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
本文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DOI:10.16362/j.cnki.cn61-1023/h.2013.03.008
2013 年 5 月 第 34 卷 第 3 期
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ay. 2013 Vol. 34 No. 3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
辛志英
,黄国文
( 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 中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 摘 要: 对生态的关注和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泛学科的议题。在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学科交叉领域, 学者们关注如
何使语言更适于表征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关系, 语言如何作用于环境, 以及探索生态建构的研究等。本文尝试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域下, 探讨建构生态话语分析的可能。本文旨在通过生态话语分析唤起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 务, 通过建构生态话语分析, 呼吁、 唤醒人类社会的生态意识, 积极引导和培养合理正确的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式。 另 外, 本文还区分了批评话语分析和生态话语分析。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5544 ( 2013 ) 03000705 文章编号: 1000Abstract: Ecology has become a pandisciplinary topic.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sphere between ecology and linguistics,researchers focus their interest upo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language architecture so as to better represent ecological systems and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in nature, the affect of languag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attempt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to explore how to conduct ecodiscourse analysis. The aim is to ens ecological awareness and their sense of accountability for nature. In addition,the article distinguishes ecodishance people’ course analysis 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Key word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ecolinguistics; ecodiscourse analysis
1.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获得和享受越来越多 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昭显的是人类与自 的资源。一方面, 然的斗争, 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 另一方面, 我们看到越 来越多的物种趋于灭绝, 环境越来越糟糕, 人类终于开始 反思。我们不再一味地讴歌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而是逐步 转向思考人类对自然的粗暴虐待。实际上, 现代社会对自 然造成的人为破坏, 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 , “生态” 下 已经成为本世纪不可避免的核心议题。人类 中心主义终于退场, 开始走向生态中心主义, 探索自然与 人的关系, 探讨如何守护我们的家园。生态中心主义的核 心要义就是要唤醒人的生态意识,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 隘视野, 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人与自然, 把关注点从人的利 益转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 对生态的关注已然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 在人文学科领域出现了生态美学、 生态文学、 生态翻译学 和生态语言学等新兴学科。我们尝试在系统功能语言学 的视域下, 探讨建构生态话语分析的可能。通过生态话语 分析唤起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反思和批评人对自然的 征服、 控制、 掠夺和摧残等工具化对待自然的方式。生态 意识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者的社会责任之一。因此, 我们 试图通过建构生态话语分析, 呼吁、 唤醒人类社会的生态
