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环境对脑红蛋白表达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及褪黑素和HPA轴的调节
本文关键词:早期环境对脑红蛋白表达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及褪黑素和HPA轴的调节 出处:《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早期环境 脑红蛋白 褪黑素 皮质酮 行为发育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早期不同环境养育对大鼠脑红蛋白(neuroglobin, Ngb)、行为发育的影响,以及血清褪黑素(melatonin, MT)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A)在早期环境对脑发育及脑功能影响中的作用。 方法(1)动物分组及环境干预:将45只新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the enriched enviroment group, EE组)、隔离环境组(the isolated environmentgroup, IE组)及正常对照组(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NC组),每组15只。EE组处于丰富化环境饲养,IE组大鼠为单调环境下成长,NC组大鼠常规饲养。(2)行为学测试:于大鼠生后第29天(postnatal day29, P29)进行。采用跳台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采用触动试验评价情绪反应程度。(3)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基础及小剂量促皮质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应激后血清MT及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变化;(4)大鼠脑组织Ngb表达情况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结果(1)行为测验:跳台试验结果显示,EE组大鼠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分别为(9.67±0.49)分、(9.80±0.56)分,明显高于NC组[(8.67±0.72)分、(8.93±1.10)分],而IE组学习记忆成绩最低,分别为(7.07±1.98)分和(7.67±0.98)分;EE组大鼠触电潜伏期为(166.33±36.08)s,较正常对照组(108.93±73.26s)明显缩短,IE组大鼠触电潜伏期最长,为(44.93±45.03)s,P<0.05。触动试验结果显示,三组之间EE组大鼠紧张性触动、疼痛刺激评分最低,分别为(1.13±0.35)分、(1.87±0.83)分;而IE组大鼠得分最高,分别为(2.06±0.76)分、(3.47±0.64)分,P<0.05;(2)血清MT水平:注射ACTH前血清MT水平:EE组[(49.84±6.58)ng/ml]>正常组[(45.81±4.09)ng/ml]>IE组[(40.53±3.2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3, P<0.001);ACTH激发试验后,IE组大鼠MT[(51.05±7.23)ng/ml]显著升高(t=5.14,P<0.001);而EE组及正常对照组ACTH应激前后MT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血清CORT水平:基础CORT水平:EE组(32.56±9.05ng/ml)>NC组(24.96±6.19ng/ml)>IE组(15.53±6.7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1,P<0.001);应激后血清CORT水平:EE组(18.24±5.53ng/ml)<NC组(21.71±6.05ng/ml)<IE组(28.09±6.5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5,P<0.001);(4)Ngb表达:EE组大鼠额叶皮质及海马Ngb免疫反应积分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density,IOD)分别为(224.56±89.09)和(127.70±28.16);高于NC组〔(141.33±45.10),(92.69±28.52)〕, IE组大鼠额叶皮质及海马Ngb表达最低,分别为(88.78±18.84)和(63.42±16.41),P<0.05。 结论(1)早期隔离环境可引起HPAA和MT调节功能紊乱,表现为大鼠血清基础皮质酮和褪黑素浓度降低,应激后血清褪黑素和皮质酮浓度升高,使中枢神经系统Ngb的表达下调,而导致冲动、多动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受损;(2)早期丰富的环境使大鼠能保持较高的基础血清皮质酮和褪黑素水平,应激后血清褪黑素浓度升高,皮质酮浓度下降,,增加海马及额叶Ngb表达,减少大鼠冲动、多动行为,并促进学习记忆能力提高。(3)HPAA和MT的相互调节作用在早期环境对未成熟脑发育和远期发育行为的影响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良;陈燕惠;韦立新;;早期丰富环境对大鼠远期行为发育及血清皮质酮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7期
2 刘超;孙善全;余剑波;徐tr;陈海;李京;;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14期
3 张兴毅;陈长林;李慧仙;韩江全;;脑红蛋白与Caspase-3在大鼠海马CA1区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0年40期
4 陈燕惠;;儿童脑发育与行为干预[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2期
5 王静;王航雁;王萍;李茜;;宫内窘迫新生儿血清脑红蛋白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年02期
6 刘新建;刘丽娜;温慧敏;黄英;谷晓枫;李立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区脑红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年10期
7 林欣;李敏;胡亚卓;韩志涛;张红红;尚爱加;高德伟;周定标;;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8 刘玲,陈达光,陈燕惠;早期干预对宫内缺氧、缺血大鼠脑功能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年01期
9 王航雁,邓美玉,王静,郭晓清,李志宏;脑红蛋白基因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中的表达[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10 邓亚仙,高宝勤,张建国,罗麟,杨伟力,张成岗;脑红蛋白在难治性癫疒间患儿脑组织中表达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晓宇;强的松与促皮质素药物致婴幼期脑损伤的实验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2 吴巧灵;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NGB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2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5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