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液质联用技术研究脾虚大鼠血清代谢物谱群特征
本文关键词:应用液质联用技术研究脾虚大鼠血清代谢物谱群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液质联用 血清 脾气虚证 脾阳虚证 代谢组学
【摘要】:目的应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研究脾气虚、脾阳虚大鼠血清代谢物谱群变化特征,并从小分子代谢物水平探讨脾虚证候本质。方法 21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每组7只。脾气虚证模型造模方法采用先饱食1天,再禁食2天,自由饮水,每日游泳至力竭,水温35~37℃,连续15天。脾阳虚证造模方法采用脾气虚证加灌服20%番泻叶水浸剂(2 m L/100 g),早晚各1次,连续1周。在造模结束后,根据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及肛温的改变进行模型评价,运用LC-MS技术对大鼠进行血清代谢组学检测,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组间代谢物谱图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OPLS-DA)选取血清中与证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与造模前比较,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大鼠的体重均有显著降低,两组体重差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阳虚组较脾气虚组体重值降低更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大鼠的肛温下降,脾阳虚组较脾气虚组降低更多(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脾气虚组与脾阳虚组PC(19∶0)/PE(22∶0)、PC(17∶0)/PE(20∶0)、癸酸、油酸、硬脂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葡萄糖含量升高,花生四烯酸、亚麻酸、十二碳烯酸、雄酮、4-庚酮、DHAP(6∶0)、尿苷等含量降低。与脾气虚组比较,脾阳虚组PC(22∶1)、PC(22∶6)、PE(18∶0)/PC(15∶0)、视黄醇及脱氧胞苷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C(18∶1)、PC(19∶3)、PC(20∶3)、PC(17∶0)/PE(20∶0)、PC(19∶1)/PE(22∶1)、PC(19∶0)/PE(22∶0)、PC(17∶1)/PE(20∶1)、PC(16∶1)/PE(19∶1)、胆酸、马尿酸、糠酸、十一烷二甲酸、棕榈油酸、羟基硬脂酸、二十碳三烯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丝氨酸、氨基甲酰基天冬氨酸、棕榈酰肉碱、肉豆蔻酰肉碱、乙酰左旋肉碱及亚油肉碱相对含量较脾气虚组显著降低。结论脾气虚及脾阳虚模型大鼠血清中多种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初步获得了一些可能与脾虚证候相关的潜在小分子生物标志物。这可能为探索脾虚的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病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作者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13CB531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81202834)
【分类号】:R228;R-332
【正文快照】: 脾乃中医五脏之一,担负着人体运化、升清、统血的重要生理功能,其中“脾主运化”是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若脾运化功能失常,则会出现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等脾虚失运证候。李东垣的《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就有“百病皆脾胃衰而生也”之说。现代研究表明,脾虚证与消化系统、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涛;姜国平;;22例脾阳虚患者探讨[J];江西中医药;1981年03期
2 姜心禅;;从少阴人角度探寻脾阳虚证的治疗与调养方法[J];河北中医;2014年06期
3 尚冰;丛培玮;许南阳;史冰洁;王蕊芳;;对脾阳虚状态下自由基损伤变化的探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8期
4 刘春明,李德新,吕爱萍,林庶茹,夏淑杰;脾阳虚大鼠肝脾蛋白激酶C活性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1期
5 严桂珍,郑家铿,许少峰,李奕棋,吴敏怡,王芗斌;巳申亥时辰不同疗法对脾阳虚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唐汉庆;张文通;王勇;蔡大勇;李国彰;;脾阳虚证大鼠胃生长素改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7 易杰,李德新,修宗昌,林庶如,夏淑杰;脾阳虚对大鼠脾脏和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08期
8 刘艳明,李德新,,王晓明,易杰;脾阳虚证大白鼠模型脂质过氧化速率和抗氧化能力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01期
9 郑家铿,严桂珍,吴敏怡,李奕祺,王芗斌,黄春丽;不同疗法择时治疗对脾阳虚家兔微量元素及血小板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4期
10 吴云起;唐汉庆;吴翠松;劳传君;庞广福;;脾阳虚证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和解偶联蛋白1关联性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羊燕群;郭文峰;李茹柳;陈蔚文;;脾阳虚大鼠复合因素造模法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汉庆;脾阳虚证大鼠能量代谢和神经内分泌改变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郭煜晖;肾脾阳虚致衰的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易杰;脾虚证(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大鼠肝、脾、肾PKC活性和亚型变化及补益脾胃方药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4 羊燕群;理中汤改善脾阳虚大鼠吸收功能的PepT1调节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靖;产热细胞表型转变障碍主导脾阳虚证发病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吕达;心脾阳虚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张文通;附子理中丸缓解脾阳虚证大鼠产热低下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孙巍;脾阳虚证衰老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和线粒体DNA缺失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姜冬云;太阴病脾阳虚证的唾液菌群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冀天威;基于脾阳虚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血液代谢组学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杨海卿;黄芪建中汤对脾阳虚大鼠回肠SP、VIP影响的实验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6年
8 蒋鹤飞;大建中汤对脾阳虚腹痛大鼠下丘脑Bax、Bcl-2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3年
9 吴青;芪术建中汤对脾阳虚大鼠胃溃疡模型血清IL-6、GAS影响的实验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9年
10 何佳;脾阳虚证大鼠回肠组织差异蛋白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13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21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