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2011版新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07:44
  本文基于新版《标点符号用法》,针对目前标点符号使用的状况,就标点符号的定义、形式和具体用法进行了对比和整理。在研究过程中,不仅紧扣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与传统标点符号的用法的不同点,而且提出了标点符号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拓宽了标点符号研究的视野。不仅研究了出版物中标点符号的规范问题,还提出了语体角度标点符号的分布问题,以及将网络语标点符号的用法纳入了研究范围。过去的《标点符号用法》版本存在着一些不完整的地方,如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列举等,有些被广泛使用的用法(如叠用叹号或问号等)并没有进入《用法》的规定。最新版的《标点符号用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想使用者所想,把《用法》的规范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章对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所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视角和规范问题。标点符号的混用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问题。破折号与冒号的用法重叠现象未见论述,本文提出,破折号与冒号在表示提示下文时,用法上仍有差别。破折号停顿较短,上下文联系紧密,多用于提示与上文语意联系紧密的词或单句,冒号多用于提示完整的复句或语段。标点符号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这对规范标点...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标点符号研究:从规范性进入真正的描写阶段
        1.1 理论语言学视野下的标点符号
        1.2 计算语言学视野下的标点符号研究
        1.3 认知与标点符号研究
        1.4 翻译与标点符号研究
        1.5 标点符号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二、国内标点符号研究概况
        2.1 三个时期的标点符号研究
        2.2 从三个方面对标点符号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标点符号范围及语料来源
    一、本文使用的标点符号
    二、本文语料来源
第三章 2011新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与95版对比及改进
    3.1 增补了95版《标点符号用法》中的部分规定
    3.2 删减了一些重复用法
    3.3 标点符号混用现象的解释说明
    3.4 规范了标点符号的使用细则
        3.4.1 用于标题和图表说明时,末尾不用句号
        3.4.2 标点符号连用的规则
        3.4.3 标点符号使用位置细则
    3.5 小结
第四章 值得注意的用法和现象
    4.1 未列举的标点符号混用现象
        4.1.1 破折号与冒号的混用现象
        4.1.2 破折号与省略号的混用现象:表示象声
        4.1.3 着重号和表强调作用的引号的混用
    4.2 有关标点符号的语体研究
    4.3 新兴的网络符号
    4.4 小结
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书目
    英文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J]. 余光武,秦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01)
[2]当代国外标点符号研究[J]. 孙坤,王荣.  当代语言学. 2010(02)
[3]当前出版物标点符号使用情况二题[J]. 巫建英.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9)
[4]对外汉语教材三圆点式省略号的分布、动因及其规范[J]. 胡建刚.  汉语学习. 2009(02)
[5]语言强调功能系统:强化及凸显[J]. 张辉松,赵琼.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6]现代文学的“创格”之举——新式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探寻[J]. 刘进才.  中国文学研究. 2007(03)
[7]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探因[J]. 郭俊书.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06)
[8]日本的网络表情符号“顔文字”及其文化内涵[J]. 梁燕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02)
[9]对《对〈标点符号用法〉的一些意见》的意见——与顾金元先生商榷[J]. 岳方遂.  修辞学习. 2006(02)
[10]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J]. 程玉恩.  现代语文. 2006(01)

硕士论文
[1]报纸标题中的标点符号研究[D]. 吴黄青娥.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功能视角下标点符号的语法及语义[D]. 杨亮.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汉语标点句统计分析[D]. 黄建传.北京语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44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44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