积极引导和培养合理正确的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 意识, 式。 2. 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语言学的兴起只有 20 年左右的时间( 见 Matthiessen 2009: 57) , 对其所涵盖的术语的界定、 研究内容、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说法。就话语研 究领域, 学者们更多地借助批评话语分析的路径、 方法和 , “换汤不换药” , 切入点 分析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话语。因 此, 这类话语分析通常被冠以“生态批判性话语分析 ” 之 名( 如 Carvalho 2005 ; Murata 2007 ; 戴桂玉、 仇娟 2012 ) 。 但我们认为, 生态话语分析不是简单的批评话语分析, 不 能将其简单理解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下属领域。 2. 1 生态语言学概述 生态语言学, 简言之, 是将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而形 成的学科, 因此, 它是一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交叉 的学科领域( Fill 2001 ) 。根据 Matthiessen ( 2009 ) 的观点,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社会环境, 还包括社会 所在的生态环境。 目前, 对生态语言学主要有两个维度上的理解, 它们 也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Fill & Mühlh?usler 2001; 范俊 军 2005; 王晋军 2007; 辛志英、 黄国文 2011 ) 。一种是把 “语言的生态学” , 它理解为 研究语言的生存发展状态, 涉
· 7·
及到濒危语言保护、 语言多样性、 语言进化、 语言活力、 语 言规划、 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语言与社 会、 人群、 文化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课题。这个领域 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萨丕尔等人的研究, 也是社会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民俗语言学、 人类语言学、 地理语言学、 历史 语言学和规划语言学等学科关注的对象。 , 另一种研究路向是把它理解为“环境的语言学 ” 研 究语言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关注的是语言学家能够在环境 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学家的 保护方面上做出哪些贡献, “社会责任 ” ( 如 Halliday 2001 ) , 主要涉及到建构生态语 法和绿色语法( 如 Halliday 1990; Goatly 1996 ) , 环境语篇 生态语言学家的任务主要 的批评分析等。在这个视角下, 是对语言系统中存在的有悖自然生态和谐的因素进行批 判性分析( 如 Garrard 2004) ; 或者尝试通过变革语言系统 和语言使用, 使得语言更适合于表征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 生态关系。而生态语言学的话语分析, 则主要吸收了当代 “社会化的生 批评语言学的思想, 从生态学视角对话语中 ( 范俊军 2005) 。概言之, 态意识及行为进行分析批评” 前 一种看重的是语言自身作为生态系统( ecosystem ) , 后一 种看重的是语言使用如何作用于环境。 2. 2 从批评话语分析到生态话语分析 由上一节的讨论我们看到, 学者们把生态语言学领 域的话语分析与批评语言学紧密结合, 把此类话语分析定 “旧瓶装新酒” 义为生态批评性话语分析。这种 的做法体 就是分析者对有关环境、 动植物、 食物、 现在语篇分析上, 气候 和 天 气 等 生 态 问 题 的 语 篇 进 行 研 究 ( 如 Murata 2007) , 从而对语篇做生态学视角的批评, 揭示和解释语篇 中违背生态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对语言资源的观察, 发 现实施控制的手段和策略, 如对施事者的藏匿或抑制、 指 称语的使用、 名词化的使用、 作格系统和及物性系统的切 换等( 胡壮麟 1999 ) 。 但我们认为, 这种生态批评性话语分析并不是严格 意义上的生态话语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我们先来 看什么是批评话语分析。根据 Wodak( 2011 ) 和 Fairclough ( 2003) 等人的观点, 批评话语分析也称批评语言学, 它把 语篇看作斗争的场所, 不同的话语和意识形态相互争斗以 取得控制权和主导地位。因此, 批评话语分析的区别性特 征在于, 在社会生活中权势是核心前提。权势是什么呢? 它是不同的关系, 尤其指社会结构差异的影响和作用。因 此, 批评话语分析的目标是, 批判性审视社会中的不公平 现象。体现在话语中, 这种不公通过语言使用被表达、 构 建和合法化等等( Wodak 2011: 53 ) 。 我们认为, 生态话语分析至少在以下方面与批评话 语分析存在差异。1) 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是社会意识形 态在语篇中的实施和构建, 而生态话语分析则更多关注语 篇中的生态意识。2 ) 批评话语分析探讨社会不公现象, 这在本质上还是以人类为中心和出发点的, 并没有跳出
