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林语堂精典婚姻观_评价林语堂的散文观_《湘潭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04 01:04

  本文关键词:林语堂新闻传播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湘潭大学》 2014年

林语堂新闻传播观研究

李岑岑  

【摘要】:从1924年作为“语丝派”代表人物之一积极投身革命风潮,以辛辣、战斗性的政论性文章影响社会舆论,到三十年代初期成为“幽默”文学的代言人,提倡闲适、近情的小品文风格,以旁观者视角观望政治、社会波动,林语堂先后参与了《语丝》的撰稿和《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的主编工作,在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传播语境中,林语堂身兼着文学家和新闻期刊编辑学家等多重角色。1936年,林语堂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新闻舆论史——《中国新闻舆论史》,这部著作虽然只着重研究了中国民意与专制斗争的历史,表明新闻自由是民主的基础,但也足以说明林语堂具有一定的新闻传播观。 林语堂的新闻传播观是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传媒实践中,以丰富的报刊实践活动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 透过林语堂的报刊实践及对其新闻专著《中国新闻舆论史》和其他有关新闻传播论述文章,我们认为,,林语堂的新闻传播观主要体现为他的新闻自由观、报刊功能观、报刊编辑观、报刊经营观和新闻史观。林语堂认为,一个国家若没有言论和舆论的自由,就会失去民主的基础,就会沦为专制的霸权。因此新闻绝不能是政治的附庸。在中国,新闻审查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此乃万恶之源,所以他主张新闻立法,并且主张“完全公开地盘”,建立言论自由的公共空间。对于报刊功能,林语堂认为报刊能为真实意见的自由表达提供空间,报刊是社会现象的监督者和评判家,是开启民智、传播文化的教科书,是现实生活艺术的倡导者。他从自由主义的中立立场出发,认为市场和文化缺一不可。他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智慧提出“幽默、闲适风格”、实地调查、加强策划等报刊编辑观。在新闻史观中,林语堂提出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于古代歌谣,新闻事业与政府强弱互为关联,中国新闻史就是一部民意与专制的斗争史。 林语堂新闻传播观的形成,与其宗教式的家庭环境有关,与其所受的中西合璧的教育背景有关,更与当时他所处的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环境有关。尽管没有对新闻传播的本质特征等基本问题做出直接诠释,但其在报刊实践、论述文章和专著中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新闻传播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林语堂新闻传播观中关于言论自由、新闻法制、公共空间、市场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对当前乃至今后的新闻事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1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显长;林语堂的杂志观[J];编辑学刊;2001年05期

2 苏娟;林语堂的编辑风格[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郑中求;;翻译家林语堂研究述评[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李明山,贺向远;早期林语堂的杂志编辑活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5 俞王毛;;无法放逐的启蒙情怀——论林氏刊物的启蒙思想及其意义[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李勇军;;从《语丝》到《宇宙风》——兼论编辑角色的鲁迅与林语堂[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吴翔;;林语堂的舆论改良观——关于《中国新闻舆论史》的解读[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04期

8 陈清;林语堂中西合璧文化观成因管窥[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侯东阳;林语堂的新闻舆论观——评林语堂的《中国新闻舆论史》[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巫肇胜;;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燕道成;“新闻需要”“新闻需求”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9 肖晴;杨超;;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翟红梅,张德让;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根成;;论传媒社会责任理论的伦理意蕴及其困境[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8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10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闻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伦理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朱兴潮;国内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体育频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红梅;姜家涛;;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述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梁金花;;全球化语境下观照林语堂的翻译诗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晨婕;;从目的论视角解读林语堂英译《论语》中的“叛逆”现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周雪婷;;林语堂的人文精神翻译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刘嫦;从《浮生六记》两译本看归化和异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6 熊宣东;冯文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细读”林语堂《浮生六记》之翻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2期

7 薛军伟;;言无达译——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中的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蓝红军;;文化杂合:文学翻译的第三条道路——兼评林语堂译《浮生六记》[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杨柳;文化前结构与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林语堂英译《中国传奇》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查国盛;;林语堂《归去来兮辞》译文赏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车欢欢;从翻译规范理论的角度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的英译[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喜燕;;两种时尚观与两种传播观[J];新闻爱好者;2012年08期

2 袁政;;传播成就现实——建构主义传播观与中观哲学的呼应[J];东南传播;2008年05期

3 邴桂新;刘坚;;自由之路——析伏尔泰的社会传播观[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7期

4 赵文晶;刘军宏;;碎片化:旨在分享与赋权的新型传播观[J];中国软科学;2013年03期

5 吴静;胡适的大众传播观[J];新闻爱好者;2005年11期

6 刘坚;;传媒批判理论的新闻传播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7 朱杰;;仪式传播观浅议[J];当代传播;2007年02期

8 王海;孙湘瑞;;基督教在华报刊活动的战略转型——兼论范约翰的传播观[J];战略决策研究;2011年05期

9 余家宏;“坚持数年,必有好处”——《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读后感[J];新闻大学;1994年03期

10 万联众;;掌握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重大意义——读《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J];新闻传播;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鹏程;钟靖;;光绪皇帝开明传播观简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陈玮英;[N];中国企业报;2013年

2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 仝冠军;[N];北京日报;2012年

3 王泽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岚;论培根的社会传播观[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岑岑;林语堂新闻传播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3 黄蕊;论刘易斯·芒福德的社会传播观[D];吉林大学;2012年

4 梁溪;仪式传播观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D];河北大学;2014年

5 陈李君;从大众文化理论看阿多诺、威廉斯和费斯克的大众传播观[D];广西大学;2013年

相关机构

>吉林大学

>广西大学

>河北大学

>湘潭大学

相关作者

>黄蕊 >陈李君

>丁岚 >梁溪

>李岑岑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林语堂新闻传播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3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53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