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 出处:《山东医药》2017年4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细菌耐药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 耐药质粒接合转移 大肠埃希菌 环丙沙星 抗生素亚抑菌浓度
【摘要】: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筛选含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包括qnr A、qnr B、qnr C、aac(6')-Ib-c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作为供体菌;质粒接合试验分析喹诺酮类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能力;不同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处理供体菌后,观察喹诺酮类耐药质粒接合效率的改变。结果 16株供体菌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其中6株供体菌携带的喹诺酮类耐药质粒可以接合转移,接合效率为2.6×10-2~1.2×10-1;接合效率最高的1株供体菌经不同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处理后,其接合效率最高可较无环丙沙星处理组增加1.5倍。结论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以促进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
[Abstract]:......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基金】: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4A020212281) 广州中医药大学拔尖人才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4KT1491)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大肠埃希菌(E.coli)是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E.coli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1,2]。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E.coli引起的感染,然而近几年E.coli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局部地区耐药率高达70%[3]。E.col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冰;余克花;黎帆;李蓉;宋矿余;;双复制子质粒消除耐药质粒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7期
2 汪冰,范昕建,冯萍,曾维华,舒煦,刘必刚,吴俊辉;氟喹诺酮耐药质粒的克隆与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4年Z1期
3 赵春燕,易世红,王放,李凡;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质粒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1年04期
4 黄加权,高美英;大肠杆菌耐药现状与耐药质粒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6年02期
5 宁琴;董永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耐药质粒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年05期
6 阮良,徐秀华,文细毛;克雷伯氏菌 β-内酰胺酶的测定及其与耐药质粒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年02期
7 吴承龙;;疾痢杆菌株D_(15)耐药质粒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化表达[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8 俞莲花;潘春琴;胡大康;刘池波;张瑾;;大肠埃希菌新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别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年06期
9 包小兵;张相萍;张卫星;;不同条件保存的大肠埃希菌对灭菌效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19期
10 胡同平;张文兰;张永梅;乌兰;乔姝;张利霞;菅建国;;2005~2008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变化[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郑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砚春;何平;陈敏;倪语星;韩立中;郭晓奎;;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徐灵龙;王知非;崔琳;王学东;;乳酸杆菌对大肠埃希菌拮抗作用的研究[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钱英;裘云庆;徐小微;俞云松;陈亚岗;李兰娟;;中国部分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gnrA基因研究[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钱英;裘云庆;俞云松;陈亚岗;李兰娟;;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qnrA基因检测[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晶;大肠埃希菌脂蛋白NlpI参与细胞分裂的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卓凯悦;多重耐药质粒pYN1在不同种属细菌中的水平转移能力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贺艳艳;鸡源性大肠埃希菌耐β内酰胺类药物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3 王悦;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与肠道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分析及其粘附素的流行调查[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4 徐鸿博;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基因型及耐药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胡亚;银花泌炎灵片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杜yN;渗透压对大肠埃希菌水通道蛋白GlpF基因表达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志远;大肠埃希菌ampC基因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赵庆英;大肠埃希菌临床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1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5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