“人类” 二字的概念束缚。3 ) 在批评话语分析者看来, 语 篇是不同权势斗争的场所。但对生态话语分析者来说, 语 篇更多的是展示的场所, 包括展示人类如何识解自身, 以 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4 ) 批评话语分析揭示社会中 不同权势的斗争, 而生态话语分析更多关注人类对自然以 及自然中其他生态系统的描写偏见。5) 从话语构建者的 角度来看, 批评话语分析讨论的更多是语篇中有意识的权 势建构行为。但对于生态话语分析, 以人类为中心的话语 语言使用者本身并 构建往往是无意识的行为。也就是说, 没有意识到他所建构的话语是反生态的, 不利于生态和谐 的。另外, 生态话语分析是超越了特定文化的研究 ( Stibbe 2005) , 它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是批评话语分析无法 比拟的, 因为它面对和处理的是整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因 此,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生态批评话语分析来囊括生态话语 合适的做法是把它们看作有所交叉的两个不同的话 分析, 语分析模式。 当然, 两者有很多相同之处, 如都需要跨学科的研究, 都是以解决问题为要义, 在分析话语建构所使用的语言手 如分析施事者的隐藏或凸显等。但我 段上也有相似之处, 们说, 生态话语分析反映语言和其他生态现象之间的关 系, 强调语言与周围世界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揭示和解释 话语中语言的使用如何以人类伦理为衡量尺度和判断标 构建甚至扭曲整个自然界的生态伦理。从长远 准来对待、 看, 生态话语分析旨在从意识上唤醒、 引导和变革人类对 环境和自然的认识, 它是一场长期的探索生态建构的研 它的对象是囊括了人类及人类社会的自然生态系统。 究, 因此, 如何进行生态话语分析, 也是摆在语言学家面前的 一个严肃的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3. Halliday 的生态语言学思想 Halliday 在很多场合明确阐述了他的生态语言学思 Fill ( 2001 ) 等人把 Halliday 看作是生态语言 想。实际上, 学研究第二种路向( 即所谓的环境语言学研究) 的代表 ( 见范俊军 2005 ) 。Fill & Mühlh?usler( 2001 ) 合编的 《生态 语言学读本: 语言、 生态与环境》 就收入了 Halliday 的文章 “意义表 达 的 新 路 径: 对 应 用 语 言 学 的 挑 战 ” ( Halliday 1990 ) 。这篇文章被 Matthiessen ( 2009 : 37 ) 称作“影响深 , 它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野下探索如何研究 远的作品” Halliday 生态语境、 语言和语言的影响开了先河。 另外, 还从类型学角度对世界的系统进行了划分( 见 Halliday 2005 ; Halliday & Matthiessen 1999 等) 。这对生态语言学 Halliday 的生态语言学思想 的研究也至关重要。实际上, 我们这里着重讨论 Halliiday 生 远不止于此。限于篇幅, “Halliday ( 1990 ) ” 态语言学思想在 和“系统的类型学 ” 这 两个方面的体现。 3. 1 Halliday( 1990) 1990 年, Halliday 在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 AILA ) 上
· 8·
“意义表达的新路径: 对应用语言学的挑战 ” 宣读了 这篇 论文。Halliday 列举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行为。 我 们在加速用光地球上的资源, 如, 石油, 矿产, 甚至水和土 壤。我们在消费的同时也是在破坏。我们灭绝了地球生 我们实际上正在毁灭这个星球: 地球 物圈里的很多物种, 变暖、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 人口的增加, 等等。但我们似 乎对此将带来的危机并没有清醒的认识。Halliday 认为, 这是因为人类善于识别和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但不善于 识别或承认缓慢出现的理念性的危机。此类危机是由盖 然率的改变而逐渐慢慢形成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 这种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 缓慢 不知不觉的变化过程同样也发生在语言之中, 而我们 的、 同样也毫无察觉。 这是因为, 语言是现实的一个组成部 是现实的塑造者, 也是现实的隐喻。而语法作为人类 分, 经验的理论, 是对人类行为的指导。语法对人类行为是如 何影响和指导的呢? 这可以体现在语法的各个层面。比 inflationary pressures,prospects sliding,op如在词汇层面, timistic outlook,unmatched growth rate, business climate improving,early stages of recession 这些表达增长的概念正 多比少 在影响和建构我们的世界观: 增长是好事。于是, 好, 更多比更少好, 大比小好, 增长比收缩好, 向上比向下 好, 国民生产总值要增长, 生活水平要提高, 生产力要增 长。这无疑加速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耗用。又例 如, 当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 output fell sharply, 我们关于 fall 和 sharp 的负面记忆会影响甚至左右我们对 output 的 态度: falling 是痛苦的, 而 sharp 的东西危险, 因此这两样 当 我 们 读 到 traffic is expected to 都是要避免的。 同 样, grow, 脑海里映现的是儿时叔叔阿姨们亲切的笑脸, 称赞 我们又长高( grow) 了。因此, 由于增长的东西在我们的记 traffic 的增长也是好的。 忆里是好的, 到了形态学层面上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分 类。我们的语法把空气、 水和土壤定义为不可数的, 无界 “一桶” “一瓢” 的。而人类如何量取呢, 用 原油和 水等量 似乎这些资源永 词。这些语法定义传递给我们的概念是, 远都不会枯竭, 人类只需要拿了他们发明的工具来盛装就 可以了。 再比如及物性系统。这里, 人被识解为能动的, 是施 事者。而非生命物体被识解为非能动的, 不能实施动作, 只能承受动作。唯一例外的情况是, 在所谓的自然灾害的 语境中, 这些无生命的物体被识解为施动者。例如, 它们 被称为动作者( Actor) 出现在诸如破坏之类的物质过程当 中: the earthquake destroyed the city,fire damaged the roof , a branch fell on the car。同样的道理, 我们人类的语法没 有把非生命的物体识解为做事者, 因此我们会对这样的表 述无法理解: all the kinds of things that forests do。在英语 s it doing? 其含 中, 如果我指着一个非生命物体说 what ’ what ’ s that 义是这个东西在那里碍事, 把它挪走。 因此,
