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生存视阈下戈夫曼戏剧理论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8 00:46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将戏剧表演类比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当中,从微观的层面探讨了个体在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如何向他人建立并传达个体的角色印象,以及在建立和维护这种角色印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手段和技巧。在进入媒介化生存的时代后,媒介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在这种新的语境下,戈夫曼戏剧理论中所涉及的人际交往情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正是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和呈现的,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又是怎样的。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以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和梳理为主,同时结合研究者对日常生活中媒介化生存景象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分析并总结媒介化生存视阈下戈夫曼戏剧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所呈现出的新的变化和发展。戈夫曼戏剧理论依然适用于媒介化生存的语境,探讨人际交往如何进行以及人们如何在交往中完成印象管理。高度媒介化的交往方式,使人们在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具备了媒介化的特征。在作为人际交往基本单位的剧班中,表演者在不同剧班间的流动更为简单迅速。不同剧班之间的戏剧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媒介超强的传播特性和功能,使表演区域的混合程度不断加深。这也使得印象管理不再局限于前...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戈夫曼戏剧理论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媒介化生存的研究现状
(三)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
第一章 戈夫曼戏剧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框架、角色与情境
二、表演的区域
三、剧班
四、印象管理
第二章 媒介化生存
一、媒介化的内涵
二、媒介化生存的内涵
三、媒介化生存中人的“异化”
(一)交往的异化
(二)娱乐的异化
(三)思维的异化
第三章 媒介化生存视阈下戏剧理论的再思考
一、媒介化的角色
二、表演区域的混合程度加深
三、“流动的”剧班
四、出现在后台的印象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34454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戈夫曼戏剧理论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媒介化生存的研究现状
(三)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
第一章 戈夫曼戏剧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框架、角色与情境
二、表演的区域
三、剧班
四、印象管理
第二章 媒介化生存
一、媒介化的内涵
二、媒介化生存的内涵
三、媒介化生存中人的“异化”
(一)交往的异化
(二)娱乐的异化
(三)思维的异化
第三章 媒介化生存视阈下戏剧理论的再思考
一、媒介化的角色
二、表演区域的混合程度加深
三、“流动的”剧班
四、出现在后台的印象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34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83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