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玉萱博客_《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04 11:32

  本文关键词:“互媒体”博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1年

国产电视剧的网络热播现象探析

李萌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要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电视剧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在产量年年剧增的同时,也因创新意识的缺乏面临着“烂剧多、好剧少”的问题。然而笔者注意到,有些优秀电视剧的网络传播效应成为其成功传播至关重要的因素,如《士兵突击》、《潜伏》。本文通过对这两部电视剧的研究,来探寻其热播的规律,以期对电视剧产业发展提供一点新思路。 本文首次运用了传播学者约翰·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来解释这两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够网络热播的必然原因,从而探寻网络热播可循的规律。简言概之,该受众理论认为受众是被受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并且在传播中对具有开放性的文本有着生产性创造。这种观点成功揭示了某一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够形成强大的网络传播效应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电视剧文本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可以使不同的观众参与到同一个本文中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已有的文化知识和既定的电视文本之间建立联系,生成自己的意义,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解读。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本身“去中心化”的星状的网络结构所天然拥有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中的生产性受众能够利用BBS、Blog等传播介质将电视剧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并且传播。同时,本文力图通过对两部电视剧的网络热播现象的研究,证明生产性受众观的合理性,以期更好的为支撑这一理论提供实证依据。更重要的是,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网络中的受众在主动传播和创造性解读方而表现出的极强的能动性,能够使得电视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得到更大范围的提高,从而最终形成新的生产力。这种通过对网络中的生产性受众的调查分析,得出网络中的受众最终能够形成新的生产力的结论,是本人对约愉·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的延伸性的解读。 本文基于上述观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BBS中剧迷对《士兵突击》的文本解读,和Blog1中剧迷对《潜伏》的文本解读,分析得出具有开放性的电视剧文本不仅能够使不同的生产性受众参与到同一个文本的意义的建构中来,并且这些生产性受众能够利用网络中的BBS、Blog等传播介质将电视剧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并且传播,从而使得传播效应呈几何倍数的极大化,所以,网络中的生产性受众的存在正是这些电视剧能够在网络上和电视台得到新一轮的热播关键。 通过实证分析,笔者认为,网络是产生生产性受众的天然温床,而生产性受众在主动传播和创造性解读方面表现出的极强的能动性,能够使得电视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呈几何倍数的极大化。生产性受众只是“受众”这个广大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人,但所发挥出的力量却是巨大的,这正是笔者希望电视剧制作方能够注意到的。但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客观原因,互联网中还存在诸如侵权盗播、清晰度差等问题,所以笔者试探性的提出:电视剧制作方应该抓住“三网融合”这一机遇,因为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国家一定会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扶植力度,互联网内容准入一定会放宽,互联网企业会有更多的机会播出各种优秀电视剧。而网络正版化进程也必将大大加快,从而使得电视剧的内容制作方和各种播出平台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证。 任何研究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指导实践,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给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点小小的启示:在“三网融合”的契机下,电视剧制作方想要得到好的收视效果,可以从注重电视剧文本的开放性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互联网的合作,从而在传播中能够利用互联网中的各种推广渠道,积极调动网络中的生产性受众的能动性,最终开辟出多种播出渠道并存,立体的、多层互动的新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20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9-11
  • 1.1.1 我国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9-10
  • 1.1.2 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分支的电视剧产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0-11
  • 1.1.3 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新现象——网络传播效应凸显11
  • 1.2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11-12
  • 1.3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2
  • 1.4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2-14
  • 1.5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4-15
  • 1.6 主要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网络中的受众与传统电视媒体受众相比的新特点17-25
  • 2.1 互联网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区别17
  • 2.1.1 互联网的交互性强17
  • 2.1.2 互联网具有非线性的传输模式17
  • 2.2 传统電视媒体的电视剧受众特点17-18
  • 2.3 网络中的电视剧受众的特点18-19
  • 2.3.1 互动性强18-19
  • 2.3.2 个性化19
  • 2.3.3 重分享19
  • 2.4 互联网催生生产性受众19-25
  • 2.4.1 什么是生产性受众19-20
  • 2.4.2 生产性受众产生的条件20-25
  • 第三章 用费斯克生产性受众观看剧迷与电视剧的互动25-35
  • 3.1 剧迷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再传播25-32
  • 3.1.1 剧迷对《士兵突击》文本的解读与再传播25-29
  • 3.1.2 剧迷对《潜伏》文本的解读与再传播29-32
  • 3.2 续写——受众再生产能力的突出表现32-35
  • 第四章 生产性受众对网络的影响35-39
  • 4.1 使传播效应极大化35-36
  • 4.2 大大提高了受众的话语权36-39
  • 第五章 国产电视剧的网络热播对我国电视剧产业良性运行的启示39-49
  • 5.1 电视剧市场应加强与互联网的合作39-45
  • 5.1.1 互联网中电视剧播出渠道现状39-42
  • 5.1.2. 电视剧网络视频化的机遇和挑战——"三网融合"42-45
  • 5.2 电视剧文本应注重开放性45-46
  • 5.3 传播推广中应积极调动网络受众的能动性46-49
  • 第六章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冰;视频网站自制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基;;三网融合下视频媒体面临巨大机遇[J];市场观察;2010年07期