forest doing? 的隐含意义是把它砍光, 而不是它在做事: 湿润净化空气、 预防洪水、 稳固土壤、 是各种生命形态的庇 护所。就这样, 小句和小句整合而形成我们的世界观。因 此, 我们赖以生存的语言使得我们很难认真对待无生命的 把它们也视作事件的动作参与者。语法往往把我们 物体, 同大自然的其他物种分裂隔离, 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毁灭 的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 很多这样的语法是隐性的, 它对人类 对人类的影响也是无形的, 或者说潜移默化 行为的指导, 的。这些隐性的人类经验的理论正在指导我们人类的行 为, 是参与构建现实的方式, 而其中很多是对我们, 大自然 不再有益处的。 的一个生产物种, 对于语言学家而言, 一方面, 我们要理论化语言是如 即, 语言, 作为人类识解经验的资源, 是如 何构建现实的, 何进化的。另一方面, 我们也要知道, 语言是进化的而不 是可以设计的系统, 我们不能改变语言, 因为改变它的是 人们表达意义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生在我 们周围的这些表达意义的行为, 描写其变化的趋势和模 式。但无论怎样, 语言学家都有义务警醒世人, 使其意识 到我们的语言和语法中存在的那些有悖生态意识的方面, 从而改变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虽然我们今天的语法是 人类历史逐步进化演变的产物, 但是,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 特定的环境, 还是需要对其进行干预的,, 尤其是当语言开 , 始承担新的功能。比如,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增长 ” 即, “收缩失效” ( a failure to shrink ) , 增长是 这样把增长定义 “负收缩” 。这就是使用语法的能量来改变语法中的标 为 记项和非标记项。 3. 2 系统类型学的提出 如果说 Halliday ( 1990 ) 表达了他对生态问题的忧虑 和关注, 阐释了语言在生态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 在后来 的论述中, 他着手从整体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语言系 统, 通过规划自然界中的系统, 把语言放置到整体的自然 系统当中。这一构想, 实际上可以看作是 Halliday 生态语 言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Halliday 多 次 提 到 系 统 类 型 学 的 观 点, 如 Halliday ( 2005 ) 和 Halliday & Matthiessen ( 1999 ) 等。 这里的系统 是指不同的现象领域中的系统。Halliday 认为, 世界由四 个大的系统组成: 物理系统( physical system ) 、 生物系统 ( biological system) 、 社会系统( social system ) 和意义系统 ( semiotic system) 。这四个系统依次增加系统的复杂程 度, 同时, 高一级的系统具有比它低级的系统的属性。例 如, 生物系统同时也是物理系统, 但比物理系统多了个生 个体化和进化是演化模式) ; 社 命性( 即自我复制的能力, 会系统同时也是生物系统( 当然, 也是物理系统) , 但多了 价值( value) 这个属性( 如, 社会层次、 社会角色网络、 劳动 分工, 等等) ; 意义系统同时也是社会系统( 当然同时也是 生物系统和物理系统) , 多了表达意义的属性( 进一步层
· 9·
次化为内容层和表达层) 。 语言属于意义系统, 是意义系统里更高级的系统。 这是因为语言不仅层次化为内容层和表达层, 而且内容层 进一步分层为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 而表达层又进一步分 层为语音层和音系层。另外, 语言还依据元功能组成不同 “三股意义拧成的绳 模式的意义, 用 Halliday 的话说, 就是 。 子” 这个系统类型提出的意义在于对整体生态系统的建 就是把语言和其他系统一样, 看作系统整体 构。具体说, 的一部分; 从语言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待语言。 它扩展了研究的新方向( Matthiessen 2009 : 24 ) 。例如, 语 境到底是意义系统还是仅仅是社会系统? 情景语境的展 开涉及到的是意义过程还是仅仅是社会过程? 等等。就 解决生态问题而言, 语言学家还要看到其他学科所做的研 其他领域对其他层级的系统进行了哪些研究。对不同 究, 层级的系统的研究应该是互补的, 共同的目标是解决整个 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态语言学已经 超越了学科的藩篱, 而成为一种研究的范式。 4.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 前文我们看到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自然生态问题、 语 Halliday 对生态系 言生态问题和语言学生态问题的解读, 统的类型学阐释, 这些都为从系统功能语法出发对生态话 语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正如 Halliday 所强调 的, 语言学, 如同语言一样, 是行为的方式, 是干预社会和 政治过程的手段, 这一直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意旨 ( Halliday 2001 /2007 : 273 ) 。