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21世纪的文学革命论 投稿:李薙薚

发布时间:2016-11-30 13:46

  本文关键词: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几个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1世纪的文学革命论 投稿:李薙薚

“文学革命”,曾经是20世纪最响亮的一个口号,也是在文化层次上最有革命性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正是这样的一个口号,掀起了我国翻天覆地的一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今天,又一个类似的主张,非常值得我们相应的关注。近期一些学者热烈讨论的关于文学教育改革的话题,是否可…

1李姐是在夜里脚一跷的,终于。跷脚就是死了。医生心里有谱,李姐这些天在捱最后的日子。值夜班的曹医生被护士叫来后,用手到李姐的鼻孔那里探了探,又翻开李姐的眼皮看了看,便问,家属呢?王金凤说我是她的护工。曹医生便对护士和金凤说,通知家属来办手续吧。金凤的…

有了那份心情就够了云彩在心中存下风暴那些伟大得脆弱的心灵那些残忍和虚无的制度使那些头颅偏激而硕大正如招摇在沙地的绿带让我们重读丰富而憔悴的秋季想念那些终日左右迁居的狼群而气候和柔和的泪水我们丧失苦难并善于等待在政治的山头艰难的落草光荣的趋近孤独的高地…

  “文学革命”,曾经是20世纪最响亮的一个口号,也是在文化层次上最有革命性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正是这样的一个口号,掀起了我国翻天覆地的一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今天,又一个类似的主张,非常值得我们相应的关注。近期一些学者热烈讨论的关于文学教育改革的话题,是否可以重新引发一场21世纪的文学革命运动!

  回首近100年前,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公然提出改革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等主张;紧接着,陈独秀又在2月份的《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更加明确地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加以呼应和推动;于是,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将近一个世纪以后的今天,葛红兵在《文学报》(2010.3.18)发表《中国文学教育亟待改革》,提出改革传统的中文教育体制和结构模式,创立“文学创意写作”学科。我以为,这样的主张与当年的文学革命有着本质意义上的相似性。那么,我能不能由此提出“2l世纪的文学革命论”。
  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以文学语言的变革作为切入口和突破口,其根本的目标完全在于整体打破传统文化形成的“铁屋子”,寻找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出路。那么,葛红兵的“文学教育革命”的主张,其深层的意义又究竟在哪里?一时间也许难于断言,但是,我相信,这种仍然以文学教育结构这样的体制构造为突破口的变革运动,必然要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思想文化方面的根本性的嬗变。正如李大钊所言:“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而新文艺之勃兴,尤必赖有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韪,发挥其思想,振其自我之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时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晨钟>之使命》)从当年文学语言的革命到如今文学教育的革命,是否共同开辟了“文艺先声”的新文明的道路呢?
  传统的中文教育模式,多少年来,年复一年,“从来如此”!培养出来许许多多“百无一用”的“书袋子”甚至书呆子。在如今的高科技新媒体时代,这种完全脱离现实需求的所谓基础教育模式更是问题多多,弊端多多。正如葛红兵文章中所一针见血地指出的:“该专业‘看起来什么都能干,其实什么都干不了’。按照目前体制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失去了‘文学哨兵’的就业需求,有知识却不能创造,能鉴赏却不会创作,他们还有什么就业前景呢?”而在我看来,这样的教育产出不仅是没有就业前景这么简单的问题,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严重脱节的教育模型和知识结构,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综合性素质的培养都是大大相悖的。
  文学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和确立,这种紧密适应现实需求的应用学科发展,不仅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而且也在实践上有着非常成功的先例。上世纪90年代,新闻传播学科的迅猛发展,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在此之前,新闻专业在很多院校都只是附属于中文系里的一个三级学科,好多年连新闻学学位的独立名称都没有,学士、硕士都是挂在文学学科。到90年代中期,随着传媒业的迅速繁荣,新闻传播学科一下子成为热门学科,几乎所有高校都成立了与中文同等规模的新闻传播学院,甚至大大超过了原来的中文系。据教育部高教司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1个,其中新闻学209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其余为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传播学等。第十批学位授权申报核准以后,全国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新闻学和传播学博士授权点19个,硕士授权点已经达到了123个。(童兵:《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几个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国际新闻界》,2006.9.)新闻教育的大踏步发展也就表明了新闻学科不仅有着牢固的现实基础,而且前途更其广阔。一个原来只是中文系里很不起眼的小小专业,居然发展得如此神速!那么,文学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是不是也会和新闻传播学科有着同样的前景呢?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必须同时顾及到,那就是,当我们对传统中文教育进行革命的时候,我们那么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经典是不是要被遗忘,甚至会被伤害?因为文学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必然要整体冲击传统中文教育的学科体系和结构,我们的民族文化赖于传承的主要渠道似乎要发生阻塞甚至断裂。然而,我对此的想法是,文学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不仅不妨碍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播,而且,我们还要把原来仅限于中文专业教学的文学教育,向文理各个学科进行全面普及。也就是要在所有高校进行文学通识教育的全面推广。我们把这叫做两条腿走路的教学改革方向。
  一方面,文学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要大大压缩传统中文教育结构中那些比较空泛的文学作品分析和理论说教;另一方面,文学经典鉴赏类的课程,作为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基础课。这样来全面强化高校的人文学科教育。这样的思路可以借鉴西方的媒介素养教育。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是目前新闻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欧洲一般称为Media Education(媒介教育),美国和加拿大多称为Media Literacy(媒介素养)。而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服务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公众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公众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在西方,随着电视的出现和其他传播媒介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后,民众接触和使用传媒资源的机会日益增加,而且,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普及,民众接受传媒影响的深度和力度也在增加。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意识到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在欧洲不少国家和地区要求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学科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至于其具体的操作,本文无法展开,但是,我们的文学通识教育,完全可以从中吸取经验,甚至可以把我们的文学通识教育内容直接融入媒介素养教育之中。这样,文学教育的改革,就不单单是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一个方向的内容了。他的牵一发动全身效应,必将撼动整个高等教育的体制和构造。并进而引发整个文化体系的变革。
  当然,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绝对不是像当年从中文系里分支出一个新闻传播学科那么简单。他是对于传统中文教育的一场根本性的革命。而当一个崭新的学科应运而生的时候,他的通身都应该是生气勃勃的。比如在招生方式上,比如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还比如在本质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及教学互动的实施上,还有在考试方法的改革上,甚至教室的一张讲台面对众多课桌的格局上,都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这样的探索过程,也同样有可能带来相关文化构造的革命性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期待着这场变革的成功,我们更加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和投入进这样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

“文学革命”,曾经是20世纪最响亮的一个口号,也是在文化层次上最有革命性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正是这样的一个口号,掀起了我国翻天覆地的一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今天,又一个类似的主张,非常值得我们相应的关注。近期一些学者热烈讨论的关于文学教育改革的话题,是否可…

“文学革命”,曾经是20世纪最响亮的一个口号,也是在文化层次上最有革命性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正是这样的一个口号,掀起了我国翻天覆地的一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今天,又一个类似的主张,非常值得我们相应的关注。近期一些学者热烈讨论的关于文学教育改革的话题,是否可…

“文学革命”,曾经是20世纪最响亮的一个口号,也是在文化层次上最有革命性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正是这样的一个口号,掀起了我国翻天覆地的一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今天,又一个类似的主张,非常值得我们相应的关注。近期一些学者热烈讨论的关于文学教育改革的话题,是否可…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几个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99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2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