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素逆序词“计算—算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1 18:10
本文从微观角度对同素逆序词“计算—算计”进行个案分析,通过探源性研究与历时比较,对其产生及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探寻“计算—算计”这对同素逆序词的来源,及在汉语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归纳总结这对同素逆序词的演变过程,分析原因,并对这组词作辨析。同素逆序词的研究对于汉语词汇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仅仅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尝试对“计算—算计”进行了初步的阐释和个案研究。第一章介绍了同素逆序词的概念阐释、基本情况,以及本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还有国内研究现状与不足。第二章对“计算—算计”这组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性质进行界定,在判断为同素逆序词的基础上,对它们内部的性质结构进行分析,了解这组同素逆序词的所属类型。第三章为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之一,将研究“计算—算计”这对词产生之初的性质,以及发展演变情况及其原因。首先,追源溯流,考察古代汉语两词是否存在和是否为同素逆序词。看这对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的,还是近代或现代才出现的;两个词形出现时间的早晚有没有明显差异,是同时产生还是先后产生。由于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古代汉语的同素逆序现象有可能被认定是词组而非词,因此,对古代汉语“...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 概念
1.1 同素逆序词的界定
1.2 汉语中同素逆序词的基本情况
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2.1 选题依据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情况综述
3.1 研究历史及现状
3.2 研究之不足及本文特色
二、现代汉语"计算—算计"的性质界定和类型分析
1 性质界定
2 类型分析
2.1 语法结构
2.2 词性
2.3 词义
三、"计算—算计"的历时情况
1 "计算—算计"的探源
1.1 "计算—算计"的产生
1.2 "计算—算计"最初的性质
2 "计算—算计"在汉语各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情况
2.1 古代汉语阶段"计算—算计"的情况
2.2 近代汉语阶段"计算—算计"的情况
2.3 现代汉语阶段"计算—算计"的情况
四、现代汉语"计算—算计"的辨析
1 词汇意义
1.1 表示义项A
1.2 表示义项B
1.3 其他义项
2 语法意义
2.1 所带宾语的差异
2.2 组合能力的差异
3 色彩意义
3.1 感情色彩的差异
3.2 语体色彩的差异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愿文中的同素异序双音词[J]. 敏春芳. 敦煌研究. 2007(03)
[2]现代汉语同素反序词论析[J]. 张新红.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3]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浅论[J]. 王伟. 枣庄学院学报. 2005(03)
[4]古汉语同素逆序词的修辞效能[J]. 张巍. 修辞学习. 2005(01)
[5]同素异序词成因质疑[J]. 马显彬.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05)
[6]敦煌变文同素异序词的特点及成因[J]. 陈明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7]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语分析[J]. 唐健雄. 语文研究. 2004(02)
[8]现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J]. 张瑞朋. 语言研究. 2002(S1)
[9]同素词修辞功能浅探[J]. 富克萍.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2(02)
[10]现代汉语同素词通考[J]. 张其昀. 语言研究. 2002(01)
博士论文
[1]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 张巍.复旦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536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 概念
1.1 同素逆序词的界定
1.2 汉语中同素逆序词的基本情况
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2.1 选题依据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情况综述
3.1 研究历史及现状
3.2 研究之不足及本文特色
二、现代汉语"计算—算计"的性质界定和类型分析
1 性质界定
2 类型分析
2.1 语法结构
2.2 词性
2.3 词义
三、"计算—算计"的历时情况
1 "计算—算计"的探源
1.1 "计算—算计"的产生
1.2 "计算—算计"最初的性质
2 "计算—算计"在汉语各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情况
2.1 古代汉语阶段"计算—算计"的情况
2.2 近代汉语阶段"计算—算计"的情况
2.3 现代汉语阶段"计算—算计"的情况
四、现代汉语"计算—算计"的辨析
1 词汇意义
1.1 表示义项A
1.2 表示义项B
1.3 其他义项
2 语法意义
2.1 所带宾语的差异
2.2 组合能力的差异
3 色彩意义
3.1 感情色彩的差异
3.2 语体色彩的差异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愿文中的同素异序双音词[J]. 敏春芳. 敦煌研究. 2007(03)
[2]现代汉语同素反序词论析[J]. 张新红.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3]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浅论[J]. 王伟. 枣庄学院学报. 2005(03)
[4]古汉语同素逆序词的修辞效能[J]. 张巍. 修辞学习. 2005(01)
[5]同素异序词成因质疑[J]. 马显彬.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05)
[6]敦煌变文同素异序词的特点及成因[J]. 陈明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7]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语分析[J]. 唐健雄. 语文研究. 2004(02)
[8]现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J]. 张瑞朋. 语言研究. 2002(S1)
[9]同素词修辞功能浅探[J]. 富克萍.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2(02)
[10]现代汉语同素词通考[J]. 张其昀. 语言研究. 2002(01)
博士论文
[1]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 张巍.复旦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5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7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