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整合子相关元件多重PCR检测技术建立及其在弧菌中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11 20:30

  本文关键词:整合子相关元件多重PCR检测技术建立及其在弧菌中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多重PCR 整合子 SXT ISCR 弧菌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1类整合子、4类超级整合子和1型插入序列共同区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1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1、4类超级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SXT和1型插入序列共同区转座酶基因ISCR1的序列,应用Primer Plex 2.61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改变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对多重PCR体系进行了优化。此后,评价了所建立多重PCR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应用于222株海水养殖源弧菌中3种整合子相关元件的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3对引物能分别单独且特异性地扩增出569 bp、430 bp和651 bp的目的条带;当int1、intSXT和ISCR13对引物(10 pmol/μL)的体积依次为0.3μL、0.6μL和0.6μL,退火温度为50℃时,多重PCR体系能特异性地扩增出3个条带清晰、区分度良好的目的条带,方法的灵敏度达到0.02 ng/μL弧菌基因组模板DNA;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222株临床分离弧菌进行3种整合子元件检测得到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单引物检测结果一致。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该多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Int1、SXT和ISCR1,适用于整合子相关元件流行监测及整合子相关的耐药性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关键词】多重PCR 整合子 SXT ISCR 弧菌
【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4〕第3-4号)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东海水产研究所L-2015-1602)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拯救了数十亿人的生命,同时也推动了陆生和水生动物养殖业的发展。随着抗菌药物在人类医学临床尤其是在食品动物养殖中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整合子是介导革兰氏阴性菌抗菌药物耐药产生和迅速传播的重要机制之一[1]。它是细菌的一种天然的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荣;陈文骏;;细菌整合子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2 陈晓莉;徐元宏;储洁;黄颖;林祥宏;;临床分离的变形杆菌中整合子分型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5期

3 魏取好;蒋晓飞;吕元;;细菌整合子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年01期

4 蔡俊源;杨荣兴;;沙门菌质粒DNA上整合子的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8期

5 Bikard D;郑林冲;;合成整合子:体内基因改组的利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年01期

6 杜江东;牟肖东;闫志勇;王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磺胺类耐药与整合子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11年41期

7 李彦媚;赵喜红;徐泽智;徐振波;;新型细菌耐药元件——整合子系统[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年01期

8 付建荣;张艳红;刘金伟;阎俊;刘静;;整合子与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8期

9 朱玉莹;易勇;杨犀;律娜;李晶;朱宝利;胡永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Ⅰ型整合子新结构的发现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J];微生物学报;2013年09期

10 胡敏;赵克斌;杨泽华;武建才;;高温促进含第1类整合子宿主菌的重组效率[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周铁丽;刘庆中;李向阳;;细菌的整合子及其介导的耐药研究进展[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冯银;陈体;伍勇;;整合子介导细菌耐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陈丹华;张如霖;丁星;李莉;;整合子耐药机制的动态监测报道[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4 童卫杭;王睿;;整合子介导细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凌华志;李涛;徐元宏;曹红霞;;假单胞菌属细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性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涛;;革兰阴性杆菌中Ⅱ类整合子的分布、结构分析及分子定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杨仁国;吕晓菊;;整合子系统与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肖晓光;孙国华;李岩;;整合子系统在非发酵菌属细菌中分布特点[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王杰;;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含金属酶整合子结构分析[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国忠;汪一萍;安敏飞;应建飞;俞燕红;周成杰;贺明阳;;鲍氏不动杆菌新形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研究[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艳;整合子相关的细菌多重耐药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潘劲草;志贺菌流行株Ⅰ类和Ⅱ类整合子的特征及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朱静媛;志贺菌属细菌整合子与多重耐药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邓笑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与整合子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5 程曦;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与金属酶、整合子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孙光明;整合子介导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机制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7 魏取好;细菌整合子捕获与表达耐药性基因盒调控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夏蕊蕊;山东省济南市区废水环境中整合子细菌筛选及耐药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咏梅;肠出血性及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杨维青;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及其在生物被膜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岐;Intl-ISCR1-qnrB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2 乔霞;整合子在表皮葡萄球菌中的分布及苦参碱对Ⅰ类整合酶基因表达量影响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欧阳润泽;水环境细菌Ⅰ型整合子整合酶基因与基因盒阵列调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s,

本文编号:1014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014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