同时, 系统功能语法也将为 系统功能语法 生态话语分析提供强大的分析工具。另外, 对语言的描写本身就是对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高级社会意 义系统的描写, 这本身就是对语言的生态学研究。 但是我们需要看到, 语言作为对人类经验的识解, 必 然受到人类认知水平的制约, 因为人类的认识是逐步提高 而非一蹴而就。从这一点上看, 生态话语分析也是个 的, 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刻的过程, 它要求分析者不但要有强烈 的社会责任和高度的生态自觉, 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受制于 分析者的语言能力。作为人类一分子, 语言学家对语言现 象的敏感程度和分析深度必然受制于他无时无刻不在使 这个人类经验的理论。对于生态话语分析者来 用的语法, 说, 他的工作也包括对自身语言行为的反省和剖析。做到 这一点无疑是非常艰难的。就像莫言说的那样, 我们需要 把自己当作罪犯那样来分析和解剖人类的语言行径。 同时, 由于生态话语分析处理的是语言行为和自然 这无疑要求分析 生态系统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者一方面对语言的使用有语言学家的理论和认识高度, 另 一方面因为生态话语分析涉及到其他的生态系统, 分析者 不可避免地需要逾越语言学的藩篱, 寻求跨学科跨领域的 合作研究; 至少需要分析者不能把视野局限于语言学领
域。这无疑需要分析者具有相对开阔的视野和坦诚的合 作精神。正如前文所说的, 我们实际上最好把生态语言学 看作一个超越学科的研究范式。 对于生态话语分析跨学科的研究, 我们需要注意几 个问题。一是我们不可能在自然法则和自然语言规律之 间完全划个等号( 见胡壮麟 1999) 。我们在进行交叉学科 研究时, 要弄清楚我们的对象究竟是有关宇宙和地球的自 然法则, 还是自然语言的规律性, 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再则, 就学科范式而言, 拿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和新范 式来框套人文学科领域, 比如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是否可 行。形象地说, 我们拿着自然学科的手术刀来剖切语言, 剖切作为高级社会意义系统的语言, 是否合适。 但无论如何, 生态话语分析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 它有可能带来一场革命意义上的变革。 广阔领域, 5. 结语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只有将自然生态的整体利益作 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 才能确保整个自然的再生性可 能, 才能确保人类健康安全地持续生存。 对于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而言, 生态 问题无疑是所面临的新的描写任务。在进行生态话语分 一方面它的描写潜势得以扩展; 另一方面, 在这 析过程中, 个描写过程中, 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的建构大厦将在某个 以及某个或某些描 维度或范围内将获得精密度上的加深, 写系统的细化。这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普适性所决定的, 也是因为, 它是开放的、 功能进化的语言学理论。我们相 信, 在生态话语分析领域, 系统功能语法将一如既往地描 写、 分析和建构语言以及语言理论。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发 和其他领域的工作将是互补的关系, 共同为守护和改 现, 善自然生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Carvalho, A. Representing the politics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Discursive strategies in the British media[ J] .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2005 ( 1 ) : 129. [ 2] Fairclough, N. Analysing Discourse: Text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 [ M] . London: Routledge, 2003. [ 3] Fill,A. Ecolinguistics: States of the art [A] . In Fill,A. & P. Mühlh?usler ( eds. ) . 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 Language, Ecology C] . London: Continuum, 2001 : 4353. and Environment[ [ 4] Fill,A. & P. Mühlh?usler. 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 Language,EC] . London: Continuum, 2001. cology and Environment[ [ 5] Garrard,G. Ecocriticism[ M] . London: Routledge, 2004. [ 6] Goatly,A. Green grammar and grammatical metaphor,or language and the myth of power, or metaphors we die by[ J] .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6 ( 25 ) : 537560. [ 7] Halliday,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 . London: Arnold, 1978.
