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俄汉拼音对照表_《黑龙江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6 11:26

  本文关键词:汉俄语言接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论。绪论首先讨论了语言接触的相关理论,综述语言接触研究和汉俄语言接触研究的历史。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发生了某种关系,并且对这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产生了影响,这种现象就叫作“语言接触”。促进语言接触的因素是社会接触,即民族交往。语言接触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1.主动接触与被动接触;2.自然接触与非自然接触;3.口头接触与书面接触;4.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5.亲属语言接触与非亲属语言接触。语言接触结果产生语言借用、混合语和双语现象。文章确定了汉俄语言接触的类型和本文研究的任务,交代了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创新价值。 第一章简述中俄两国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两国交流是汉俄语言接触的基础。中国与俄罗斯(包括苏联)既是邻居,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有长期的关系。在中俄交流密切频繁阶段,汉俄语言接触进展很明显,而关系恶化则引起两种语言接触衰退。中俄贸易促使两国民族经常交往。人民在交换货物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新的事物。进口方带进了新事物,也带来了新事物的名称,如俄语借词(?(珍珠)、(?)(茶)等词就是从中国借入的。在19世纪末中东铁路建造开始之后,俄罗斯人大量移民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中苏友谊时期中国人大批去苏联学习。现在两国举行中俄“国家年”、中俄“语言年”、中俄“旅游年”。按照在不同阶段两国关系的情况,我们得出关于社会交流的哪些方面影响了汉俄语言接触的具体看法。 汉俄语言接触在语音层面几乎没有发生影响,因此我们着重讨论的是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 第二章讨论俄语中的汉源词汇。查明俄语中汉源词汇既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本文的难点。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我们确定了52个俄语汉源词,并从语音、形态、用法等方面对每个汉源词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分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词的形态特征,即从孤立语进入屈折语时它的形态是否改变。据此可以看出汉源词对俄语的干扰。然后我们对这些汉源词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类分析,并展示了关于这些汉源词在俄罗斯人中的知晓度的一次调查结果。 第三章讨论汉语中的俄源词汇。俄源汉语词比汉源俄语词多几倍。第一节我们使用类别分析法,把源自俄语的借词分为音译词、意译词、音译加标记词、仿译加标记词、意译加标记词和混译类的词。俄源汉语词属于不同文化层——上层及底层。我们从文化层级角度也进行了分类。社会领域分类包括政治领域词、经济领域词、军事领域词、艺术领域词、文化和教育领域词、生活领域词、科技领域词。通过这些分类可以观察到各领域所受影响程度的不同。 第二节讨论俄源词的汉语化。语言接触是不断发展的,决不会保持原封不动的状态。俄源词进入汉语后,在语法、语音、语义、书写等方面,均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并逐渐汉语化。汉语化的方式有:音节声调化、词尾吞蚀化、辅音音节化、音素异体化、音素脱落、词义汉语化和单音节意化语素(如“苏”、“布”)产生并成为能产型语素等。 第四章讨论汉俄语言接触的另一种结果“汉俄混合现象”。本章分析了恰克图混合语、哈尔滨洋泾浜俄语和留学中国的学生使用的汉俄俚语。恰克图混合语是曾在中俄边境使用的商用汉俄混合语。最初的恰克图混合语的有规定性,有教材和词典,双方交流以教材和词典为标准。随着恰克图贸易衰落和中东铁路开始修建,恰克图混合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并因此发展和丰富了语法。混合语的规定性削弱了,而变异性提高了。许多民族方言词进入了本混合语。恰克图混合语研究者较少,原因是现存的恰克图混合语的原始材料缺乏同质性。现在恰克图混合语几乎已经消失。 哈尔滨“洋泾浜俄语”在上个世纪的老哈尔滨人中口口相传。这种“俄式洋泾浜”只具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仅限于商店的招牌和广告。“洋泾浜俄语”的适用范围包括:街道贸易、服务提供、日常生活交流。交往形式是非正式的。“洋泾浜俄语”的词序符合汉语的词序规定。就词汇层而言,大多数“洋泾浜俄语”的词汇是俄源的,但是也有汉源词。本章对“洋泾浜俄语”的词汇分析还包括对问卷调查的分析。 本章第三节讨论留学生的汉源俄语俚语。这种俚语是本人在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发现的。汉俄俚语只是在留学中国和居住在中国的俄罗斯人内部使用。这种俚语以汉语词汇为主体,而使用俄语语音和语法,具有一般俄语词的形态变化。 第五章讨论汉语在语法方面受到的俄语影响。最明显的影响是句子的延长。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中国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文化、技术全面学习苏联,影响巨大。中国读者看从俄语翻译成汉语的作品,在汉语写作中也使用长句子。在句法方面,通过对列宁、斯大林著作汉译本的分析,我们讨论了这段时期汉语兴起的几个新的句式:“如果……那么……”句式、“最……之一”句式和“如此……以至……”句式,认为是俄语的汉语译文促进了这种语法结构在汉语中的使用和发展。俄语对于汉语词法也有一定的影响。俄源后缀如“-主义”、“-主义者”、“-性”、“-化”、“-派”、“-分子”,前缀如“非-”、“半-”、“反-”。这些词缀不一定单纯是俄源的,但是大量的俄文汉译作品以及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使它们在中文里的使用普遍化。 参考文献包括中文的、俄文的和英文的材料。本论文包括两个附件。附件-是汉语中俄源词汇清单。附件二是留学生汉源俄语俚语清单。 本文的创新性贡献在于: 1.双向研究的架构和思路:既研究汉语对俄语的影响,也研究俄语对汉语的影响,避免了单纯从一个方向研究造成的片面和局限。由于此前关于俄语对汉语影响的成果较多,本文把重点放在汉语对俄语影响的发掘和分析,弥补了以往汉俄语言接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项空白。 2.发掘旧语料和发现新语料:汉源俄语词和汉俄混合语大多成为已经或即将消失的历史陈迹,本研究从相关文献和调查访问中进行了发掘整理,使之重现出当年风貌;另外又发现了一种新生的留学生汉俄俚语。这样在材料上明显有别于同类研究。 3.知晓度调查:汉源俄语词和俄汉洋泾浜现在在当地民众中的知晓程度究竟怎样,一直是个不能说清楚的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了对于每个词不同认知层级的人数比例的准确数据。借此可以看出汉俄语言接触的深度和各个词的活跃程度。这在汉俄语言接触研究中尚属首次。


  本文关键词:汉俄语言接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6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