人约束、独立不群、张扬个性的英雄与圣者。从这个意义上,寒山及其诗歌得到了当时美国“垮掉的一代”的赞赏与认同。“垮掉的一代”信奉原始主义,希望从社会控制中来释放自我,去重新获得自我的最初的本真;信奉“只要太阳容你,我也容你”“只争朝夕,及时行乐”的处世哲学。寒山诗歌的精神恰恰满足了“垮掉的一代”的心理需求,“寒山热”在美国发生便不足为奇。
英美最早译寒山诗歌的是韦利。而且当时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系的学生斯奈德,在其导师的帮助下,译出寒山诗二十四首,刊于1958年“垮掉派”运动的刊物《常青刊论》(Evergreen Review)。斯奈德的译文并不十分忠实于原文,但流畅简朴,风格独特,很得寒山诗神韵,立即在美国青年文学爱好者中掀起了寒山热。为什么斯奈德偏偏挑了寒山诗呢?当中国人听说寒山成了垮掉一代的诗圣而在美国大行其道时,不禁对美国人东方热中似乎浅薄的一面哑然失笑。但仔细研究一下,可以看出斯奈德的选择自有其道理。“寒山诗如禅宗偈语般简明,不用复杂的典故或象征,类近垮掉派所服膺的‘开放诗’宗旨;寒山追求佛教的理想精神,隐于山林,唾弃‘文明社会’,更可以作为垮掉派的代言人。”即寒山子与“垮掉的一代”在精神上是相似的,都倾向于原始主义,即把自身从社会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恢复原初本性,在禅坐中直见性命。正如以下诗句所表达的境界:“一自遁寒山,养命餐山果。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寒山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身处寒岩而心境平静泰然,为“垮掉派”的探索提供了一条通向灵魂绝对自由的道路,契合了“垮掉的一代”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的确,寒山在人间的形象,也满足了“垮掉的一代”对大众英雄、追求自由的渴望。
在整个20世纪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寒山诗受到越来越广大读者的喜爱,对其人其诗的研究愈来愈呈现出多角度、多层面的状况。寒山,这位神秘的隐者,以其独特的诗人气质及诗歌魅力敲开了中西方读者的心扉,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五、结语
总的说来,寒山之所以于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深受欢迎,其诗歌也被大量地译介,主要是其人独特的形象与诗歌内容正好都符合当时美国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心态与行为,这种意识形态决定了他们选择寒山的诗歌进行译介,来迎合他们的主流意识,从心灵上寻求一种解脱之路。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意识形态决定对原文的选择并左右译本的流行。也因此,随着“垮掉的一代”成为历史,寒山研究也随之衰落。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6480/8221969.htmfr=aladdin.
[2] 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5):16.
[3] 王友贵.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J].中国翻译,2003(5):12.
[4] 赵毅衡.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59.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浅议俄汉俗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下一篇:表演论下当代中国社会性别语言趋同现象研究
意识形态对寒山诗歌在美国译介的影响相关推荐
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使其文化价值得以流传下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结合文化定型理论归纳总结了女性性别定型的分类,对俄汉俗语中的两国性别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两国俗语各自的表现方式,揭示出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深入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性别研究 定型理论 俗语 性别歧视
一、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
中俄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自1664年至20世纪60年代,语言性别歧视的概念尚未形成,人们仅对男女语言性别差异现象进行相关描写性质的研究,研究较为零散。但男性语言是社会语言的典范,而女性语言作为附属的观念已经形成;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称为是语言性别歧视的系统研究时期,其研究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从中立角度单纯描写两性语言差异;另一方面从批判角度对语言中存在的诸多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本文基于性别歧视语言样本中所体现的社会和文化特性,选择从批判角度来研究性别歧视。
二、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性别定型
1、定型理论
“定型”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美国社会学家立普曼的《舆论》(Public Opinion)一书中。书中提到:“所谓定型是人脑秩序化、模式化的,由文化决定的世界图景,人们借助它可以在接受世界的复杂课题时节省精力。”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中自然包含着诸多定型,因此,很多学者常常将定型理论与语言文化学联系到一起。如生活中人们常说,“藏族、傣族人民能歌善舞”、“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这些都是典型的文化定型。
2、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性别定型
