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
本文关键词: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
【摘要】:隐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机制在诗歌的整体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诗歌中尤为突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隐喻衔接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原型隐喻在同一文化框架下对诗篇的整体性建构;三是文体杂糅形成隐喻结构。穆旦用无序的片段化、原型隐喻的先天统合功能和文体的杂糅等形式来隐喻破碎、混乱、无序的现实和心理状况,用结构来表达人生经验,让有限短暂的个人经验在诗歌结构中走向无限与永恒,他的诗歌也因此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品格。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穆旦诗歌 隐喻结构 片段 原型 文体杂糅
【基金】: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歌隐喻研究”(15BZW134)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中国现代诗歌形式研究”(201413)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隐喻研究源远流长,但是20世纪以前的隐喻研究基本上没有突破修辞学的范畴,主要在语词的范围内进行,其核心观点是比较和替代。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和布莱克的互动论认为隐喻是本体A与喻体B互动,产生新的图像C。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义学家莱考夫和英国哲学家在互动论基础上提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玉;朱跃;;莎士比亚《麦克白》原型叙事空间主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丁伯林;;反讽的经典文本:《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张玉娟;;论文学交际中体裁的不变性与可变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荆兴梅;;《飘》中反讽的解构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雪梅;杜以向;;伊甸园原型与人的成长——读霍桑的《年青小伙布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傅钱余;;《水浒传》中的反讽手法初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陶淑琴;;祭司的悲剧——《麦克白》与阿里奇亚丛林中的仪式[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王玉娇;鸟意象与陶渊明玄学思想的形成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袁国兴;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叙事倾向[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应,
本文编号:853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5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