    2 邓筑虹;;从《理解大众文化》看约翰·费斯克的文化理论[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李斌;曹燕宁;;电视剧产业的融合与创新——“三网融合”背景下的趋势预览[J];声屏世界;2010年08期

    4 黄升民;;三网融合了,视频何去何从?[J];视听界;2010年02期

    5 李斌;曹燕宁;;电视剧产业与新媒体的融合[J];视听界;2010年02期

    6 才华;;编码、解码与《士兵突击》的接受效果[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帅志强;;国内电视剧市场交易问题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潘娜;李胜利;;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电视剧制播情况分析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孙宇;;消费社会中的“新”受众——对受众角色和受众主动性的再探讨[J];新闻知识;2010年09期

    10 贺一鹏;;从电视选秀节目看我国的生产性受众[J];新闻传播;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诸葛漪;[N];解放日报;2011年

    2 记者 温婷;[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廖庆升;[N];通信信息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程武;[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惟佳;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萍;网络媒体公众话语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白燕燕;网络电视的互动及其媒介文化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郝鹏;“互媒体”博客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卢艳;论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薇;从大众文化的视角解读生产性受众[D];湘潭大学;2007年

    6 贺一鹏;浅析网络的生产性受众[D];湘潭大学;2008年

    7 程浩;论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鹏;“士兵突击”现象的传播学解读[D];河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克鹃;;电视新闻应坚持“三贴近”原则[J];攀登;2007年01期

    2 许莹;;电视频道专业化及其在当代电视产业中的作用[J];攀登;2008年04期

    3 石德生;;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社会认同”[J];攀登;2010年01期

    4 唐文邦;;新闻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改革[J];攀登;2010年04期

    5 曾白凌;淦家辉;;论网络匿名表达权[J];攀登;2011年01期

    6 王冬燕;;浅谈报刊读者的分化问题[J];攀登;2012年01期

    7 曹玲娟;当代农民阶层社会角色变化分析——《人民日报》25年来相关报道透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项国雄;赵敏;;受重视与受歧视的二元悖论——报纸广告视野中的女性[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曾耀农;刘婷;;组织传播与艺术传播[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韩红梅;;从传播看当代微型小说的繁荣[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体斌;;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最优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魏婷;;煤矿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珊珊;;世界语与跨文化传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冯悦;;浅议后奥运时代北京的国际媒体形象塑造[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书藏;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生成探源[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王萌;关系型契约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5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6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闻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伦理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丰义哲;国内网球专业期刊对上海大师杯赛报道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玮婷;;从独播剧到自制剧——浅析省级卫视电视剧市场的竞争趋势[J];新闻世界;2010年05期

    2 吕峥;;对自制剧火爆荧屏的冷思考[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3 张辉锋;易海涛;;网络自制剧:出路在何方[J];青年记者;2011年13期

    4 王静;;国内自制剧的优势和不足[J];青年记者;2011年27期

    5 马松;;怎样理解新媒体的“新”字[J];新闻实践;2009年02期

    6 杨晓萍;;省级卫视自制剧的创作形态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年04期

    7 陈琳;;国内自制剧的发展与优势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年07期

    8 冯晓玉;;目前我国自制剧竞争优势及存在的问题[J];新闻爱好者;2010年15期

    9 徐雯雅;;省级电视台自制剧现状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1年17期

    10 王春雨;;浅论自制剧的营销策略[J];新闻传播;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韬 编辑 邱江;[N];上海证券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美洁;中国电视剧产业的价值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沈卉;互联网时代下“山寨”视频短剧考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海乐;国内省级卫视自制剧热播原因与走向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黄宝贤;中国网络剧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孟娜;受众网络媒介观剧的观赏方式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陈晓薇;从媒介生态学看网络视频短片的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陈姜;网络视频广告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傅蕾;我国视频分享网站现状与前景分析[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黄超;视频分享网站的传播学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10 潘笑天;视频分享网站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隐忧[D];复旦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新;秦娟;;青年社会化进程中的价值观自我确证——由《士兵突击》引发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张艳艳;;中外电视传媒的“双向”赢利模式[J];青年记者;2003年04期

    3 胡晓生;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J];青年记者;2005年05期

    4 王莹;;西方媒体如何与博客“共舞”[J];青年记者;2006年05期

    5 蒋艳芳;;两会博客与公共领域的建构[J];青年记者;2006年10期

    6 王彬;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1年01期

    7 朱麟飞;;消费社会的运作逻辑[J];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8 赵秀文;;“粉丝”文化及其现象解读[J];新东方;2007年09期

    9 曹彩虹;新技术催生新的传媒运作模式[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邱均平;陈远;邹晶;;论网络社区信息传播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影;BBS传播的特点、影响及其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承教;菲斯克与庶民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刘倩;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D];苏州大学;2004年

    4 刘涛;“博客”与博客传播新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周萍;网络媒体公众话语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李明慧;BBS舆论传播的形态、限度和调控[D];山东大学;2005年

    7 庄曦;传播学视界中的中国BLOG现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郝鹏;“互媒体”博客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玉萱博客_《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互媒体”博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0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0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c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