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肠期抗原基因的沙门氏菌运载体研究
本文关键词:旋毛虫肠期抗原基因的沙门氏菌运载体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旋毛虫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给我国的畜牧生产和食品安全造成持续性危害。旋毛虫感染宿主主要有两个特点:调节宿主机体发生免疫抑制和诱导宿主肌细胞分化为保姆细胞。以往的研究发现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ES(Excreat/Secreatproduct)在这两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旋毛虫ES成分复杂且难于收集,对其中特定抗原成分进行纯化较为困难;而原核表达抗原蛋白又存在缺乏修饰及丧失活性等问题,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ES在旋毛虫与宿主互作过程中的功能还存在着很大局限。沙门氏菌是一种能感染人和动物的致病性细菌,由于其遗传背景清晰,易于减毒和操作,目前许多研究将减毒沙门氏菌作为基因运载体用于疫苗的研究和抗肿瘤基因免疫研究。携带外源真核质粒的沙门氏菌经过口服到达肠道后,被肠道淋巴组织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ation Cell,APC)捕获、裂解后释放出真核质粒,质粒在宿主细胞中启动转录并表达目的基因。由于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游走性,目的基因除了在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表达,还可由抗原递呈细胞运送至全身各处淋巴组织中表达,因此理论上减毒沙门氏菌载体也可作为研究某种特定基因功能的有效工具。本实验首次以研究基因功能为目的利用减毒沙门氏菌将旋毛虫抗原基因携带到宿主体内,并观察目的基因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 T626-55和T668是本实验室通过对旋毛虫不同时期cDNA进行免疫筛选和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筛选得到的两种重要的旋毛虫抗原基因,分别编码旋毛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新生幼虫时期丝氨酸蛋白酶。两者可能在旋毛虫与宿主互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从肌幼虫和新生幼虫cDNA中调取目的基因,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T626-55-pcDNA3.1和T668-pcDNA3.1。将重组质粒分别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小鼠BHK细胞系,免疫荧光分析显示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成功得到了表达。然后分别将重组质粒转化减毒沙门氏菌PhoP/PhoQ(PQ)株,获得携带这两个基因的重组菌株T626-55-PQ和T668-PQ。两者通过口服感染小鼠后,利用RT-PCR和组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来检测目的基因在脾脏中的转录和表达。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在体内成功地转录和表达。 为了研究表达这两种外源基因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本实验对感染T626-55-PQ和T668-PQ后引起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变化进行了初步检测,并同时评价了其对宿主感染旋毛虫后收集虫体数量的影响。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两种重组菌均可诱导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ELISA实验结果表明T626-55-PQ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G和肠道分泌特异性IgA;而T668-PQ感染后却不诱导产生特异性的IgG和IgA抗体。利用Real-Time PCR对脾细胞T-bet因子和GATA-3因子的转录水平检测,显示感染T626-55-PQ和T668-PQ后T-bet因子皆无明显变化而GATA-3因子明显升高,两种蛋白都调节宿主免疫向Th2方向偏移。感染T626-55-PQ和T668-PQ后对宿主荷虫数量变化效果通过成虫回收率、雌虫生殖率和肌幼虫回收率三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T626-55导致旋毛虫雌虫生殖率明显降低,新生幼虫虫体体积减小;T668导致成虫回收率降低,,而肌幼虫回收率升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减毒沙门氏菌PQ株为载体成功地使旋毛虫T626-55和T668抗原基因在小鼠体内得到了表达,并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转录因子及虫体数量的评估推测这两个基因的功能。结果显示,T626-55基因可能与旋毛虫的发育和性成熟有关;T668基因参与免疫排虫的启动和旋毛虫对宿主的免疫抑制。本研究证实利用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对病原体抗原功能进行研究这一途径是切实可行的。
[Abstract]:Trichinosis is a kind of pathogenic bacterium which can infect humans and animals . It has two characteristics : regulating host organism ' s immune suppression and inducing host muscle cell to differentiate into cells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T626 - 55 - pcDNA3.1 and T668 - pcDNA3.1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by RT - PCR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T626 - 55 - pcDNA3.1 and T668 - pcDNA3.1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by RT - PCR .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se two exogenous genes on host immune system , the effects of T626 - 55 - PQ and T668 - PQ on the humoral immunity and cellular immune changes of host were investigat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626 - 55 - PQ induced specific IgA in the host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626 - 55 - PQ and T668 - PQ could induce specific IgG and IgA antibody . In conclusion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626 - 55 gene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sexual maturation of trichina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626 - 55 gene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sexual maturation of trichina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思礼,李玲,吴炽照,叶建君;湖北省8个地区、市人群旋毛虫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6年01期