目前,在中俄两国的语言文化学界中,文化学、认知学、跨文化交际以及语言文化学是运用定型理论的主要领域。中国的语言文化学界对定型理论的运用较为保守,但俄罗斯学者已在性别定型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基里莉娜,作为俄罗斯这方面研究的权威,在《性别:语言学方向》一书中曾特辟了一章谈到《语言中的性别定型》。此文首次把定型理论与性别语言研究相结合,对性别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在基里莉娜的带领下,俄罗斯语言学界相继对性别定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但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性别定型研究尚未成熟,仍是前人少有涉及的领域。
三、从俄汉俗语性别定型中看性别歧视现象
1、俗语的概念
俗语――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典型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辞海》中,“俗语指的是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带方言性质,如谚语、俚语、惯用语和口头常用成语等。”从狭义来看,俗语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虽然有些俗语介乎谚语、歇后语之间,但是与它们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鉴于俗语的文化性及社会性,本文选取了俄汉俗语作为比较对象,将从俄汉俗语性别定型中对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如下分析:
2、俄汉语女性性别各类定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家庭中女性从属地位定型
{1}夫唱妇随。
{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3}丫头子祭灶――荒唐。
{4}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5}За мужа завалюсь,никого не боюсь.(有丈夫,天不怕)
{6}Добрая жена - мужней голове корона. (好妻子才把丈夫当皇帝)
{7}Жена мужа почитатель,как крест на главе.(妻子要以丈夫为信仰)
通过分析以上俄汉俗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差别。俄罗斯人多数信仰东正教,受宗教影响较深,俄罗斯俗语中常常用教堂(церковь)、十字架(Крест)等宗教术语来显示丈夫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在中国的家庭中,妻子的地位显得更加低。如在“丫头子祭灶――荒唐(糖)”这句中可见当时妇女地位低下,甚至连祭神祭祖的资格都没有,这就是对妇女权利的限制;例2中表达出女人没有自身自己独立性的观点,嫁给一个男人后就必须跟随着他,从属于他,这是对妇女地位的限定;例4能体现出古代曾把妻子比作“衣服”、“墙上泥”,表示可以随时更换,这充分体现出当时妻子任人摆布的低下地位。
(2)俗语中关于女性是祸水的定型
关于女性是祸水的定型常常会在各个国家的俗语中出现,俄汉俗语中也不例外:
{1}蛇蝎美人。
{2}红颜祸水。
{3}最毒妇人心。
{4}Злая жена - злее зла.(恶妻猛于灾难)
{5}Больше баб в семье, больше греха.(家里婆娘越多,罪孽越重)
{6}Три жены имел, а ото всех беды терпел.(有三个妻子,就要承受三份苦难)
在俄罗斯文化中,女性与邪恶的联系始于宗教。《圣经·旧约》中写到:“夏娃受到魔鬼的诱惑致使亚当吃下了神禁止食用的智慧果,从而堕落。”自此女性便与罪恶联系在一起,俄语中,有一些俗语把女性比喻为魔鬼,也足以证明这一点,如:Баба до бес- один у них вес.(女人是魔鬼)。
而在中国社会中女性的罪恶往往与美貌有关。中国古代能够青史留名的美女,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大都被冠以红颜祸水之名。在古代,她们几乎不能左右自己的生死,还可能成为皇权下的牺牲品,甚至要为政权的颠覆负主要责任。
(3)女性家庭职责定型
{1}男子走州又走县,女子围着锅台转。
{2}男主外,女主内。
{3}好小子进了书房,好闺女进了绣房。
{4}Выбирай жену не в хороводе, а в огороде.(选妻在菜园,不在舞池)
{5}Не нарят жену класит-домоустройство.(妻子的美不在漂亮的装扮,而是在于贤惠)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商标翻译与我国笔译现状
下一篇:意识形态对寒山诗歌在美国译介的影响
浅议俄汉俗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相关推荐
摘要:商标是现代社会当中不容小觑的经济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外企业在逐渐形成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机制。中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互相竞争之时,同时也在学习着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同时,市场的开拓、商标法等保护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人们也在逐年地意识到商标翻译的重要性。在做商务方面的翻译活动之时,译者不仅需要的是足够的商务方面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广泛涉猎有关语言学、翻译学和跨文化交际方面有关的知识储备。换言之,对于译者而言,商标的翻译是一项严肃并且充满趣味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于大量的商标内容和标语进行分析,试探讨英汉商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并试图从中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商标;跨文化交际;翻译
