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沿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解构、整合与重建——大众传媒时代的公民教育
刘东建
【摘要】:信息的流动或沟通极大地影响着公民政治意识、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形成。这种影响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日益凸显。现代公民的养成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推进器,大众传媒无论对于社会进步,还是对于公民个人的社会化,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不当使用也易于消解其传递主流道德文化信息进行公民教育的作用。因此,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进行公民教育,绝不能忽视大众传媒的作用。
【作者单位】:
【分类号】:G206.3;G521
【正文快照】:
现代公民的养成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推进器,大众传媒无论对于社会进步,,还是对于公民个人的社会化,都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不当使用也易于消解其传递主流道德文化信息进行公民教育的功能。因此,加强公民教育,培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王立新;人民利益代表的蜕变——苏联共产党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教训与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翅;先秦法家传播思想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刘曙光;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发展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田启波,严一;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王玉樑;评实践核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赵家祥;知识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刘曙光;知识经济与社会形态、历史时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庄福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殷晓蓉;;网络传播与中国传播学面临的三大难题[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2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4 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仇学英;;农民发展创新的传播原动力——贵阳市乌当区用科技文化传播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实现农户和农村社区变迁的分析框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张殿元;;传媒内容的嬗变:作为影响机制的广告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欧阳正德;王健;;浅析新媒体的传播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林兴仁;;把广播电视主持人语言放到关系、系统和社会政治变迁过程中考察[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峰成;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王磊;建设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刘永艳;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段永刚;大众传播媒介资源配置刍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2 秦彤;羊城晚报“创世纪”策划的操作分析[D];暨南大学;2000年
3 李杰义;产权理论与金融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1年
4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韩灵;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外交[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谢雅萍;互联网传播与闽台交流[D];福州大学;2002年
7 孙丰云;普遍伦理的可能性研究——走向全球意识伦理[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8 仝冠军;中国古代编辑生存状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9 张敬华;论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李明伟;中国当代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沿革[D];河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建;刘俐莉;;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贾绍俊;;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刘石;;大众传媒视野中的篮球运动文化特征及其多元价值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种莉莉;;我国大众传媒传播体育信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年03期
5 罗以澄;;中国农民大众传媒认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张互桂;;论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报道的“潜规则”——大众传媒对女性歧视的报道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8期
7 熊燕;;网络新闻传播的生机与责任[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7期
8 兰丽媛;;论博客对大众传媒的影响[J];太原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2010年我校教师出版的部分著作简介[J];云梦学刊;2011年04期
10 高建香,丁凯,张丽萍;大众传媒与征婚广告——以80年代以来国内征婚广告为例[J];台州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建;;解构、整合与重建——大众传媒时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利云;邓敏;;论现代大众传媒的八大德育功能[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玮;;大众传媒与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变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晓非;;大众传媒对大众心理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红秀;;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金娟;彭望清;张流祥;邝海沙;;医院与大众传媒合作树立形象初探[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纪新青;;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 孙玮;;以大众的名义——当前大众传媒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范玉吉;;完善传播立法 构建和谐社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王丹;;大众传媒与性别塑造[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茂金;[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林永胜;[N];中国国防报;2000年
3 姜红;[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哲学所 孔明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濮端华;[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佟贺丰 刘润生 武夷山;[N];科技日报;2006年
7 田丽娟 李晓玲;[N];中华新闻报;2006年
8 向晓薇;[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孙桦;[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明巍;[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梁庆婷;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邓庄;城市化进程中的大众传媒[D];武汉大学;2010年
5 叶晓滨;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刘卫军;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互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2年
8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汪凯;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转型时代的状况与趋向[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何镇飚;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立新;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何钢;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及其SDL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建松;论大众传媒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9年
4 马守敏;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岐视[D];郑州大学;2000年
5 李爱芹;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河海大学;2003年
6 王静;传媒文学批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鲍枫;运用广告符号学探究英国电视广告[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代婷婷;中西传媒政治沟通比较[D];武汉大学;2005年
9 刘彬;大众传媒的融合发展对公共政策参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文棣;大众传媒与西部农村现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沿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6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