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本文关键词: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1年
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王小燕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潮的深度冲击,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中昂首奋进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嬗变,经济转型、社会转轨,人员流动、利益分化,信息爆炸、思潮多元,观念更新、权利觉醒,等等。人民内部矛盾增多,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公众的民主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明显提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日新月异,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网络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意见领袖”、“网络推手”、“异见人士”、“维权群体”、“草根记者”争相亮相,社会舆论格局复杂多变。一些局部性、一般性、地区性和偶发性的问题,往往在网络舆论炒作放大下不断异化升级,演变成“全民围观”的全局、全国性甚至国际性、政治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可以说,舆情的重头是网络舆情。 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公共治理的理念和方式仍严重滞后于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舆情意识不强,应对能力低下,对突发事件或敏感问题引爆的汹涌舆情无所适从,应对失当,结果使事态不断恶化升级。因此,党和政府必须重新认识网络,正视互联网时代的舆情格局,承担起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的政治责任。在开展网络信息工作之前,必须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规律,认知网络舆情实质,了解互联网发展负面倾向并做好相关准备。从自身来说,需要克服对网络的认知障碍,从执政理念、工作作风、日常行为待方面避免引发不良舆论,进一步加强传媒素养。 以本人身历的番禺“垃圾门”事件为例,本文详细介绍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事件中,政府避免了可能引发的群体性冲突事件,树立了良好形象,并由此推动全社会环保水平的快速进步,使“番禺垃圾门”事件华丽转身为“番禺样本”。事件的成功处置为各级政府如何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即一要重视舆情信息预警,防范事态升级恶化,二要树立舆论博弈意识,积极主动设置议程,三要善用媒体“渠道”功能,疏导群体负面情绪,四要及时充分公开信息,确保公众知情参与,五是“网络推手”不容小觑,“意见领袖”为我所用。 最后,本文以各地政府在应对网络热点事件中容易忽视的方面为主,探讨网络传播特征下舆论的有效引导方法,即,一要及时捕捉网络舆情,增强对网络舆论的预见性。要使网络舆情的收集和研判工作常态化,做好事件处理和舆情干预工作。二是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掌控舆论主动权。加强本地网站建设,拓宽舆论阵地。加强网站及队伍管理,促进网站建设健康有序。三是加大与传统媒体的互动,相互放大正面舆论。四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包括要提升政府公务人员的传播素养,也要大力培养“意见领袖”引导正面舆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0;G20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环环;“微民主”或“伪民主”:微博的外部图景与内部控制[D];安徽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斌;;论网络传播特征下舆论的有效引导[J];军事记者;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丽艳;;浅谈网络舆论及其引导[J];新闻世界;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丽明;网络舆论的演变及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文博;;网络问政:民主与和谐媒介生态的构建[J];今传媒;2010年01期
2 张羽;侯逸君;;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1年02期
3 鲁晓薇;;微博时代的信任危机——从微众直播与围观说起[J];今传媒;2011年02期
4 李子路;黄馨茹;;对微博时代公民新闻传播的思考[J];今传媒;2011年04期
5 周雪怡;;两会代表委员微博问政的原因分析及困境应对——以新浪微博为例[J];今传媒;2011年05期
6 季节;;从7.23动车追尾事故看媒体反应——微博在行动[J];今传媒;2012年02期
7 王亚煦;张育广;苏竞马;陈蕾;;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调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王兵;;从媒介话语权看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2期
9 周葆华;;作为“动态范式订定事件”的“微博事件”——以2010年三大突发公共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11年02期
10 芦何秋;胡晓;;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互影响——以甬温动车事故为例[J];当代传播;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马晓芳 刘佳;[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惟勤;论网络表达自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桂祯;微博对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于燕云;网络媒体微博客与公民社会互动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梁玲玲;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树诚;公共领域视野下的微博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姜亚岚;微博对新闻的影响及媒体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华艳;危机传播中媒体间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楠;微博对政治传播的影响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易慧频;网络公共领域中权利与权力的博弈[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艳;微博问政热的冷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左晓娜;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胜洪;;把握网络舆情规律 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以杭州飙车案的网络舆情变动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7期
2 旷芳;;“议程设置”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林苇;;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赵国贺;;舆情分析师:有前途,也挺累[J];世界博览;2011年12期
5 刘涛;;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置[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翁钢粮;;人民法院推进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思考[J];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7 柯健;;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网络舆情预警及对策机制初探[J];红旗文稿;2007年15期
8 谢江溪;邹俊豪;;基层检察院应对涉检负面网络舆情的思考[J];中国检察官;2011年10期
9 穆庆生;;战时舆情信息分析处理实验室建设构想[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年02期
10 赵义;;人民网舆情频道:体制内正本清源[J];南风窗;2009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郝文江;马晓明;武捷;;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4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冯希莹;;舆情概念辨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刘为民;;网“客”传播和公安“舆情”[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何顺兰;王兴起;胡宏宇;姜明;;多媒体舆情分析系统设计与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江;侯敏;;语言文字舆情论略[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德超;张馨睿;贺晶晶;;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朱晓东;杨国俊;;聚类分析在网络舆情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放光;[N];国家电网报;2011年
2 记者 许兵 通讯员 马勇;[N];连云港日报;2010年
3 记者 董帅奇;[N];开封日报;2011年
4 国防科技大学 刘朝;[N];长沙晚报;2010年
5 镇原县政法委 慕瑶;[N];陇东报;2010年
6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网络研究中心 罗佳妮;[N];广西日报;2011年
7 江丞华 本报记者 徐旭红;[N];中国企业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学博;[N];人民日报;2011年
9 记者 孙海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10 记者 陈贤义;[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根生;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潘新;基于复杂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玉国;基于内容的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周而重;博客舆情热点发现与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万源;基于语义统计分析的网络舆情挖掘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郑路;群体极化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立;网络舆论传播中若干算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朱国东;关于网络舆论演进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海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晔;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殷婷;网络舆情逆转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章婷;和谐社会和民主政府视野下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黄广发;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华;危机管理视角下的公安网络舆情应对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林艳;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王培顺;互联网教育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力;论网络舆情监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金龙;网络舆情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石晋杰;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7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2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