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南澳岛广州管圆线虫遗传多样性调查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南澳岛广州管圆线虫遗传多样性调查 出处:《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广州管圆线虫 内转录间隔区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广东省南澳岛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lus cantonensis)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与中国不同地区分离株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 2015-2016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南澳岛抽取3个行政村(宫前村、金山村和六都村),选取55个采样点。用鼠笼捕鼠,解剖鼠类收集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现场采集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和玛瑙螺(Achatina fulica),从螺类收集Ⅲ期幼虫,实验室感染SD大鼠后收集成虫。提取成虫基因组DNA,PCR扩增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和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并测序,运用Clustal X1.83比对序列,Dna SP5.10分析其序列组成及遗传多样性。从Gen Bank上获取浙江温州(登录号HQ540551.1)、广东深圳(登录号HQ540546.1)、台湾花莲(登录号KF591125.1)等中国不同地区分离株的ITS2序列,运用Mega6.06基于Kumara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各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结果从南澳岛共捕获鼠类110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阳性率为29.1%(32/110);分别检测福寿螺和玛瑙螺1 190只和24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1%(72/1 190)和83.3%(20/24)。PCR结果显示,广州管圆线虫ITS2和COⅠ片段长度分别为693和1 174 bp,位点变异率分别为4.7%和1.0%。南澳岛广州管圆线虫ITS2基因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92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7,平均核苷酸差异指数为4.549。COⅠ基因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44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4,平均核苷酸差异指数为3.743。基于ITS2的分析结果显示,南澳岛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株遗传距离为0.181~0.775,NJ法MP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基本一致,南澳岛大部分虫体序列与广东深圳、福建福清、云南普洱、广西南宁的分离株同属一大分支,小部分则单独聚成一支。结论南澳岛广州管圆线虫种群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其虫体可能存在多种类型和来源,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ngiostronglus helensis in southern Australia and to analyze its relationship with isolated strain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 Conclusion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population of Angiostrongylus taiwanensis in Nanao Island .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 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C1202000,2016YFC12020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2ZX10004-220,2008ZX10004-011)~~
【分类号】:R383.1
【正文快照】: areas in the country,such as Wenzhou in Zhejiang(Accession number HQ540551.1),Shenzhen in Guangdong(Accession number HQ540546.1),Hualian in the Region of Taiwan(Accession number KF591125.1),were obtainedfrom Gen Bank or published reports.The genetic dis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发柱,张莹珍,黄晓红,屠昭平;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的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2 顾金保;刘敏;李华;罗宇利;李晓旭;陈晓光;詹希美;;实验室条件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建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张超威;周晓农;吕山;张仪;刘和香;;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年03期
4 孙志坚;彭东觉;贺华良;何蔼;杨潇;曲振宇;詹希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福寿螺模型的建立[J];热带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5 徐世三;倪芳;罗大民;;广州管圆线虫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年03期
6 曾清香;孙志坚;张波;彭东觉;曲振宇;杨萧;吴忠道;詹希美;何蔼;;中国南方不同品系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07期
7 梁浩昆;广州管圆线虫卵形态的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9年02期
8 岳莉莉;梁浩昆;冯祖梅;苏寿lf;潘松涛;;免疫印迹法分析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抗原的探讨[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1年03期
9 孟锦绣,梁瑜,何蔼,李卓雅,雷智刚,易冰,张瑞琳,詹希美;广州管圆线虫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的获得与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03期
10 郝丽;吴q;陈晓光;王琼;;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敏;顾金保;李华;陈晓光;詹希美;;广州管圆线虫一期幼虫的分离纯化及其抗原分析[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吕山;;广州管圆线虫在福寿螺体内生长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5年
3 贺华良;程梅;杨潇;詹希美;;广州管圆线虫的基因表达分析[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吕山;张仪;王显红;刘和香;朱丹;殷位刚;周晓农;;三种淡水螺与广州管圆线虫相容性的实验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程由注;李莉莎;许龙善;陈宝建;林金祥;李友松;林陈鑫;张榕燕;李燕榕;方彦炎;;福建省及相关地区人体重要寄生虫与媒介宿主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醒村;广州管圆线虫cDNA文库的构建分析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疗效考核抗原的筛选鉴定[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2 黄慧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免疫中ICOS-ICOSL通路及发育期蛋白的分析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鑫;大鼠与小鼠脑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形态与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王静;三省区蛞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调查及广州管圆线虫亲缘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郝丽;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4 张霄霄;云南三大高原湖泊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研究及其地理信息系统构建[D];大理学院;2013年
5 邓健;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脑组织cathepsins表达变化及AcHTCP基因的克隆[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414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414865.html