( 下转第 31 页)
· 10·
化语篇的说服力。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应引入转述动词及 时态所体现的评价意义, 围绕不同转述结构是否使用得体 开展教学活动, 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转述时的社会构 建意识。
[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 148149. [ 8] 陈崇崇. 英语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的时态形式及其意义[ J] . 外国语 2010 ( 2 ) : 8291. 言文学, [ 9] 何 伟. 时态的情态用法: 语法隐喻[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 7 ) : 610. [ 10] . 解放军外语学院 娄宝翠. 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J]
参考文献
[ 1] Biber,D. ,S. Johansson,G. Leech,S. Conrad,and E. Finegan.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 Harlow: Pear1999 : 97. son Education, [ 2] Charles Maggie.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ce in reporting clauses: A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se[ J] .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 ( 3 ) : 492518. [ 3] Hyland,K. Activity and evaluation: Reporting practices in academic A] . In J. Flowerdew( ed. ) . Academic Discourse[ C] . London: writing[ Longman, 2002 : 115130. [ 4] Hunston,S. Professional conflict: Disagreement in academic discourse [ A] . In M. Baker,G. Francis & E. TogniniBognelli ( eds. ) . 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r of John Sinclair[C] . Amsterdam: Benja1993 : 115133. mins, [ 5] Myers, G. Writing Biology: Texts i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M] .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0 : 23. [ 6] Searle,J . R. Intentionality[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163164. [ 7] Swales,J.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2011 ( 5 ) : 6468. 学报, [ 11]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 2 ) : 3唐青叶. 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J] 6. [ 12] 孙迎晖. 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 J] . 外语教学, 2009 ( 1 ) : 5357. 析[
“英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项目 ( 项 目 编 号: 汉学术 论 文 作 者 语 言 形 象 建 构 对 比 研 究 ” SK2013019) 、 “基于语料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项 目 编 号: 的中 国 学 习 者 英 语 学 术 论 文 写 作 研 究” 09XJA740010) 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史文霞,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语 用学、 语篇分析。
收稿日期 责任编校
20120907 王和平
???????????????????????????????????????????????
( 上接第 10 页)
[ 8] Halliday, M. A. K. New ways of meaning: 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J] .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0 ( 6 ) : 716. Reprinted guistics[ in Webster,J. ( ed. ) .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Vol. 3 in The . London: Continuum / BeiCollected Works of M. A. K. Halliday[M] 2003 /2007 : 139174. 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9] Halliday,M. A. K. Is the grammar neutral? Is the grammarian neutral? A] . In De Villiers,J. & R. J. Stainton ( eds. ) . Communication in [ Linguistics ,Vol. 1 : Papers in Honour of Michael Gregory[ C] . Toronto: duGref,2001. Reprinted in Webster,J. ( ed. ) . On Language and . Linguistics,Vol. 3 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M. A. K. Halliday[M] London: Continuum /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07 : 271292. [ 10] Halliday,M. A. K. On matter and meaning: The two realms of human experience[ J] . Linguis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 2005 ( 1 ) : 5982. [ 11] Halliday,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 . London: Cassell, 1999. [ 12]Halliday,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3rd Ed. ) [ M] . London: Arnold, 2004. [ 13] Matthiessen,C. M. I. M. Ideas and new directions[A] . In Halliday, M. A. K. & J. Webster ( eds. ) . Continuum Compan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C] . London: Continuum, 2009 : 1258. [ 14] Murata,K. Pro- and antiwhaling discourses in British and Japanese newspaper reports in comparison: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J] . Dis2007 ( 6 ) : 741764. course and Society, [ 15]Stibbe,A.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ross cultures: Beyond the discourse of shallow environmentalism[J] .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2005 ( 4 ) : 242260. Communication, [ 16] Wodak,R. Critical linguistics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 . In O. ?stman & J. Verschueren ( eds. ) . Discursive Zienkowski,J. , JPragmatics[ C] . Amsterdam: Benjamins, 2011 : 5070. [ 17] — —生态酒店英文简介之生态 戴桂玉,仇 娟. 语言、 环境、 社会—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 ( 1 ) : 4852. 批判性话语分析[ [ 18] .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 2 ) : 范俊军. 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 110115. [ 19] — —兼评 Goatly 协和语 胡壮麟. 科学理论新发现与语言学新思维— 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 4 ) : 16. 法[ [ 20] J] . 天津外国语学院 王晋军. 生态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的新视域[ 2007 ( 1 ) : 5357. 学报, [ 21] J] . 外语教 辛志英, 黄国文.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2011 ( 4 ) : 2226 , 84. 学,
作者简介: 辛志英,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功 能语言学、 语篇分析。 , “应用语言学” )、 “功能语 黄国文 博士( 爱丁堡大学 言学” 博士( 威尔士大学)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博 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功能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语篇分析、 翻译研究。
收稿日期 责任编校
20130120 孙 毅
· 31·
本文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