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EC变种生物学特性分析与志贺毒素1表达调控研究
本文关键词:EHEC变种生物学特性分析与志贺毒素1表达调控研究 出处:《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志贺毒素(Stx) 噬菌体诱导 RT-real time PCR hiTAIL-PCR 克隆测序 蛋白Q 原核表达
【摘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是重要的人类食源性致病菌,人类一经感染可引起呕吐、腹泻,引发出血性肠炎(Hemorrhagic enter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emolytic-uremic syndrome,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TTP)等综合症,严重的可导致病人死亡。以O157:H7血清型为代表的EHEC大肠杆菌致病机理复杂,stx基因、LEE毒力岛上编码紧密粘附素(intimin)的eae基因和大质粒上编码溶血素的hly、ehxA基因等均是EHEC的重要毒力因子。在肠道内产生的志贺毒素Stx1、Stx2是EHEC的主要致病因素。 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筛选出一类少见的EHEC变种,它携带stx1和stx2基因但不产这两种志贺毒素。目前仅日本等少数几家实验室发表了类似的研究报告,该类EHEC变种的志贺毒素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该类EHEC变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中一株EHEC变种EC169的1型志贺毒素表达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采用RPLA检验试剂盒检测EHEC变种EC130和EC169的志贺毒素滴度,结果表明它们均不产志贺毒素;PCR检测证实这两株EHEC变种均含有stx1、stx2、eae、hly毒力基因。PCR扩增rfbO157基因、fliCH7基因,结合血清学方法鉴定出EC169为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EC130为非O157血清型大肠杆菌;RAPD分型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EC130与其他三株O157:H7血清型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远。 采用终浓度为0.5μg/mL丝裂霉素C对EC130、EC169进行噬菌体的诱导,以DH5作为指示菌浇注双层琼脂平板,观察到大量的噬菌斑,表明经过丝裂霉素C诱导EHEC变种释放了大量的噬菌体颗粒。 采用相对定量RT-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EC169菌株stx1基因mRNA转录水平。用CT比较法对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进行分析。为消除由于模板量等造成的误差,选用16s rRNA作为内标基因进行均一化处理,比较EC169和对照株EC1的stx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EC169菌株中stx1mRNA未见表达。证明EC169的stx1基因不能够正常转录。 将对照株EC1及EC169的stx1及其上游调控基因q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其中EC169stx1基因上游序列由hiTAIL-PCR扩增得到。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EC1、EC169的stx1基因与日本Sakai标准株的同源性均为99%,stx1启动子并未发现突变或缺失,由此可知EC169不表达志贺毒素并不是因为stx1基因本身的突变或启动子无功能导致的。EC1的q基因与日本Sakai标准株的同源性为100%,而EC169则有6个SNP位点。 通过PCR扩增得到EC1和EC169的q基因序列,测序鉴定后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系统pET-28b(+)上;CaCl2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终浓度为1.0mmol/L的IPTG诱导Q蛋白表达,最后与EC1、EC169的全菌蛋白一起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后的Q蛋白表达量明显提高,EC1、EC169的全菌蛋白在同样的位置也有条带,证明Q蛋白在EC1、EC169中都有表达。 实验结果初步证明EHEC变种EC169、EC130可诱导出完整的噬菌体,释放的Stx噬菌体仍有可能再次溶源和感染大肠杆菌,形成新的病原菌并表达志贺毒素。EC169的q基因存在突变位点,可能造成Q抗终止蛋白活性微弱,从而使下游的stx1基因不能正常转录和表达。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携带stx基因不能表达志贺毒素的EHEC变种的调控机制和致病性提供了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业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燕;谢贵林;杜琳;;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流行概况[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年01期
2 李亚玲;韩国民;何沙娥;张智俊;;基于DNA分子标记数据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新策略[J];生物信息学;2008年04期
3 闻道龙;段晓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08期
4 孟冬梅,孙建荣,许珂,张燕琴,潘劲草;浙江省首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04期
5 施世锋,王麟,吴静芳,邓晶,李小仙,俞国强,周勤,张渝;动物O157∶H7大肠杆菌分离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04期
6 倪大新,汪华,顾玲,郭喜玲,庄菱,施平,潘浩,史智扬,胡晓抒,刘光中;江苏省1999年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年02期
7 汪华,景怀琦,李红卫,倪大新,赵广法,顾玲,杨晋川,史智扬,刘光中,胡晓抒,徐建国;江苏省淮北地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11期
8 夏炉明;孙建和;严亚贤;;丝裂霉素C对溶原性大肠杆菌O157 Stx毒素表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9 汪铭书;程安春;李淑梅;朱德康;陈孝跃;;RAPD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鸭沙门氏菌的遗传相似性及聚类分析的初步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09期
本文编号:1350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5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