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中真实性与意义性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中真实性与意义性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 2013年
我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中真实性与意义性关系的研究
肖实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属性复杂,是地震灾害高发国之一。如今,地震灾难新闻已经成为受众最关心、最容易传播的信息,也是媒体十分重视的新闻类型之一。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高速发展,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地震灾难新闻也成了媒体争取受众眼球的重要方式。大型传媒集团的报道总能在第一时间传播大量信息,获得广泛的受众。另一方面,准确及时的新闻报道是受众了解灾害最主要的途径,同时我们也能够从多样化的新闻形式中学习到防灾减灾知识,国家对灾害的响应行动,对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以及稳定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传媒行业关于地震灾难新闻报道的业务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然在长足进展的同时,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某些新闻报道媒体以及新闻报道者常常流露出商业新闻主义的思想、过分强调“意义性”的思维定式以及官本位的观念等,这些皆与新闻的属性——真实、新鲜、重要是相违背的。本文选取了我国最近发生的“5.12”汶川地震、“9.7”彝良地震和“4.20”芦山地震的灾难新闻为材料,通过梳理、分析和研究,首先,发现了传闻与假新闻报道、功利性表现、错误信息报道、官本位思想体现和人文关怀缺失等现象;接着,又对比考察和研究了诸如“3.11”日本关东地震、美国桑迪飓风等自然灾难新闻报道的鲜活实例,找到了不少值得我国地震灾难新闻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从而得出了本文研究的核心,即如何处理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中真实性与意义性关系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地震灾难新闻的基本研究状况进行概述,并从已有的研究中获取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然后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地震灾难新闻传播环境,地震灾难新闻真实性,以及地震灾难新闻的意义性,并讨论了意义性与真实性统一的问题。其中,理性地从目前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中发掘意义性问题,结合国内外报道现状指出我国新闻报道的宣传主义特色,找到合适的报道准则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接着文章以荷兰学者Van Dijk(范·戴克)假设性新闻结构模式分析了地震灾难新闻的各个环节,,指出以煽情和感人的传闻当新闻、功利性表现、官本位思想体现以及商业新闻主义等问题是不符合新闻特性的,并给出了合理的解决策略和建议:第一,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避免过度悲情传播,理智公正的报道新闻;第二,培养专业新闻素质,避免传媒假事件,消除新闻功利性;第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媒体伦理;第四,区别新闻报道与间接商业宣传,减少商业新闻主义的蔓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伍国春;;日本社区防灾减灾体制与应急能力建设模式[J];城市与减灾;2010年02期
2 杨保军;;“新闻观念”论纲[J];国际新闻界;2011年03期
3 张威;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J];国际新闻界;1999年01期
4 饶瑶;;从灾难报道看我国媒体人文关怀意识[J];华商;2008年12期
5 陈力丹;;抗震救灾中的采访应遵循“减少伤害”原则[J];新闻记者;2008年06期
6 叶铁桥;;“最残忍的采访”凸显新闻伦理困境[J];新闻记者;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武,唐瑛;简析肯定自我与否定自我及其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杜黎;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章建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徽政治生态建设[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刘东建;刘俐莉;;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陈海燕;;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燕道成;“新闻需要”“新闻需求”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余月玲;;电视娱乐节目互动方式的传播学思考——以《超级女生》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陈雪玉;;公共服务承诺视角下的政府信任——以汕头市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郑连递;;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杨婉蓉;;费正清对中美关系史研究的特点及其思想变化探因[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6 魏婷;;煤矿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童兵;;休闲消费与媒介功能的调适——兼议后工业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8 王珊珊;;世界语与跨文化传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7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夏海君;灾难报道的新闻视角[J];当代传播;2005年03期
2 林溪声;童兵;;市场与责任:西方核心新闻理念的演化及价值[J];当代传播;2010年01期
3 莫凡;;试论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界;2006年01期
4 张淑美;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的终极目的[J];新闻爱好者;2003年11期
5 杨保军;;认清假新闻的真面目[J];新闻记者;2011年02期
6 陈力丹;;新传播技术条件下我国新闻传播学的视野——2010年新闻传播学研究有感[J];新闻战线;2011年01期
7 黄深钢;;灾难报道中的三个“L”[J];中国记者;2006年01期
8 王晓朝;;中国学术界的晚期希腊哲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丹;;论微博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2 周政明;;论先秦儒家“诚信”思想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牛炳文;;从体制到文本——新闻失实原因的多层面分析[J];新闻界;2007年02期
4 郭磊;;浅析真实性在新闻侵权抗辩中的作用——以“清华博士杀人案”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5 赵德铭;;把“软广告”从新闻中清理出去[J];今传媒;2007年08期
6 景兵;;眼见为何不为实——如何把住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关口[J];中国编辑;2008年02期
7 黄建国;;透视新闻报道中的新型隐性失实[J];传媒观察;2008年09期
8 欧志强;;浅析新闻的客观性[J];新闻采编;2010年05期
9 大江;;写新闻应该“十拿十稳”[J];新闻战线;1985年02期
10 胡嘉陵;试论新闻报道的“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胜中;;新闻报道与周期[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承修;;新闻报道要图文并茂[A];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1994年
3 罗璇;;体育新闻报道叙述模式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侯蓉英;刘永;;安全新闻报道的“危机再现”研究[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邓峥云;;运用语域理论分析时事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慧;;论国际新闻报道中的误读现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罗阳富;;试论新闻报道与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振华;;坚持时代理念 改进新闻报道[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陈卓;;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困局——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运作为例[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10 周小勤;;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楷;[N];开封日报;2006年
2 河南省信阳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 龚立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刘志;[N];中华新闻报;2006年
4 吴斌斌;[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李琳;[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刘青峰 周跃飞 赵文华;[N];战士报;2008年
7 记者 冮冶 刘赞;[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N];光明日报;2006年
9 张德刚 董富强 特约记者 赵阳;[N];人民武警;2007年
10 记者 何志丹 刘涛;[N];石油管道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欣;新闻报道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赵雅文;社会转型与新闻平衡报道[D];复旦大学;2008年
3 郑根成;媒介载道—传媒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张军芳;美国报纸报道模式的流变[D];复旦大学;2006年
5 马锋;现代风险报道生产偏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乐;新闻客观性原理的法律解读[D];复旦大学;2007年
7 洪宇;基于语义结构和时序特征的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炜;公共危机传播的媒介景象:从政治问责性到公众问责性[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实;我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中真实性与意义性关系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婷;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与新闻真实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柏兰;目的论视角下的新闻报道编译[D];西南大学;2007年
4 李文佼;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军益;新闻语言的模糊性及其顺应性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陈宇超;CNN对西藏事件新闻报道的态度意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晶;系统功能语法指导下的新闻语篇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曾彩霞;中外公益活动新闻报道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王玮林;新闻报道与人本主义[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谭成兵;西安都市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报道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中真实性与意义性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1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