一、前言
商标翻译是一项不仅包涵语言学、翻译学在其中,更重要的还有消费者心理学、审美学、市场营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现如今,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同时也在不断地向国外出口。相比之下,在我国英译汉的商标翻译质量要远高于汉译英的翻译质量。对于汉译英的商标翻译质量来讲,诚然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但是仍旧存在有许多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需要译者采用多种方式去正面面对及解决。本文通过对于大量的商标内容和标语进行分析,试探讨英汉商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并试图从中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商标翻译
所谓商标,是指“特殊的名称、标示,或者文字形式,以表达某一特定公司所产出的唯一产品”。关于商标的组成,通常来讲人们采用的是简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读性原则。
2.1 简洁性原则
商标的用语和用词应当以简洁、直白、扼要和押韵为主。如果一个商标用语太长或者太复杂,顾客便无法理解或者不能够很好的记住商标所要表达的内容。许多很出名的商标便很好地利用了商标的简洁性这一点,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个商标。比如Coca-cola,Nike,Sony,或者海尔,婷美和五粮液。这些商标简洁直白,朗朗上口。
2.2 创新性原则
现代社会的大部分概念都追求所谓的创新,创新性原则要求商标内容创新并且在发音、语义、形式上不落俗套,以此提起人们的兴趣并且能对此印象深刻。譬如七喜、海飞丝和乐百氏便是很好的例子。
2.3 可读性原则
可读性原则是指商标简单易懂,并且避免使用奇怪的、令人产生歧义的词。因此观众可能做出的反应都应当被悉数考虑进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使用部分能产生言外之意的词语,使观众在读到商标的时候便能做出同产品相关联的适当的反应,并能仅在这一层面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比如中国的牌子美加净,立白,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便得知这一牌子的主要产品和其要宣传的特性。
三、文化因素与商标的翻译
人们常常会谈及文化,但却很少能够有人对于文化一词做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概念,关于文化的讨论与争辩已经探讨了近一个世纪,却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中国人的价值观由孔孟思想所深深影响着,同时孔孟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因此,在翻译作品当中,注重“仁”与“和”思想的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仁”即对事物显示出一种宽容的心态并且能够放下负担去帮助他人,这是在教导别人学会爱与付出。在商标起名的过程中,中国的“同仁堂”药业便能很好地在自家商标名称中尽显出中国孔子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中国也深受佛教和道教的积极影响。在中国神话当中,最常被人们提到的便是中国龙,被誉为是一种自天而降的神兽,能够呼风唤雨、保佑平安。因此自古代起,中国人就自称龙的传人,并且凡是跟“龙”有关的事物都被赋予美好和成功的愿望。在很多国内的商标名称当中,有很多有关“龙”的名称,例如金龙鱼花生油,龙大食品等。
四、翻译准则与商标翻译
在做商务方面的翻译活动之时,译者不仅需要的是足够的商务方面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广泛涉猎有关语言学、翻译学和跨文化交际方面有关的知识储备。在翻译领域著名的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根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应当注重文字与文字之间的互相匹配,更重要的需要重视意思上的对等,即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使得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尽可能小的缩小两种译本的各式差异。
一个好的商标不仅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提高商品的销售量,并且还能够借此充分展示其产品的最大优势和特性。正如奈达“功能理论”里介绍的那样,凡是有效的翻译作品都应当有将其意思几乎没有任何信息丢失地传达给另一方信息接收者的能力。倘若在交流的过程中缺失清楚有效的信息交流,那么这个译者便显而易见地丢失了作品中最应当翻译出来的、有意义的翻译部分,从而就没能够成功地把源语言文字翻译到译入语当中。因此,在商标的翻译过程中,商标的交流性信息功能应当被完全的考虑到功能对等的范畴之内,从而实现真正的功能对等。
首先,在商标的翻译过程当中,信息功能对等是必须有的。这就要求翻译作品应当提供出充分的信息来保证读者能够索取到该类信息,比如原商标信息中的特征表述。比如,中国著名的“永久”牌自行车,其中文名字便要表述出该自行车质量上乘,能够很长时间的使用,乃至永远,因此关于“永久牌”自行车的商标翻译,便翻译成了“Forever”,这个便是对于这个牌子很好实现功能对等效果的翻译结果。除此之外,来自香港的香烟“Good Companion”,意思旨在表达这种烟是烟民的好伴侣,好伙伴,这层意思需要充分的表达出来,使用功能对等和商标翻译的简洁性原则,译者将这一香烟翻译为“良友”牌香烟。“良友”二字一来有了英文原文的原意在其中,说明商家渴望表达自己的产品是烟民的好伴侣这一想法,二来,“良友”二字很能够简明扼要地表现出原文的意思,体现出商标翻译的简洁性。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浅谈“信达雅”与“化境说”
下一篇:浅议俄汉俗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商标翻译与我国笔译现状相关推荐
本文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