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磷酸鞘氨醇对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对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性粒细胞 呼吸爆发 1-磷酸鞘氨醇 超氧阴离子 细胞信号通路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活化的影响,首次将S1P作为中性粒细胞活化的引发剂,研究其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引发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信号通路。 中性粒细胞,又称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PMN),是机体防御细菌和真菌第一道防线中的关键成分。它们通过快速地移位到炎症部位并活化激发灭菌机制,构成了早期的固有免疫反应,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快速地发生呼吸爆发,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分子(ROS)。ROS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但也可能会引起周围的组织损伤或诱导其他免疫细胞的凋亡。 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是清除进入体内的微生物所必须的防御过程。呼吸爆发活性的降低与杀灭细菌能力的降低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有关。本实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鲜分离PMN的状态、活化前后CDllb表达的变化;利用高铁细胞色素C还原法间接计算PMN呼吸爆发超氧阴离子(O2-)释放量;二氢若丹明123(Dihydrorhodamine123, DHR)流式检测粒细胞的呼吸爆发程度;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S1PR的表达。结果显示,新鲜分离的PMN状态良好,S1P对粒细胞CDllb的表达影响不显著;S1P预处理后,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活化的PMN所释放的O2量明显提高,且若丹明123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fMLP单独处理组。 本研究通过RT-PCR检测方法证明PMN普遍表达S1PR1、4、5,而受体2和3仅在少数人PMN上表达。S1P与PMN表面S1PR结合后可能激发了一条或几条以P13K为连接点的信号通路,并进一步改变PMN的功能。因此我们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方法证明了S1P会通过P13K传递信号,进而导致细胞内信号蛋白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并进一步影响PMN呼吸爆发。本研究针对S1P对PMN功能影响的结果可为今后PMN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发生机制和S1P类似物免疫抑制剂化学治疗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新的治疗方向。
[Abstract]:The effect of 1 - phosphate - 1 - phosphate ( S1P ) on the activation of neutrophils ( Neutrophils )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 The effect of S1P on the activation of neutrophils was first studied . Neutrophils , also known as multinucleated neutrophils ( PMN ) , are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body ' s defense against bacteria and fungus ' s first line of defense . They form an early innate immune response by rapidly shifting to the site of inflammation and activating the challenge sterilization mechanism , one of which is the rapid onset of respiratory burst , producing a large number of reactive oxygen molecules ( ROS ) . ROS possess strong antibacterial ability , but may also cause surrounding tissue damage or induce apoptosis of other immune cells . The respiratory burst of neutrophils is a necessary defense process to remove microorganisms entering the body . The decrease of respiratory burst activity is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ability of killing bacteria and the increase of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us diseases . The expression of superoxide anion ( O2 - ) is detected indirectly by flow cytometry . In this study , the expression of S1P on PMN was demonstrated by RT - PCR . The expression of S1P and the surface S1PR of PMN could stimulate the phosphorylation of signal protein kinase B and further change the function of PMN .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S1P on PMN ' s function could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and new treatment direc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S1P on PMN func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芳;伏马菌素B1引起大鼠尿二氢鞘氨醇和神经鞘氨醇可逆性、剂量依赖性增加[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9年06期
2 严淑贤!200025,冯信忠!200025;国外学者讲学摘录表皮的显微解剖学[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年03期
3 云玉珍,张宝林,柳志权,范文斌;少动鞘氨醇单孢菌败血症并发中毒性肝炎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5期
4 周文华,石红娜;少动鞘氨醇假单胞菌致小儿败血症一例[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5 黄勇,张夏英,陈惠黎;蛋白激酶和D-鞘氨醇对人肝癌细胞磷脂酶D活力的调节[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9年05期
6 杨薇,戴修道,浦跃朴;氧化型染发剂对新生大鼠表皮脂成分影响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9年01期
7 王晖,周览,楚雍烈;SPP对人脐静脉内皮EA.hy926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05期
8 王维通;;鞘氨醇糖脂的结构、分离及检测[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7年01期
9 纵艳艳,裴林,李勇,张光毅;鞘氨醇和佛波酯对体外培养海马脑片无氧与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10 恽亚军;徐云根;;免疫抑制剂FTY720及其类似物[J];药学进展;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明鸣;孙铁英;张洪胜;;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邹小立;;获得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医院感染疗效分析[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云霞;刘磊;龙飞;蒋春雷;;糖皮质激素快速抑制炎细胞反应的非基因组机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尚东;王宝枝;齐清会;陈海龙;毕伟;关凤林;;中性粒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异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杨学农;徐琳;杨晓荣;;非化脓菌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的诊断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邓新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崇巍;黄敬孚;许俐;胡坚;;中性粒细胞表达CD64在小儿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魏扬;倪龙娟;陆晓萍;;47例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分析[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步军;黄萍;孙建华;;早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代谢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成;葛春林;王宇;郭仁宣;;胰蛋白酶对中性粒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逸;王平:找到了炎症的新机制[N];北京科技报;2011年
2 张中桥;中性粒细胞引起皮瓣损伤的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闫倩;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N)[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刘军;肺炎的诊断与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高梅;流生性乙型脑炎误诊一例[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院心血管内科 苗驰邋金元哲;风心病人长期发热何为元凶?[N];健康报;2008年
7 王小衡;儿童血象变化意味着什么[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8 余志平;展示COPD治疗临床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肖庆发 张建武;MEBO治疗非新鲜烧伤创面的体会[N];健康报;2006年
10 张中桥;皮瓣为何易坏死[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庆亮;中性粒细胞内皮质醇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王聪华;CD147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胡国昌;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吸入麻醉药心肌保护的新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赵正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曹京敏;中性粒细胞在皮瓣I/R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的调理[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唐戎;流体切应力对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四川大学;2004年
7 张金洲;创伤致ARDS时中性粒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李立波;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淋巴液对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以及高渗氯化钠复苏对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9 曹新来;不同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范祥明;克拉霉素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和相关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英;1-磷酸鞘氨醇对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冀松;中性粒细胞凋亡及调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3 康虹阳;突发事件人员救护中血液中性粒细胞快速测定方法的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郑彦涛;急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功能与活性的变化及其他外科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翁四维;粘结剂对人中性粒细胞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6 朱序勤;罗哌卡因对炎症反应中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7 高小平;猪链球菌2型与猪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峗健;丙戊酸钠对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机体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叶枝依;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鼻咽癌的临床意义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徐婷;肾移植术受者PMNs中CD11b/CD18和MPO的表达的变化[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1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9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