2 陆素柏;人体旋毛虫病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3 朱名胜;二种沉淀试验在旋毛虫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年04期
4 龚广学,李爱民;要提高对防制旋毛虫病重要性的认识[J];肉品卫生;1998年06期
5 宋世佩;旋毛虫病的危害与防制[J];医学动物防制;2002年01期
6 杨贵林;云南瑞丽8例旋毛虫病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年01期
7 于守lN;;苏联彼尔木斯克地区自然株旋毛虫所致人群感染[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7年01期
8 李玉琴,刘苇,李格林;旋毛虫病16例临床分析[J];地方病通报;1997年02期
9 温艳,张月清,吴赵永,黄敏君,马全智,李士汉;旋毛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的成本核算[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年04期
10 杨继苹,杨清云,赵春松;陇川中么村旋毛虫病调查[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笠;;饲料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朱晓霞;岳华;汤承;;牦牛源沙门氏菌分离株血清群鉴定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韩志辉;魏建华;;Dot-ELISA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研究[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4 刘佩红;徐锋;沈莉萍;王建;;沙门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廖申权;袁建丰;覃宗华;吕敏娜;吴彩艳;孙铭飞;余劲术;谢明权;蔡建平;;沙门氏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刘会芳;陈桂清;胡志钢;高云;刘军同;;鸡场实用新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自家菌苗[A];第二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0年
7 范冬梅;罗玉红;;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A];冀农杯2008“绿色奥运”科技论文集[C];2008年
8 刘凤会;姜海龙;;沙门氏菌对不同品种猪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朱小玲;杜加法;蔡亚娜;胡明;白华;齐静;刘玉庆;;动物源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抗药性的快速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潘志明;焦新安;黄金林;唐丽华;刘秀梵;;树突状细胞在沙门氏菌感染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迎志 陈雅娟;水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2 记者 齐中熙;进口猪副产品发现沙门氏菌[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记者 高原;小心宠物食品 传你沙门氏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译自《新闻与报告》;减少养猪场感染沙门氏菌的危险[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5 记者 操秀英邋刘霞;太空微生物有助研制出强力抗生素[N];科技日报;2007年
6 吴军;吉百利瘦身[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7 蒋建平;美开发可阻止细菌毒素释放的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郭伽;洗草莓 别摘叶[N];健康报;2008年
9 早报记者 王靓;美急着跟中国谈判冻肉禁令[N];东方早报;2007年
10 高原;美国紧急召回致病“问题”蔬菜[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宝权;旋毛虫分子鉴定研究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家族的克隆、表达及初步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刘斌;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分子靶点的发掘及鉴定体系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保伟;食源性沙门氏菌特性及耐药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雪琴;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SseF与宿主细胞TIP60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柳;福氏志贺菌和沙门氏菌渗透调节周质葡聚糖基因功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郭恒;利用减毒鼠沙门氏菌构建口服狂犬病疫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孟根;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基因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彦锋;重组鼠精子抗原疫苗株的构建及其避孕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9 于申业;高质量基因重组蛋白在屠宰动物旋毛虫病诊断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十周;山羊肉奶制品和鸡肉的质量与安全[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舫;禽源沙门氏菌耐药性监测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杜婧;旋毛虫肠期抗原基因的沙门氏菌运载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石晓路;沙门氏菌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4 彭海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定量PCR联合检测沙门氏菌[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5 刘丽丽;旋毛虫与肠道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浩;双启动子质粒pCN-SSIE的构建及作为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检测[D];山东大学;2005年
7 曹春梅;胶体金技术在鸡白痢/鸡伤寒检疫和沙门氏菌O_9抗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8 肖建光;联合用药对禽源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羊云飞;多重PCR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对磺胺类、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10 李灶平;食品中大肠埃希氏、沙门氏菌耐药性与整合子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96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9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